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护理在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0-06-28熊欢,柏越
熊 欢,柏 越
(遂宁市民康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脑梗死后抑郁是指脑梗死发生后患者表现出的以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等为主要症状的情感障碍综合征。本文以我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患者于临床护理中实施认知护理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现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研究的2018年1月~2018年12月78例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及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排除原发性抑郁症者。其中,男34例,女44例;年龄56~72岁,平均(65.12±4.52)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5.14±1.21)个月。根据入院奇偶顺序予以临床分组,分为认知护理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通过统计学软件对2组患者一般病历资料进行录入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2组患者临床可比性良好,在性别、年龄、病程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临床护理中,予以对照组39例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用药指导、症状监测等。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认知护理组39例患者系统化认知护理,具体干预措施:(1)完善认知体系。根据患者的认知思维特点和日常行为方式,分析患者产生抑郁心理的不良认知,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采取合理的认知矫正方法,帮助患者建立完善的认知体系,促进抑郁症的康复。(2)提高健康管理水平。采取“一对一”的健康宣教模式,向患者及其家属降解抑郁症的病生理知识、风险因素、治疗方法及疾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等等,促进自觉采纳有益疾病康复的生活行为方式,进而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水平。(3)提高社会功能。叮嘱患者家属为患者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认知,促进疾病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于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8周后,采用简明智能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予以患者认知功能评价,评分越高,提示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MMSE<10分,提示重度认知功能障碍[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中文版SPSS 20.0软件予以2组患者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统计数据为计数数据,表示形式为(n/%)百分比形式,数据间的对比处理用x2检验;统计数据为计量数据,表示形式为()标准差形式,数据间的对比处理用t检验,P<0.05提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MMSE评分比较()
表1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MMSE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重度认知功能障碍(n/%)认知干预组 39 17.45±3.03 27.15±3.20 1/2.56对照组 39 16.89±2.89 21.55±3.67 6/15.38
从表1可以看出,在平均MMSE评分上,干预前,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认知干预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认知干预组患者重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脑梗死后抑郁并发症的发病率高达31%,是加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增加脑梗死复发风险和致残、死亡风险的重要因素[2]。因此,于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认知护理干预对预防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认知护理组系统化认知护理,结果显示,在平均MMSE评分上,干预后认知干预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认知干预组患者重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于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认知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