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中高职衔接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2020-06-28央金尼玛旺久普布旦增
央金 尼玛旺久 普布旦增
摘 要:社会既需要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基础应用型人才,也需要高院校培养出的高等专业应用型人才。然而当前中高职的教学模式衔接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前西藏的中高职教学衔接模式存在着问题,这便导致中高职的学生在持续学习的问题上、在市场上发挥自己的人图资源优势上都存在着问题,也意示着中高职的办学能力不足
关键词:西藏;中职;高职;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人们需要多元化的庆用型人才。以中职和高职的教育而言,社会既需要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基础应用型人才,也需要高院校培养出的高等专业应用型人才。然而当前中高职的教学模式衔接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西藏中高职衔接模式的重要性
社会要求中高职能以专业为分类标准,将应用型的人才分类,然后国家提供一套系统的培训方式,让中职的学生有接受基础专业教育,然后根据就业的需求,在市场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也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进入高职,继续精专专业的能力。国家必须提出一套标准,区分出中高职学生能力和标准,让人们了解中高职学生能力的区别,使人们能根据需求来选择是需要选择中职的学生,还是高职的学生。做好中高职的衔接工作,一是能提高我国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能够提供社会需求的人才;二是能让人才有持续发展的机会,它有利于人才的成长;三是能规范市场上人力资源应用的标准,避免社会盲目的应用人力资源。
二、西藏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现状
(一)中高职的教学模式缺乏基础性
当前西藏的中高职学校办学理念不同,于是教学的理念存在差异性。当前西藏中职教育的办学理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于是,中职学校的办学定位为,中职的学生只要具备一门专业的技术,能在市场上发挥专业的优势,人才即可满足社会的需求。此时,中职学校会减少基础课程教学的时间,而强化专业课程。这便导致中职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专业的技术,然而如果他们要持续发展,却缺乏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部分中职的学生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进入高职以后,因为基础教育接受不足,所以很难继续深入学习更加复杂的专业知识。
(二)中高职的教学模式缺乏连贯性
当前西藏中高职的教育模式缺乏统筹,这体现在中职的池生进入高职以后,发现高职的学校经常讲授自己在中职学校曾经学过的知识,这是因为高职的学校担心高职学校教学的技术过于复杂,学生在中职的学校没有学习过,于是花费了很多时间重新讲授中职的一些课程;而学生在学习时,有时又发现,高职教师在讲授一些课程时,认为中职的学生应当掌握了某些理论知识了,而实际上中职的学生在学校根本没有学习过,或者即使学习过,教师也只是简略的讲过,他们的理论知识储备不能满足高职学校的学习要求。
(三)中高职的教学模式缺乏标准性
当前人们了解中高职学校培养的都是应用型人才。然而这两种人才的区别在哪里?目前中高职学校没有给出一套能力的标准。因为标准不足,所以社会上,人们招聘人力资源时,存在混乱性和盲目性。人们希望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向的招聘人才,却不了解中高职的学生中,哪一种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正因为标准是混乱的,所以中高职学生没有呈出作为人力资源的特殊优势。
三、西藏中高职衔接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中高职的教学模式存在连贯性,说明中高职的课程体系存在着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存在中高职的教学课程分类不明晰,并且每一类课程的分类都没有连续性的问题上。比如中高职应当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将课程分为文化课、理论课、技能課这三种,然后三种课程都要做好衔接。而当前,中高职的课程却没有严格分类,即横向体系是混乱的,而中高职的每类课程又缺乏连续性,即纵向的连续性是缺乏的。
(二)教学方向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中高职的教学衔接模式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到,西藏中高职的办学方向不够明晰。中高职的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这不意味着中职的学生不必接受过多的理论课程及文化课程,而高职的学生却需要学习理论课程和基础文化课程。中高职学校应当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为核心,根据这一需求来配置文化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使中职的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的实践技能,又具能掌握这一技能的文化支撑和理论支撑。同样的,高职的学生如果要继续精专技能,就要相应的提升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如果中高职学校不能明晰衔接的方向,那么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存在区别的。
(三)升学标准存在的问题
如果中高职的学校都不能明晰中高职学生的区别在哪里,那么人们就不能了解中高职学生的区别。为了明晰中高职人才的区别,中高职学校要根据文化课、理论课、技能课的办学需求,建立一套标准。在中职的学生达到了进入高职学校的标准以后,便可进入高职学校学习;反之,如果中职学生不能达到其标准,可选择就业,或者重新进入中职学校再学习,直至达到进入高职学校的标准。
四、小结
当前西藏的中高职教学衔接模式存在着问题,这便导致中高职的学生在持续学习的问题上、在市场上发挥自己的人图资源优势上都存在着问题,也意示着中高职的办学能力不足。在探讨这一问题时,既要看到当前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也要剖开问题看问题的本质,只有如此分析,才能找到优化中高职教学衔接模式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少华.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的中高职衔接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8(07)
[2]李兴洲,耿悦.中高职衔接“课程链”建构研究[J].职教论坛. 2017(06)
[3]周丽娟.国外中高职衔接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衔接发展的启示[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