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兰矿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抽采措施研究

2020-06-28孙丽荣

煤矿现代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上隅角马兰裂隙

孙丽荣

(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马兰矿,山西 古交 030200)

0 引言

随着简单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目前条件复杂的煤炭资源普遍具有瓦斯含量含量较高的不利条件,瓦斯事故的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开采[1,2]。在采用“U”型通风的采煤工作面,上隅角最容易发生瓦斯积聚,造成瓦斯超限,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目前许多研究学者针对矿井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毕慧杰[3]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工作面采动裂隙演化规律,采用定向钻孔技术使工作面瓦斯浓度降到安全标准。雷照源[4]分析了深部高瓦斯矿井的具体涌入路径,并针对性的采取了综合立体抽采技术,实现了空间全方位抽采,降低了瓦斯浓度。

马兰矿2014年10月正式升级为瓦斯突出矿井,现开采煤层为02#煤、8#煤,因此需重点针对02#煤、8#煤采煤工作面瓦斯抽放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1 矿井概况

马兰矿作为西山煤电集团主力生产矿井之一,井田位于山西省古交市西南面,1983年11月20日开工建设,1990年6月27日建成投产,生产能力3.60Mt/a,现主要开采 02#、2#、8# 煤层。02#、2# 煤层间距3~7m,采用联合布置、分层开采,运输系统分开;8#煤与2#煤层间距大,采用单系统开采。02#煤、8#煤上隅角瓦斯治理是矿井瓦斯治理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

2 上隅角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2.1 上隅角高瓦斯产生机理

2.1.1 风流状态

由马兰矿具体工作面生产条件可知,通风方式为“U”型通风。而位于上隅角处风流速度较小,容易漏风,且存在局部涡流现象,瓦斯在此处易产生聚集现象,形成上隅角瓦斯含量增大。如图1所示。

图1 采用“U”型通风的工作面瓦斯状态

2.1.2 压差

风流从工作面进风巷进入,流经工作面后,从回风巷流出。根据前人研究可知,风速大的区域压差小,风速小的区域压差大。而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风速较小,压差较小,不能及时将瓦斯吹散,进而在上隅角处形成瓦斯聚集。

2.2 上隅角瓦斯抽放措施

由于工作面上隅角易产生漏风现象且压差较小,因此瓦斯聚集较多。针对采空区漏风,我矿主要采取封堵切眼进、回风隅角、控制采空区悬顶面积等固有手段减少采空区漏风。为保证上隅角及采空区瓦斯抽排效果,我矿采取高抽巷抽采、瓦斯抽放巷裂隙带抽采、瓦斯抽放巷大直径钻孔抽采、上隅角悬管抽采等综合措施治理上隅角瓦斯。

2.2.1 高抽巷瓦斯抽采

高抽巷瓦斯抽采技术主要针对我矿8#煤采区,以18506工作面为例,该工作面位于南五下组煤采区右翼,工作面设计可采走向长1219m,采长261m。工作面主采石炭系太原组8号煤层,属稳定可采厚煤层,煤层厚度4.02~4.88m,平均4.58m。工作面进行回采时,顶板岩层没有充分垮落,导致上隅角处产生了瓦斯聚集。因此,在距18506工作面顶板垂高48米,内错工作面辅运巷30m位置施工一条高抽巷,巷道断面12.6m2,巷道全长1313m,巷道施工完后在巷道口铺设D630管路,并进行密闭带抽。

由其他矿井工程经验可知采空区埋管抽采瓦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在地质环境较差的工作面难以应用。但布置高抽巷进行瓦斯抽采,抽采瓦斯浓度高且相对稳定。回采期间,18506工作面抽采量20.5m3/min,其中高抽巷抽采量12.21m3/min,占工作面抽采量的59.56%,能够有效牵制采空区瓦斯,保证上隅角瓦斯安全可控。

图2 18506高抽巷位置示意图

2.2.2 上隅角悬管抽采

矿井所用综采工作面均采用悬管法进行上隅角瓦斯抽采,选用分源抽采低浓系统带抽。

悬管抽采工作原理为在工作阿敏上隅角处形成负压区,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周边瓦斯都会被压向负压区,最终通过负压区布置的瓦斯管道排出瓦斯。同时结合马兰矿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及工程经验可以确定,在上隅角处布置瓦斯管道深入采空区5~25m,可以保证瓦斯排放大道预期效果。

