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采工作面端面冒落区维护措施研究应用

2020-06-28张惠峰

煤矿现代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落区端面锚索

张惠峰

(霍州煤电集团吕临能化有限公司,山西 吕梁 033200)

0 引言

受回采应力、构造应力影响,综采工作面在回采期间端面距加大,端面间出现破碎、冒落现象,不仅破坏了顶板稳定连续性,降低了工作面回采速度,而且很容易发生顶板大面积垮落事故;传统采用搭梁带压擦顶移架法过端面破碎、冒落区,但是对于高冒区顶板,传统方法很容易出现支架顶梁不接顶现象,造成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得不到预期值[1],无法保证支架支护强度,而且高冒区围岩遭到剥离破坏严重,破坏岩体稳定性,在集中应力作用下会导致冒落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对此,本文以庞庞塔煤矿为例,对704工作面端面冒落区提出了“注浆+人工假顶+撞楔超前支护”联合支护措施。

1 地质概况

霍州煤电集团吕临能化有限公司庞庞塔煤矿704工作面位于井田七采区,工作面设计走向长度为2076m,倾向长度为185m,回采煤层为10#煤层,平均厚度为11.8m,煤层结构复杂,煤层中部夹三层碳质泥岩(0.3-0.7),夹矸总厚度约为1.3m,岩性多数为碳质泥岩。

704工作面采用一次采全高综采放顶煤走向长壁采煤法,机采高度3.2m,放顶煤厚度8.6m,单向割煤,一采一放,采用单轮顺序放煤方式,采放比1:2.69,割煤步距0.8m,放煤步距0.8m。

根据矿地测科提供资料显示,704工作面回采至450m处揭露一条正断层F1,断层落差为1.2m,倾角为55°,由于受构造应力以及西部702工作面采空区残余应力影响,704工作面回采至430m处顶板出现破碎现象,端面距加大,工作面回采至450m处端面空顶出现出现冒落现象,形成冒落区,冒落区位于77#-80#支架之间,高冒区成半球型,冒落高度达2.4m,冒落最宽处达2.9m;支架在冒落区处无法接顶,导致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无法满足顶板支护要求。

2 端面冒落区支护技术难题

1)围岩承载能力低:704工作面回采的10#煤层结构复杂,煤体不稳定,易破碎,回采期间端面出现冒落时顶煤稳定结构遭到破坏,煤体间胶结稳定性差,无法形成稳定承载梁,在顶板垂直应力作用下,冒落区围岩出现剥离破坏[2],且破坏范围进一步扩大。

2)支护难度大、效果差:704工作面冒落区最大冒落高度达2.4m,对冒落区施工锚杆、锚索支护时难度大,需搭设工作盘,危险系数高,同时冒落区围岩面成不规则球形面,无法对岩面施工钢带或钢梁,而传统的单锚杆、锚索支护属点性支护,只能对局部围岩进行支护,对于不稳定破碎围岩支护端面小、效果差。

3)扰动破坏严重:采用传统锚杆、锚索支护时,支护数量相对较多,在施工支护钻孔时产生的扰动破坏,增加了不稳定岩体裂隙面,进一步破坏了冒落区岩体稳定性。

4)超前应力破坏力度强:704工作面冒落区围岩承载能力低,在构造应力及回采应力等集中应力作用下,顶板破坏区进一步扩大,由于工作面回采后支架移架不及时,造成随着应力前移,冒落区沿回采方向范围扩大。

3 端面冒落区联合维护措施

霍州煤电集团吕临能化有限公司为了防止冒落区进行一步扩大,决定对冒落区采取“注浆+人工假顶+撞楔超前支护”联合维护措施。

3.1 注浆加固围岩

受冒落影响704工作面冒落区及其附近煤岩体整体结构已破坏,煤岩体胶结稳定性差,承载力低,传统的锚索网支护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所以必须通过注浆对围岩进行加固,通过人工方法使不稳定煤岩体形成承载梁[3]。

1)通过对704工作面冒落区围岩观察发现,冒落区范围扩大主要由煤岩体玻璃破坏产生的,主要集中在破坏区顶板往下1.5m范围内,所以决定在此处施工环形注浆钻孔。

2)钻孔与冒落区岩体成75°夹角布置,钻孔深度为3.5m,采用MT-30型钻机配套中空钻杆以及直径为50mm“八”字型钻头进行钻孔施工,冒落区围岩共计施工4个注浆钻孔。

