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临床的应用

2020-06-28杨梅英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3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精神疾病情绪

张 健,杨梅英

(1.夏津县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200;2.夏津县卫生健康局,山东 德州 253200)

精神病患者的认知问题和主观意识都存在缺陷,在康复过程中患者缺乏依从性,不配合治疗方案与办法,主观情绪上抵触医护人员和治疗方案内容。文章现将来我院就诊的94例精神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就心理治疗对治疗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94例精神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患者男54例,女40例,年龄32~55岁,平均43.7±2.6岁,按照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患者生活状态、语言行为、习惯动作,判断患者精神状态及不良反应,加以记录。根据对应症状开设相关药物,为患者提供帮助。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治疗,首先加强对患者精神情绪的把控,根据患者要求和意愿提供常规服务,使其容易接受沟通;其次要通过引导性的问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判断病症,分析疾病方向,与患者就生活琐事进行聊天互动,建立与患者的友谊,从而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2]。面对一些暴力或存在自杀倾向的患者,要保障患者不会接触到具有杀伤力的器具,必要情况提供相关镇定药物,稳定患者情绪,与患者配合心理医生寻找精神问题的诱因,帮助患者共同度过难关。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以t检验法 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单位取(),计数数据以%描述,用x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61%,优于对照组7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

组别 n 生活能力 生存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 社会关系 独立性对照组 47 42.7±6.6 64.3±3.4 70.6±10.8 75.1±3.5 68.8±3.7观察组 47 51.8±7.2 73.2±2.5 88.6±11.6 84.7±1.4 83.9±3.2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精神疾病患者在治疗康复期间会由于主观想法和认知能力不足产生多种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问题。开展门诊心理治疗,在特定情况下给予用药,能够减少患者敌意和激进行为,使其逐渐配合医护人员,帮助医生了解病情,掌握用药方向和疾病种类[5]。文章数据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评分数据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通过心理治疗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消极的心理状态。总而言之,在临床治疗方案上增加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内容,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精神疾病情绪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