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体制改革与水利管理现代化探究
2020-06-27李龙
李龙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利工作逐渐表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征和方向,对于水利管理也提出了现代化的新要求。这不但涉及水利相关的技术问题,也涉及水管体制的问题。所以推动水管体制改革成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重点。本文将重点就水管体制改革和水利管理现代化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管体制;改革;水利管理;现代化
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各种管理制度也需要與时俱进,不断更新,对于水利管理工作来说同样如此。进入新世纪以后,水利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新的态势,对于现代化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特别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水利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都越来越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基于此,积极推动水管体制改革,实现水利管理现代化,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1 我国水利管理现代化发展现状与水管体制改革
水利管理在人类历史上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对于水利管理的要求无疑要高出需求。现代水利相比于传统水利,不管是其范围还是其技术都要远远超出需求,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现代水利,具备了非常完整的水利管理体系,无论是对水资源的利用能力,还是对水资源的控制能力,以及抗灾减灾的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也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些都是水利管理在向现代化方向不断发展的表现。但是我们也必须要看到我国的水利管理现代化也还存在一定不足,尤其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需要大跨步的追赶[1]。当前,防洪抗灾体系的完整性尚显不足、水生态环境保护才刚刚起步,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相对较低,在很多地方水污染、水土流失、干旱、洪涝依然频发,所以在现代化管理方面还需要不断的强化。
2 水管体制改革与水利管理现代化之间的联系
水利管理现代化,是时代对水利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水利管理不断发展的必然方向。而水管体制改革的实施,则是促进水利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推动水利管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的动力。同时,水利管理现代化也是实施水管体制改革的保障,只有通过水利管理现代化发展,才能够让水管单位从传统的低效模式中走出,更好的为水利工作提供管理和服务。
面对当前水利管理工作的诸多现实问题,积极推动水管体制改革是从根本上解决水土保持、水生态保护、供水安全、干旱洪涝抗灾减灾的方法。同时,推动水管体制改革,能够让国家公共财政成为水利管理的坚强的后盾,这对于解决水管单位长期以来面对的经费问题、编制问题、体制问题有巨大的帮助。只有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水利管理才能够在现代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方向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健[2]。
另外,积极推动水管体制改革,能够帮助水管单位建立其更加科学合理的水管制度,是相关职能更加明晰,使管理权责更加科学公平,同时也有利于资金的规范使用,通过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进而达到强化管理效率,控制管理成本的目的,所以说这也是推动水利管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3 水管体制改革与水利管理现代化中的发展策略
3.1 始终坚持以稳定为前提
在积极推动水管体制改革和水利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改革仅仅只是一种手段,而核心目的是发展[3]。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务必要坚持以稳定为前提,要始终对改革的目的和方向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发展与稳定的同步进展,才能够让水利管理现代化水平得到持续不断的提升,任何一方面有所忽视,都不利于水利管理现代化,决不能在这两者之间制造出片面矛盾,在这样的原则下,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改革的效果和深度,同时也要兼顾职工的承受能力;既要敢于走出旧体制,打破大锅饭,建立一种科学高效的新体制,又不能发展过快进入一种茫然阶段,然而影响了稳定的局面,这对于水利管理现代化也是非常不利的。
对于在改革过程中,从旧体系中分离的养护维修类企业,要在从体制上彻底剥离的同时,依据“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给与必要的帮扶,使其能够健康的度过改革的初期阶段以逐渐成熟;对于进入企业的员工,务必要从工资、社保、合同等多方面出发给与保障,从而使职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新体制下的工作中,保证养护维修类企业依然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对于转岗的员工,要积极对员工展开培训,让员工迅速具备新岗位的工作能力,并在新岗位上找到自己的工作成就感和职业荣誉感;对于依然从事水管工作的职工,要逐渐转变思想,通过强化培训,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员工的工作能力,改变传统体制下平均主义的思想,切实从工作中体现出“减员、增效”的效果。要逐步建立科学的工作责任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让员工对新形势有切身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让整个队伍形成一种蓬勃的朝气。
3.2 在水管单位与养护企业间建立一种良性关系
在水管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水管单位和养护企业之间的关系被重新调整,从以前隶属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合作的关系,实现了管养分离。尽管很多企业就实际的工作范围或工作内容来看,似乎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以固定区域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作为企业的主营业务[4],但是这只是过渡期的表现,市场化企业应当依据市场经济体制展开运营,按照企业发展的模式走向竞争。对此,水管单位和企业都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水管单位不能固步自封,依然将企业看做自己的利益共同体,拒绝外来竞争,反而应当放开竞争,通过科学的招标制度引入竞争,从而为企业走向市场创造条件;对于企业来说要认清市场竞争的激烈性,摒弃依赖心理,通过建立现代化制度,强化自身的技术能力,从而不断壮大实力进而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另外,部分还没有完全实现管养分离的单位,务必要尽快步伐,要充分认识到管养分离的重要意义,只有将养护工作真正推向市场,才能让养护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才能让养护作业进一步走向专业化。科学化,这对于整个水利管理事业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
3.3 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点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水管体制改革后的水管单位,是具有公益性质的机构,所以社会效益是水管单位的关注重点。但是,作为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又有经济效益的考虑因素。这就需要水管单位务必要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点。这对于水管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水利管理现代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水利工程管理,关系着水生态健康,关系着水资源利用,关系着防洪排涝,这些都直接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水管单位要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做好水管管理,才能真正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水管单位决不能忽视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水管单位管理的水利工程,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但是如果仅仅从社会效益出发,完全依靠财政来解决工程的运行资金,这是不现实的,这样的庞大资金量是财政无法予以负担的,所以必须要从工程本身的经济效益中来获取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让工程不会出现老化失修,不会造成效益衰减。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经济效益是水利管理的保障。综合来说,保障社会效益是水利管理的本质和根本目的,保障经济效益是水利管理的动力和发展前提。
3.4 在着眼于基础工作的同时做好远景规划
在积极推行水管体制改革和向水利管理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务必要着眼于基础工作。做好每一项基础工作,才能让体制改革更加平穩的发展,也才能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只有着眼于基础工作,水利管理的长远未来才能始于足下。就基础工作的涉及面来说,包括了资源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体制改革、绩效考核等。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项基础工作,我们就在向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快。但同时,做好基础工作并不意味着没有长远规划,远景规划是引导我们不断前进的方向,也是水利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就我国水利管理的愿景规划来看,包括了防洪减灾体系、饮水安全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农村水利建设、水事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内容;如果没有这些明确的远景规划,工作就会变成了盲目前行。只有在着眼于基础工作的同时做好远景规划,才能够始终保证水管在正确的道路上平稳前行。
4 小结
我国的水管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将继续深入,这对于推动水利管理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实现水利管理现代化的制度保障。基于此,相关单位务必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水利管理现代化的本质,全面展开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韩艳红,杨树红.浅谈水管体制改革与水利管理现代化[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10):29-30.
[2]沈利生.关于水管体制改革与水利管理现代化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5):114.
[3]张忠荣.基于水管体制改革与水利管理现代化的研究[J].科技风,2018(01):167.
[4]王玉平.水管体制改革的思路与水利管理现代化的研究[J].湖南水利水电,2013(0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