3)钻孔施工完后对钻孔内埋入注浆软管,并在注浆钻孔孔口处安装封孔器,将注浆软管与注浆枪连接,采用型号为ZKSY90-100型双液注浆机进行注浆施工,注浆液为马丽散与催化剂配备为1:1混合液,注浆压力为1.8MPa。

4)由于注浆位置较高,在钻孔施工及注浆施工过程中需在工作面搭设工作盘,工作盘采用直径为300mm原木搭设而成,高度以适宜施工为主,工作盘必须牢固可靠,施工期间应安排专人对工作盘牢固情况进行观察[4]。

3.2 人工假顶施工

人工假顶主要是对人工对冒落区施工假顶并对间隙处充填膨胀剂,达到假顶目的,从而对冒落区围岩进行支撑作用。

1)首先在距冒落区1.0m处围岩各施工三个锚索支护孔,孔深为8.0m,钻孔直径为25mm;钻孔走向间距为1.0m,倾向间距为5.0m,钻孔垂直顶板布置。钻孔施工完后依次在钻孔内填装锚固剂及长度为8.3m,直径为21.6mm恒阻锚索,并采用钻进进行锚固,锚固后锚索外露长度控制在0.5m范围内。

2)所有锚索安装后,在锚索外露端依次安装一根长度为5.0m工字钢梁,共计3根,钢梁与锚索之间采用锁具进行固定,并使钢梁面紧贴工作面顶板。

3)钢梁安装后在在钢梁面与冒落区之间依次铺设金属网、风带布以及道木,道木与钢梁交错布置,且相邻两层道木之间成“井”字型布置,直至道木与冒落区顶板接触严实,如图1所示。

4)为了防止冒落区出现有害气体集聚现象,同时为了提高假顶与围岩接触严实,人工假顶施工完后,采用注浆泵对假顶间隙处注射罗克修膨胀剂,该化学填充剂具有填充速度快、膨胀系数高、填充效果好等优点[5]。

3.3 撞楔超前支护

为了防止工作面回采期间受支架顶梁切顶破坏以及集中应力作用,造成工作面冒落区进行一步扩大,在过F1断层期间对工作面顶板施工一排撞楔超前支护。

1)704工作面撞楔超前支护施工在75-82#支架前方煤壁设计顶板位置,每组撞楔超前支护由10根长度为3.0m,直径为25mm的钢管组成,钢管间距为0.5m,超前支护垂直煤壁布置。

2)第一组撞楔超前支护施工完成后,在其外露端安装一根长度为5.0m,M型钢带并采用锚杆将超前支护与顶板进行固定。

3)第一组撞楔超前支护施工完后,工作面回采时采煤机截割深度控制0.6m以内,当工作面回采2.5m后施工第二组撞楔超前支护,且相邻两组超前支护交错式叠加布置,叠加长度为0.5m,在叠加处同样施工一根M型钢带进行固定,依次类推直至工作面完全过断层带。

图1 704工作面端面冒落区联合支护断面示意图

4 结束语

霍州煤电集团吕临能化有限公司庞庞塔煤矿针对704工作面过F1断层带时,顶板出现冒落,造成支架支护不足、回采速度降低等现象,通过技术研究决定对冒落区采取“注浆+人工假顶+撞楔超前支护”联合维护措施,通过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1)注浆支护提高了冒落区围岩稳定性,使围岩裂隙得到充分填充胶结,注浆后冒落区围岩单轴抗压强度由原来的11MPa提高至57MPa,改变了围岩力学性质,提高了围岩承载作用。

2)通过对冒落区施工人工假顶,不仅充填了冒落空间,防止了冒落区瓦斯集聚现象,而且人工假顶可对冒落区围岩进行支护作用,降低了构造应力对围岩破坏作用;同时施工人工假顶后使支架顶梁能够完全、接触假顶面,使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提高至85%以上,保证了支架支护强度。

3)通过对工作面施工撞楔超前支护使工作面应力区进行超前支护,防止因工作面回采后移架不及时,造成集中应力对工作面顶破坏作用,避免了冒落区范围进一步扩大,提高了工作面回采速度,由原来的3.1m/d,提高至6.2m/d。

猜你喜欢

落区端面锚索
我国运载火箭落区控制技术取得新突破
KDF3E成型机滤棒端面触头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台风“威马逊”和“海鸥”与大尺度环流相互作用对云南暴雨落区的影响
掘进工作面管棚支护过冒落区探究与实践
煤矿深部高地压巷道锚索支护技术对策研究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铜基合金衬套端面镀铬质量的改善
老旧端面磨齿机故障处理
1209号台风“苏拉”登陆福建后垂直结构和暴雨落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