上隅角埋管采用错位20m双管布置,抽采管路沿巷道顶板布置。先利用第2趟管开始抽瓦斯,待第1趟管进入采空区约20m时,开始铺设第2趟管。在第1趟管进入采空区25m左右时将其断开,保证瓦斯抽采在工作面后方25m采空区范围内进行,使用第2趟管进行瓦斯抽采。另外在第2趟管进入采空区的未垮落区时,可以提前将第1趟管与抽采系统并联抽采瓦斯。工作面上隅角错位埋管方式如图3、图4所示。

图3 错位埋管布置方式(平面)

图4 错位埋管布置方式(剖面)

2.2.3 瓦斯抽放巷采空区抽采

瓦斯抽放巷采空区抽采技术针对我矿02#煤采煤工作面设计。以10606工作面为例,该工作面位于南六采区左翼,工作面长229m,走向长1716m,煤层倾角3°,煤层厚度平均2.14m,属稳定可采中厚煤层。在10606瓦斯抽放巷内从巷道里程1670m(距切眼40m位置)开始至巷道里程150m段,垂直于巷道回采帮每隔40m向10606皮带巷施工一个钻孔,共施工39个。孔深21m,钻孔开孔距巷道底板1.1m,终孔落于10606皮带巷保险帮与巷道顶板夹角处,孔径650mm,合计进尺819m。钻孔施工完后全程下入套管(孔径426mm的螺旋焊缝钢管)。

10606工作面大直径钻孔抽采技术替代了原10608工作面联络巷埋管抽采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了工作面上隅角和采空区瓦斯治理难题。在保证足够的抽采量的情况下,联络巷和上隅角悬管均可以取消,同时达到了简化抽采系统,降低成本和劳动强度,实现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的目的。

图5 10606工作面大孔径钻孔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6 10606工作面大孔径钻孔剖面示意图

2.2.4 瓦斯抽放巷裂隙带抽采

瓦斯抽放巷裂隙带抽采同样针对我矿02#煤采煤工作面设计。在10606工作面瓦斯抽放巷里程150m至里程1698m段施工高位裂隙带钻孔,钻孔垂直于瓦斯抽放巷施工,开孔于瓦斯抽放巷回采帮与巷道顶板夹角位置,依据南六采区10610、10608工作面裂隙带抽采经验,钻孔设计为倾角37°,开孔间距6m,孔深70m,孔径113mm,共设计钻孔259个。总进尺18130m。为了确保抽采效果,要求下套管深度不小于60m。

图7 10606工作面高位裂隙带钻孔布置图

3 上隅角综合治理效果分析

经过采取高抽巷抽采、瓦斯抽放巷裂隙带抽采、瓦斯抽放巷大直径钻孔抽采、上隅角悬管抽采等综合瓦斯抽放措施治理上隅角瓦斯,以马兰矿18506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监测数据为例,可以得到如图8所示瓦斯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可知瓦斯浓度保持在0.3%~0.6%,解决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聚集的问题,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图8 工作面瓦斯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4 结束语

针对马兰矿工作面瓦斯含量较高、突出危险的工作面条件,主要由于风流及压差作用瓦斯在工作面上隅角形成了聚集,并分析了上隅角瓦斯抽采机理;分别以8煤和02煤的18506工作面、10606工作面具体地质条件为例,采用了高抽巷瓦斯抽采技术、上隅角悬管抽采、瓦斯抽放巷裂隙带抽采及瓦斯抽放巷采空区抽采等瓦斯治理措施,并确定了各治理方案的具体技术参数。最后在马兰矿工作面进行了实践应用,由工作面现场数据分析可知瓦斯浓度保持在0.3%~0.6%,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猜你喜欢

上隅角马兰裂隙
堡中堡
平度马兰油桃美名扬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低瓦斯矿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研究
综采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技术研究
基于孔、裂隙理论评价致密气层
我帮爷爷放绵羊
裂隙灯检查的个性化应用(下)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反转王M. Night Shyamalan(M·奈特·沙马兰)
《老炮儿》:在时代裂隙中扬弃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