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进行早期护理的疗效
2020-06-28赵红艳李晓辉
赵红艳,李晓辉
(1.长春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吉林 长春 130000;2.吉林省肿瘤医院门诊,吉林 长春 130000)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以听力下降、中耳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在儿科疾病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如不采取有效治疗、护理手段,极易引起患儿听力损失,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1]。现阶段主采取纯药物或手术的治疗方式,但是针对患儿年龄较小,治疗配合度较低,辅助护理成为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2]。本次研究对早期护理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的疗效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患儿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男15例,女9例;观察年龄1.5~5岁,平均3.5±0.3岁;对照组在采取常规护理,男13例,女11例;平均3.72±0.3岁。本次观察对象排除重大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无法配合治疗的患儿;选取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在告知家属本次观察研究基本信息,征得家属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本次观察。两组观察对象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儿在患儿入院时期就采取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日常护理、心理护理和治疗护理。日常护理包括加强患儿饮食干预、药物指导和健康宣教,指导患儿治疗过程中科学饮食,保证患儿使用滴耳、滴鼻药物时采取正确体位(分别为侧卧和后仰体位),同时进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按摩指导,促进药物发挥疗效,增强加强护理知识和病理认知;心理护理针对患儿年龄较小的心理特点,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通过游戏、动画、玩具等方式吸引患儿,增强护理依从性,重视缓解患儿耳痛、耳鸣、耳闷等不良症状,缓解儿童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情绪;检查护理要充分了解患儿过往病史,做好检测注意事项的普及工作,避免患儿检测时出现讲话、清鼻、拖延等现象,及时清理外耳道。
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再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护理疗效分为痊愈,患儿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显效,患儿症状消失,电测听听力测试较治疗、护理前增加>20 dB(HL);一般,患儿症状较治疗和护理前明显减轻,电测听听力测试增加10 dB(HL)~20 dB(HL),无效,患儿症状无改善,患儿听力没有提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观察研究数据通过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患儿护理疗效)行x2检验,用(n%)表示,经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护理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护理有效率(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护理疗效对比[n(%)]
3 讨 论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较为常见的儿科耳鼻喉疾病,患儿免疫力较低,容易出现细菌、病菌入侵免疫系统的现象,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鼻窦炎都很容易引起患儿咽鼓管堵阻塞,空气难以进入患儿中耳,中耳长期处于负压状态容易造成积液,引发中耳炎,加之患儿免疫力较低,部分患儿咽鼓管弹性差、咽鼓管宽短等也容易诱发小儿中耳炎。
患儿本身年龄较低,对于饮食干预、治疗检测配合程度较差,早期护理可以对患儿进行全程护理跟踪,加强患儿饮食、检测指导,促进患儿治疗配合度;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要加强患儿的辅助护理和用药指导,提升患儿治疗、护理依从性,更有利于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加强早期护理还有利于加强患儿病情的全程监控,了解患儿病情,更全面、科学的进行健康宣教,缓解患儿耳痛、耳鸣、耳闷等不良症状,降低患儿治疗过程焦虑程度,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本次研究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护理有效率(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采取早期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