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理念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2020-06-28卢培苗
卢培苗
摘 要:首先对“三全育人”这一理念的基本内涵做了介绍,其次论述了这一理念于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探讨了在此理念指导下思政教育的开展策略。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教育方针,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铸魂育人,科学践行“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合理构建“三全育人”机制与平台,对于进一步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改革
高校作为党的思政工作的一个前沿阵地,必须要有牢固的保障,而要坚守这一片阵地,就应该在办学育人的全过程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思政工作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得以开展,最终实现“三全育人”理念。
一、“三全育人”内涵随着育人环境的改变不断丰富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机结合。所谓全员育人,就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各育人队伍协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组织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1]“三全育人”的核心是育人。推进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必须坚持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引领,紧紧围绕育人这个核心来展开。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尤其是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坚定自觉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国治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概言之,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
二、“三全育人”是对高校育人现实问题的有力回应
首先,要实现各类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发挥好课程育人的作用。当然,课程育人不仅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另一方面,其他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整合这些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着力提高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让所有任课教师都切实承担起育人职责。
其次,要实现课堂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相对于课堂和教学,课堂教学之外的育人工作以及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生活也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有研究表明,在大学生活中,课外活动与学术活动具有同等的价值。尽管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可能是非正式的,但由于课外活动更加生动从政治高度把握育人这个核心,决定了我们工作的战略高度。青少年作为受教育者,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帮助他们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扣好自己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尤为重要的是,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而更加需要教育引导他们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做好了青少年阶段铸魂育人的工作,就是为国家、民族的未来塑造了不可或缺的灵魂。[3]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一项战略工程。做好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工作,不仅关乎青少年个人的成长,而且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从更长远的眼光看,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关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可谓关系重大、责任重大。我国高等教育一定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更加堅定自觉地担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大任务,始终把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同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推进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必须始终以这样根本性的核心要求为引领。
三、当代“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
(一)完善体系,构建分级联动工作机制。
全方位育人要求从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等多个维度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平台建设中,学校和二级学院要统分结合。学校发挥总体优势,统筹公共资源,建立工作规范和有差异性的育人责任清单并加强考核,强化工作队伍建设和资金支持等后勤保障;二级学院在学校领导下负责组织具体活动,结合不同学院的专业优势和实际情况,从教师到专家到校友、从课程到实践到活动、从辅导员到班级到学生,开展特色的文化引领育人工作。[4]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角度的资源,激发最大育人动能,取得最大育人实效。
(二)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要将立德树人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学生是主体。建设“三全育人”新平台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一切工作以学生的需求和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代大学生民主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应摸清其思想脉络及多元化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整合功能,探索不同实践载体。
全员育人是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人力基础和组织保障,全过程育人内在蕴含着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客观要求,而全方位育人则既离不开高校全体教职工的责任自觉和积极参与,又需要按照全过程育人的要求,挖掘不同领域中的育人因素、整合不同社会力量的育人功能、探索不同实践载体的育人方式。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构成了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教育整体,集中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有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三全育人”的改革体现了因事而为、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面对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青年学生群体,高校要在改革中不断开拓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发扬首创精神,守住高校改革的新阵地。高校在摸清学生思想状况基础上,要抓住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积极应对现代技术挑战,精心设计工作方案,形成一系列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符合学生成长实际的创新路径和有效举措,保证理念目的创新路径和有效举措,保证理念目标、方针原则、任务举措、方法途径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关切,适应时代要求。在“三全育人”的改革中要以奋斗者的昂扬姿态坚定信念,追赶时代,创业创新,砥砺前行,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扬奋斗精神就是要砥砺奋斗,不断练就过硬本领。带头践行理想信念,破解学生中存在的方向感不强、定力不足、自我克制力不够等突出问题,帮助学生补足短板,引导他们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奉献精神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彰显育人情怀,淡薄名利、无私奉献。落实“三全育人”的改革关键,就是要求教职工始终爱岗敬业,忠诚履职,恪守职责,端正态度,把教育好学生作为安身立命的事业追求,作为实现人生价值、追求崇高境界的事业理想。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邱文成,魏炜,黄福秀等."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改革路径[J].广西教育,2018(47):40-42.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4]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