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及所在高校环境保护与法治意识的调查报告
——以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Y高校为分析样本

2020-06-28李雪菁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环境保护法治

李雪菁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法学系,广西 南宁 530008)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工业化、城市化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也面临着重大难题——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二者密不可分,从工业革命开始,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就形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进而制约经济发展。面对高校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仅仅依赖学校的资源是不够的。而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美好校园环境的根本性对策。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和智囊团,其环境保护与法治意识对于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起到关键作用,而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等各方面密切联系的高校环境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需从大学生对身边的各类环境保护与法治意识状况加以调查,进而提升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并提出环境改善的合理建议,从而为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实现优美的校园环境奠定基础,也为实现环保护的中国梦而助力。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Y高校在校大学生,包括:在校大一至大四各专业大学生,涵盖系部:管理系、国际贸易系、人文社会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外国语言文学系、艺术系、运动与营养学系。

三、调查方式

发放纸质问卷调查表:给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各专业发放调查问卷100份,统计回收65份。

网络调查法:通过在腾讯QQ空间发起测试、邮箱发送邮件、网上投票的方式测试,经过三周的网络调查,回收了35人的问卷调查结果。

四、调查数据统计与整理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校园环境的关注度比较

大学生对于校园环境的关注度

通过调查显示,对于校园环境,大学生都比较关注,只是关注的程度不同。调查对象中,13%的大学生非常重视,56%的大学生比较关注,31%的大学生有点关心。对于男女生而言,女生对环境的关注程度较大于男生,有8%的男生非常重视校园环境,但女生的比重则占到21%。

(二)大学生获得环保法律知识途径分析

大学生获得环保法律知识的途径

由统计表可以发现,受调查大学生获得环保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社会传媒和学校活动,其比重分别占总人数的44%、35%,可见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学校和社会传媒对于大学生环保意识有重要导向作用。另外,环保机构的动向、亲友对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也起到一定影响作用。

(三)学校内卫生环境不符合大学生要求的地点分析

学校内卫生环境不符合大学生要求的地点

由数据可知,高校虽然在总体上达到了美化环境的目标,但是仍有许多大学生不满意的地方,其中学校人工池塘与临近学生宿舍区楼下的垃圾池是大学生比较不满意的地方,比重分别占44%、40%。学校人工池塘由于多年未治理,每逢气温升高或雨季,池塘颜色会根据雨量大小而改变,并且伴有腥臭。虽然颜色变幻多端似乎带有一种美好的意向,但是带来的腥臭味却影响了教室中听课、学习的大学生,也影响了高校工作人员办公。随着气温的升高与降雨量增大,腥臭也引来了蚊虫,久而久之对师生身体健康构成隐患。而临近学生宿舍区楼下的垃圾池是学校长期存在的问题,客观上是因为学校学生众多,导致生活垃圾量也相应增多,而学校也没有更合适的地方设置垃圾池,致使宿舍区的大学生每天生活在垃圾堆旁边,每当垃圾的臭味以及焚烧垃圾的有毒有害气体飘进宿舍区时,大学生都表示深受其害。

(四)大学生维护校园环境行为实践性与障碍性对比分析

大学生维护校园环境行为实践性

大学生维护校园环境行为障碍性

由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大学生对于维护校园环境行为实践性较低,67%的大学生只是尝试了解如何维护校园环境的解决措施。积极分享校园环保经验、付诸实践的大学生比例为22%,比例较低。有些大学生每次路过校园环保措施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他们会抱怨,但过后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置之不理的大学生占11%。而综合各方面原因主要是已经养成的生活习惯与周围社会环境影响行为的实践。例如:生活习惯难以改变的原因占46%,有些大学生已经习惯了校园的生活、学习环境,他们认为一些影响环境的因素就算向有关部门反映也最终无果,于是他们也跟风染上些许影响环保的不良习惯,所谓习惯成自然,难以改变;消费理念虚荣原因占23%,有些大学生不会理财,且加上虚荣、攀比的心态,常激情购物致个人物品过剩,易产生垃圾;环保意识欠佳的原因占15%,虽然大部分大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具体什么叫环保、如何环保等相关知识还欠缺,环保很大程度上沦为了一句口号,真正落实无法保证。另外,缺乏有效引导的原因占12%,目前,对于高校中违反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为,虽然可以套用国内相关立法规定,但真正执行有关法规却很少,惩治也不够严厉。相反,对于积极实施环保行为的大学生没有很好宣传、奖励,树立榜样。环保行为的好坏都成为了自觉的活动,这皆导致破坏校园环境与资源的行为屡禁不止。

(五)大学生认为学校、社会、政府等有关部门是否应加大校园环境法治投入分析

学校、社会、政府等有关部门是否应加大校园环境法治投入

由统计数据可以很明显看出,大学生对于学校、社会、政府等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治理校园环境非常关注,比例为86%,也非常愿意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学校、社会、政府等有关部门应该考虑主、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投入,营造更美好的大学校园环境。而大学生认为视情况而定的比例占12%,认为暂时不需要治理环境的占2%,他们认为:治理环境要视经济承受状况、校园环境破坏及污染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有些环境恢复只需众人的环保意识提升、大家的自觉守法、严肃执法就能做到,也没必要加大投入力度;有些环保问题只是萌芽期,还不足以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也暂时不需要加大投入。

