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020-06-28周雪梅钱红继谢幸尔缪爱凤瞿倩张跃娟黄锦婷于小红钱柯柯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总分机体

周雪梅 钱红继 谢幸尔 缪爱凤 瞿倩 张跃娟 黄锦婷 于小红 钱柯柯

(南通大学 1医学院护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2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3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近年来随着对该疾病研究不断深入,诸多研究认为该疾病是一个心脏衰竭的缓慢发展过程,且由各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而相关研究指出,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及再次入院有着一定相关性〔1,2〕。老年患者常因受年龄、体重指数(BMI)及合并多种疾病等因素影响,易诱发营养不良,而老年患者营养状态下降,会增加心脏代谢障碍,加重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增加不良预后风险〔3,4〕。因此,临床中有效维持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机体营养状态,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是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根据最终评分判断患者营养风险程度,为临床早期营养摄入提供有效标准。但目前临床中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MNA评价机体营养状况及营养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报道较少〔5〕。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对象 调查分析南通大学医学院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56例临床完整资料。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6〕中相关诊断标准;②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Ⅱ~Ⅳ级;③入院24 h内完成本相关指标检测及评分。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硬化、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及呼吸衰竭者;③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瓣膜性心脏病及心肌病者;④随访期间因死亡等其他因素无法继续及失访者。

1.2分组情况 所有患者于入院当天采用MNA量表〔7〕评价患者营养状况,该量表主要由人体测量评定、整体评定、膳食评定及主观评定4部分组成,总分30分。MNA分级标准:总分≥24分表示营养状况良好;总分≥17分且<24分为存在营养不良,总分<17分明确为营养不良。根据MNA分级标准将72例营养状况良好患者纳入A组,将51例存在营养不良发生风险患者纳入B组,将33例明确营养不良患者纳入C组。

1.3研究方法 ①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记录3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功能分级、吸烟史等)、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等相关指标。其中高血压诊断为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140/90 mmHg,或具有高血压病史,但舒张压<90 mmHg或收缩压<140 mmHg者;高脂血症诊断为总胆固醇浓度>5.17 mmol/L,血浆三酰甘油>2.3 mmol/L(200 mg/dl);糖尿病诊断为入院期间糖化血红蛋白≥6.5%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②生活质量:明尼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8〕包含21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6级(0~5分)评分制,分别从情绪、社会、经济及体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0~105分,<28分为优,28~77分为一般,>77分为差。③自我管理行为:采用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量表〔9〕(SCHFI)中C部分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行为,C量表中主要评价患者自我管理信心及自我护理维持信心两个方面,包含6个条目,得分范围6~24分,为方便比较,将各个量表进行标准化转化,其中自我管理=(原始分-4)×5,总分100分,可独立使用,评分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越好,≥90分为优,60~89分为良,≤59分为差。④社会支持: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0〕(SSRS),该量表包含10个项目,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社会支持利用度3条,总分12~66分,<33分为社会支持度低,33~45分社会支持度一般,>45分社会支持度高。⑤照顾者遵医行为:由医院专家参考大量中外相关文献后设计照顾者遵医行为评价量表,量表信度为0.873,效度为 0.816,分别从用药、饮食、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定期复诊4个方面进行评价,使用根本做不到、偶尔做到、基本做得到、完全做不到4级评分法(1~4分),总分16分,<4分为差,4~12为良,>12分为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t、χ2、秩和检验及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3组一般资料及营养指标比较 3组性别、年龄、BMI、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Alb、PA、Hb水平>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单因素分析 3组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高龄、心功能、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行为、社会支持及照顾者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多因素分析 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心功能分级高、生活质量差、自我管理行为差、社会支持度低及照顾者遵医行为差均是影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况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表1 3组一般资料及营养指标比较

与B组比较:1)P<0.05;与C组比较:2)P<0.05

表2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单因素分析〔n(%)〕

表3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老年心力衰竭是一组因心脏结构或功能出现异常导致心脏射血功能受损及心室充盈而发生的临床综合征,而该疾病的老年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情况,主要因老年患者胃肠道瘀血导致营养吸收及摄入功能障碍,并同时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增加机体对热量的消耗,导致机体内各项营养指标下降,使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心肌基础代谢功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1〕。因此临床中正确评价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中用于评价人体营养方式较多,如单项营养指标(BMI、Alb、PA、Hb、上臀围、小腿围等),综合营养评价工具(营养风险筛选、MNA、营养风险指数)等。随着年龄不断增长,人体各项功能逐渐衰退,其中肠胃功能减慢及吸收障碍等均会降低机体对患者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易诱发营养不良。此外,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多为舒张功能性心力衰竭,且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病程较长,增加对机体损伤程度,因此会出现明显肺循环及体循环瘀血,继而降低食欲,导致食物摄入量减少,诱发营养不良〔12,13〕。心功能等级越高心力衰竭病情越严重,而发生心力衰竭时,心肌处于一个高代谢、高消耗的状态中,因此对患者机体营养物质的需求更高,故易增加患者出现营养不良风险〔14〕。生活质量越差营养状况越差,则说明患者经济、情绪、社会等方面均不甚理想,其中情绪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大,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患者正常饮食及生活,而经济是物质生活的基础,经济受限则导致营养物质摄入会受到一定限制,均会间接性影响营养状况,因此应积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饮食及生活结果,以维持良好营养状态〔15〕。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差,易养成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方面,尤其以不良饮食习惯带来影响更为明显,针对上述情况,应积极提高患者自我行为管理能力,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16〕。社会支持力度低,易增加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出现焦虑及担忧等不良心理,继而影响患者食欲,降低营养摄入量,增加营养不良风险〔17〕。因此,应积极给予老年患者充分的社会支持,以提高患者治疗疾病信心,改善负性情绪,保证患者正常饮食摄入。老年患者多需子女及配偶的照顾,而照顾者自身遵医行为较差,极易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饮食及用药等,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易加重病情,增加营养不良风险。因此,临床中应加强对照顾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对疾病及遵医行为的认知,以更好照顾患者,更好维持患者机体营养状况〔18〕。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总分机体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邓俊峰作品选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