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活动“三二一步走”,推动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发展

2020-06-28朱秋勤

好家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区域材料游戏

文 朱秋勤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随着幼儿园课程的深入开展,课程游戏化作为新的突破口,越来越被教师重视。区域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伙伴,自主掌握游戏时间、游戏节奏和游戏规则的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操作和体验去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得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有效推动课程游戏化的进展。本文从“三个关注”和“两个核心”出发,探讨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实现课程游戏化,达到“一个发展”的推动效果,让幼儿体验真游戏,获得乐成长。

一、“三个关注”推动幼儿自主游戏

(一)问题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真问题,将问题转化为幼儿发展的新起点,让幼儿的游戏过程更饱满、更具趣味性。

案例1:跷跷板

建筑区里,想想将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小圆筒上,他趴在地上左右挪动,枫枫好奇地走过去问:“你要搭什么呀?”“咦,这个怎么老是不平呀?”想想似乎没有听到枫枫的提问。“我来帮你吧。”想想这才抬起头说:“我要做一个跷跷板,可是怎么也放不平。”于是他们反复寻找木棍的中心,终于成功地让木棍维持平衡了。想想拿来两个小人说道:“让他们来玩跷跷板吧。”可是他们怎么尝试都没有成功。教师走了过来,引导他们先进行观察,看看问题出在了哪里。“这个木棍太圆了,要不我们找一块木板吧。”“下面换成三角形更稳。”经过调整,他们成功地让小人稳坐在木棍上。接着,他们又换了更多的物品进行尝试,玩得不亦乐乎。基于幼儿的兴趣,教师在科学区开设了“平衡小屋”,让幼儿们在这里探索平衡的奥妙。

问题推动着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对问题处理的态度和方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游戏体验,因此,教师不仅要“顺水推舟”,还要“逆流而上”,跟随幼儿的兴趣,指导幼儿如何解决新问题,及时发现新乐趣,从而让幼儿在不断化解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游戏水平,增强游戏兴趣。

(二)挑战性

适宜的挑战性使游戏变得更具吸引力,不仅避免幼儿出现游戏倦怠的状态,还能让幼儿不断地接近最近发展区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游戏水平,有效地帮助幼儿建立了对游戏的持续兴趣。

案例2:“开心农场”升级记

在“开心农场”里,瑶瑶正在种萝卜,她把萝卜全部插在地里就走出了“开心农场”。萌萌也来到了“农场”里,她看到满地的萝卜说:“怎么全是萝卜?”于是,她在菜地上种了西红柿,又在养殖区养了几只鸡。过一会儿,她把西红柿和鸡下的蛋拿到“小餐馆”跟“老板”说:“老板,给我做个西红柿炒蛋吧。”在游戏分享环节里,萌萌说她想吃西红柿炒蛋,但是菜单里没有,于是就自己动手准备原材料。为此,我在“开心农场”增加了采购单,又在菜地里增加了种植项目,丰富了“开心农场”的游戏内容,采购单后来演变成了幼儿种植后给下一个来种植的幼儿留的题目。欣欣用彩笔出了一道题,这个题目立刻引起了维维的兴趣,他叫来了好朋友芳芳,两人通过查找资料得出了答案,原来欣欣要种的是5 棵紫色的植物,于是他们一起种植了5 个茄子。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尤为重要,活动的主题、环境和材料,都要在“初次投入——观察——分析幼儿表现——及时调整”的循环中找到依据,通过增添适宜的挑战环节持续激发幼儿的游戏潜能。

(三)层次性

幼儿的差异性使我们在区域创设中要充分考虑材料投放的阶梯性,为此,教师要注重以观察为前提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活动材料给幼儿的游戏情节和发展带来的推动作用,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方式,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并且可行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的层次性满足幼儿的个别化发展。

案例3:拼图也要有层次

在益智区里,欢欢和奕奕正在玩拼图游戏,这是由9 块拼图组成的恐龙拼图。奕奕对恐龙的构造非常熟悉,反复拼了多次,但是欢欢似乎不是很顺利,一次都没有拼成功。没多久,欢欢和奕奕就无聊地离开了拼图区。这让教师意识到应适当调整游戏策略,于是组织幼儿开展了关于拼图游戏的讨论。欢欢说:“我不太会拼。”琳琳说:“我拼了太多次,不想拼了。”聪聪说:“要是有我喜欢的汽车就好了。”经过分析,教师发现由于材料过于单一,不能满足不同能力的幼儿需求。于是,教师将9 块拼图丰富到了6 块、9 块、16块,还投放了不规则的拼图模板,同时给幼儿们提供了“拼图攻略”,帮助遇到困难的幼儿捋顺拼图步骤,逐渐找到拼图窍门。后来,教师还投入了制作拼图的材料,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拼图,使幼儿们的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

操作材料过于单一,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与材料互动的情况,投放富有层次性的材料,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两个核心”指引教师支持幼儿游戏

(一)区域设置中如何体现课程游戏化

教师要抓住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自由、自主、愉悦的游戏精神,要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真正做到自由、自主、愉悦地感知、体验、探索和创造,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在保证幼儿自主游戏时间(每天1 小时左右)的前提下,我们从主题墙、植物角、区域游戏、家长园地这四个环节出发,让幼儿充分张扬自由个性,融合各方面元素,推进幼儿自主、愉悦地发展。

项 目 内 容 具体操作主题墙充分展现和宣传主题活动、班本活动的内容。运用原生态的材料,充分激发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以图画、照片、公约等形式将各种主题的内容清晰地呈现在主题墙上。

植物角让幼儿自主探索大自然,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将区角分为种植区域、土培区、水培区、观赏区,让幼儿自主完成播种、管理等操作。区域游戏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内容、游戏伙伴,自主把握游戏节奏和探索游戏规则。以幼儿的兴趣生成区域活动,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与幼儿一起创设区域环境,多层次投放材料,鼓励并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家长园地将学习计划和学习情况及时呈现在家长园地,让家长清楚地知道幼儿园的一日流程和相关的育儿知识,鼓励家长参与到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中。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处于什么角色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应当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通过观察记录,我们应认真思考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应当扮演什么角色,从而有效地支持幼儿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内化经验,获得全面发展。

教师应当以“幼儿在前教师在后”作为师幼互动的核心。“观察等待→科学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教师在观察中读懂幼儿,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在解读过程中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闪光点,在指导中正确选择介入的方式,及时帮助幼儿梳理游戏经验,更好地推动幼儿游戏的开展,让幼儿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一个发展”实现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开展,教师的课程游戏化意识逐渐增强,观察力和执行力也逐步提升,开展的区域活动更贴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求,更能遵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而让幼儿在贴近其实际发展水平的游戏中获得自由、自主、愉悦的游戏体验。本次课程游戏化的推行目的是以幼儿的发展为前提,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三个关注”和“两个核心”让教师从幼儿出发,关注幼儿的游戏表现和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升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天性得到释放,从而实现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猜你喜欢

区域材料游戏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分割区域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区域发展篇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材料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