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环境创设后材料的回收及利用的研究
——以宿迁市为例

2020-06-28易君蓉崔熠婷宿迁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区角创设环境

易君蓉 祁 琪 崔熠婷 承 诺 刁 力/宿迁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环境是优质幼儿教育的重要保障和构成要素。[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3-6 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到,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幼教工作者必须努力为幼儿创设安全,健康、有价值的幼儿园环境,提供直观,可操作的实践材料。儿童发展与环境密不可分,生态学视域下的儿童发展:儿童发展与环境互动。我国学者认为目前比较适合的生态学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2]

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幼儿园一直都很重视环境的创设,但由于对环境概念与功能的片面理解,实践中幼儿园在创设环境时存在许多问题,如将环境创设仅限于物质环境的布置,只考虑教师教育教学的方便,忽视幼儿主体的需要与参与,为追求新异效果而过度频繁地变换环境等。[3]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普及,幼儿园环创工作也逐渐完善。但在环创工作完成后,许多材料没有及时地利用和回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幼儿园环创后的材料的去向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如下数据。

二、调查现象的研究分析

本次研究共发放100 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98 份,调查对象以幼儿教师为主。其中中小班教师占36.73%,中班教师占39.8%,大班教师占23.47%。

表1 环创材料的使用

如表1,我们发现幼儿老师在环境创设中主要用到的材料为幼儿作品,废旧材料,家长手工作品和瓜果蔬菜,其中幼儿作品和废旧材料的使用频率较高,说明在环境创设中,教师的选材丰富,来源广阔。环创材料以自己动手做和幼儿作品为主,家长手工作品和一些应季的瓜果蔬菜为辅。

表2 环创材料的回收

如表2,我们发现,幼儿作品的回收率较高,其次是旧材料,瓜果蔬菜的回收率最低。由于环创时间较长,天气变化不稳定等原因,造成瓜果蔬菜干瘪,腐烂,变质,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和回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表3 环创材料的去处

如表3,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都对材料进行不同程度地回收,如还给幼儿,留置编成成长手册,投放到区角等。但是仍有一部分老师会将材料直接丢进垃圾桶,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三、材料回收的意义和价值

(一)增强环保意识,提高教育价值

幼儿园环创后的材料多样,种类丰富,而幼儿的行为特点具有向师性,他们会在无形之中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幼儿教师通过有效的管理幼儿园环境创设后的材料,能够让幼儿学会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增强环保意识。这就要求幼教工作者能够以儿童为中心,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二)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幼儿学习品质

《指南》中指出要充分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材料的回收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参与到材料的收集、选择、分类中,有助于提高幼儿对材料的认识,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各种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环创后的材料制作简易飞机和降落伞等,有助于幼儿自主自发的想象,创造,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激发幼儿对科学领域的兴趣。幼儿园应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差异,对环境进行“赋值”与“赏值”,[4]以最大的限度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有效互动。[5]

(三)增进亲子交流,促进家园合作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离不开家庭,幼儿园,教师三者的相互配合,环境创设之后的材料回收也需要家园之间的紧密协作。通过材料回收,家长能够欣赏和参与幼儿的成长作品和活动。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增进亲子关系,逐步确立对幼儿园的归属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四、建议及对策

结合调查研究结果,我们将环创材料进行分类,制定了一系列材料回收利用的方案,将其与幼儿园的实际相结合,观察如下:

(一)幼儿作品类

幼儿在园的很多美工作品,如泥塑,绘画,剪纸,太空泥,粘贴画等,主题环创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根据幼儿对作品的喜好程度和完整程度交还给幼儿,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作品。

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幼儿的作品进行整理归档,以成长档案袋的形式保存,既解决了幼儿作品的回收问题,又能帮助教师顺利完成幼儿成长记录的任务,缓解了教师的部分压力。

(二)食物类

针对食物类的环创作品,根据食物的储存情况,在幼儿充分熟悉食物之后,以不同形式回收利用食物。如:蔬菜类可以送去厨房,给幼儿烹制食物、部分蔬果可以给幼儿榨汁,丰富幼儿的餐食。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的课程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幼儿园可以通过回收的材料生成更多主题课程,让幼儿了解食物的内部构造,用途,口味等;还可以开展亲子互动,利用家园互动,增加亲子交流的机会,丰富幼儿情感。

(三)区角材料

根据调查,区角材料诸如美工区,阅读区,科学区等这些区角的材料更换和使用频率较高,周期较长,应及时交换和更新。以图书角为例,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幼儿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6]幼儿园可以通过幼儿对图书的兴趣和熟悉程度与幼儿共同商议,是否需要更换新的书籍或是与其他班级的幼儿交换,让幼儿自主自发地养成爱护图书,阅读图书的习惯。

(四)装饰材料

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装饰材料,如藤状绿叶,彩色卡纸,图钉,Kt 板等,这些材料教师可以根据环境布置的需要,让幼儿自行整理归类。环境创设中要全方位地协调好各教育活动之间、各室之间的关系,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无论是为适应进行主题活动、区角活动或随机教育等活动,无论是在活动室、盥洗室或卧室,也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不能各自孤立安排布置,而应全面、整体地考虑。[7]教师要协调材料和区角的整体关系,幼儿可以和教师将这些物品按照幼儿的想法制作一些模型用具以及指示牌等,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参与班级的环境创设。

五、结语

幼儿园环创材料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处理材料的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及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创设幼儿园班级环境,不仅要考虑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还应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相适应。

幼儿园环创后的材料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就可以变“废”为宝,最大程度地发挥材料在幼儿园中的价值。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幼儿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随时了解和分析这些动态的变化,要努力使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也成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希望通过这次对幼儿园环境创设后材料的回收与利用的研究,能够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更好地以幼儿为中心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区角创设环境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创设未来
浅析小班幼儿区角活动选择倾向及其成因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环境清洁工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区角活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漫观环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