五、调查结果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关注校园环境,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追求理念,但是环境保护行为、法治意识却相对较弱,环保意识与环境法律治理追求呈现反比的状况。因此,应通过环境教育、环境行为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大学生建立起积极健康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1]根据上述大学生所在高校环境保护与法治意识的社会调查,提出以下建议。

(一)继续提高大学生及所在高校人员环境保护与法治意识。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之一,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要阵地,大学生及所在高校的工作人员自身应积极关注新闻媒体等社会传媒有关校园环境保护的报道,通过校内外学习,主动阅读和传阅与自身生活、学习、实践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有关书籍、报刊等,及时了解校园环境保护与法治现状,通过积极思考、环保与治理意识的提升,为营造校园环保型良好大环境提供思想保障,树立公民承担社会环保责任的好榜样。大学师生要对我国的环保事业树立信心,应理清环保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地位巩固、国际环保趋势等的关系,要相信通过各界的努力,校园环境保护与治理能恢复到良好状态。[2]大学生要摈弃原有固化的不良生活习惯,应自觉抵制虚荣、攀比、浪费的消费理念,积极培养自身健康、卫生、绿色的生活习惯、意识。

(二)加强大学生及所在高校人员环境保护与法治实践能力。大学生及所在高校人员应自觉遵守国家环境与资源保护相关法律规定,例如:在减少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方面,可将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者容器内;尽量少打包饭菜,减少或避免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可用陶瓷杯、固定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来替代,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罐装饮料,携带自己的环保购物袋购物,以避免塑料袋难以分解对土壤、水资源、动植物资源造成破坏,也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在保护绿色植物方面,应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绿植,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在保护水、电等能源方面,离开宿舍时,应关上电灯并且尽可能关掉计算机等用电器,节约、科学合理的循环用水,比如洗手后的水积攒下来用于清洁卫生间。高校积极引导、组织、鼓励大学生参加环保义工活动、清洁校园、校园周边街道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反映的影响学习、生活的环保问题应尽快想办法及时解决,主动消除对师生身心健康构成隐患的环境危害因素,让大学生感受到高校环保治理的决心与实践力,从而促使大学生积极加入环保事业行动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环保氛围。

(三)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完善司法、自觉守法。目前国内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立法体系已建立。而高校的校园环境是一个综合了各环境与资源保护要素的地方,例如:校园周边的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噪音,校园中的教室、宿舍、设备、场馆的建筑材料、废物垃圾、校园中的景观工程如水池、假山池、草地、林木等,其涉及:固体废物、动植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环境污染、环境监管、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等法律规定,我国在民法、行政法、刑法、国际法等部门法中也有涉及,但对于高校中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虽然可以套用国内相关立法规定,但真正执行有关法规却很少,惩治也不够严厉,造成了法规缺乏威信,例如:校园用水主要来源于自来水单位供水,而水源又来自于校园附近的江、河,如果水源遭受了外界工业、农业因素污染,甚至由于校园内部没有做好环保措施而导致危害师生身体健康的事件,因此,今后需进一步对破坏高校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执法、完善司法。对于积极实施环保行为的大学生及其他人员应加强宣传、奖励,发挥榜样效应。缓解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地方立法之间的冲突,强调企业法律责任的同时,重视政府的环保法律责任。[3]贯彻落实环境公益诉讼,建立和健全排污权交易制度,积极开拓排污权交易市场,建立水污染税制度等。环境的后期治理远不如环境的超前保护有效,与其耗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去修补环境所受的创伤,不如让人们提前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必要性,因此,自觉守法也是相当重要的。[4]

(四)各界联动,共同协作。破坏环保的不良习惯有些因为家庭成员的影响所致,因此,各家庭的整体环保意识需提升,同时要配合学校的环保知识的普及与细化学习,例如:教会学生如何从细微处着手,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开始环保行动。由统计数据可以很明显看出,大学生对于学校、社会、政府等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治理校园环境、环保机构的动向非常关注,因此,学校、社会、政府等有关部门应该综合考虑治理环境与经济承受状况、校园环境破坏及污染的实际情况,积极配合立法、司法等机关的工作,营造更美好的大学校园环境。对于从思想意识改观上就能解决的问题,最好别任意动用过多财力;对于只是萌芽期的环保问题,必须重视并提前采取措施遏制破坏环境的事态进一步恶化;对于亟需解决的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应选择最科学、合理、经济、绿色的解决方案,而非粗放式过多消耗其他资源。社会传媒要做好环境保护与法治意识宣传、引导,因为上述数据表明,社会传媒是大学生获得环保知识的主要途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博客、播客、微博、论坛、空间、手机网页等,获取环保知识与动态,而这些媒体比传统的电视、广播、报刊、等更具时效性、互动性、传播性,倘若环保及治理的负面报道过多或报道不实、不够客观,很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及所在高校环境保护与法律治理工作。

大学生及所在高校环境保护与法治意识的提升,与社会各界密切相关,只有各界联动,共同协作,才能为大学生提供良好校园环境,使大学生能更好的学习、生活,从而也为实现环保路的中国梦而助力。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环境保护法治
环境保护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