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免疫力全面升级手册
2020-06-27
疫情在逐渐缓解,特殊时期很快将成为过去,
但是,我们也担心着还会有下一次类似的情形发生。
因此,儿童免疫力成为时下的热搜词。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
我们衷心地祝福每个孩子健康、快乐,
希望这份权威、全面的儿童免疫力升级手册,
成为一份送给孩子、
送给家庭的贴心礼物。
认识篇
无论在特殊的疫情时期,还是在平日的生活中,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免疫力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强大的免疫力能让孩子少生病,更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免疫力,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
文︱肖巍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挑战。尤其在身体健康方面,孩子时不时出现的“小病小灾”总会让妈妈们担心不已:“孩子很容易感冒,是不是免疫力太弱?”“孩子过敏,是免疫力太差吗?”“孩子总腹泻,是不是和免疫力弱有关系?”……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免疫力已然成为最近养育话题中的高频词汇。对于孩子来说,免疫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儿童的免疫力,你想了解什么?到底能不能如我们所愿,帮助宝宝提高免疫力?让我们一起先来认识一下免疫力到底是什么吧。
别随便说宝宝的免疫力差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一旦出现感冒发烧就是免疫力差,其实在正常情况下,6岁以下的孩子平均每年会感冒6~8次。尤其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在冬春季节,有些甚至每个月会生病1~2次,这些情况都是很常见的。关于儿童免疫力的判断,并没有这么简单。宝宝如果出现了以下表现,才可能是免疫力低下:
● 孩子的生长发育明显低于生长曲线的正常范围,并伴有生长发育落后;
● 每次生病都很难自行好转,需要静脉输液或者住院治疗;
● 每次细菌性感染时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效果还不好。
关于免疫力,这些说法需要去伪存真
为了提高免疫力,很多父母尝试过各种方法,这些方法有些来自于身边朋友的推荐,有些来自于老人的善意提醒。但是,这些说法到底靠不靠谱呢?
光靠益生菌就能提高免疫力
并没有这么神奇。
益生菌是细菌的一种,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我们平时所说的益生菌,一般是指对人体肠道有益而无害的活菌。益生菌虽然对人体有益,但并没有家长认为的那么神奇,它只是某些疾病症状的补救措施,如腹泻、过敏、乳糖不耐受等,并非万能药。
用抗生素好得快,可以提升免疫力
这是错误的。
当宝宝生病时,有些父母在带着宝宝就医时总会和医生说:“我们要求使用抗生素,好得快!”其实,滥用抗生素等让宝宝好得快的治疗方式对宝宝的免疫系统都是有影响的。宝宝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在一些疾病中,让宝宝靠自身抵抗力对抗疾病才能让免疫系统得到锻炼。
每天吃一个苹果能提高免疫力
过于绝对。
苹果确实是健康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以及抗氧化成分。但是,这种说法片面夸大了苹果的保健作用。对于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吃苹果并不是提升免疫力的决定因素,均衡的饮食更有助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多吃点蛋白粉?
吃多了可能有害。
在现代,宝宝们的日常饮食中的蛋白质基本足够,过量的蛋白也没法吸收,只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另外,摄入蛋白过多反而会增加肾脏负担,对宝宝的身体不利。
免疫力发育,你需要了解的过程
孩子的免疫系统能防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从宝宝出生开始,免疫系統就会随着孩子的生长不断建立并发育成熟。
新生宝宝:感谢妈妈赠予的“礼物”
新生宝宝一出生就携带着妈妈赠予的礼物——免疫球蛋白,因此,这个阶段的宝宝抗病能力比较强,不太容易生病。
6个月~3岁宝宝:自身免疫系统逐渐建立
6个月后的宝宝,先天获得的免疫球蛋白会逐渐减少,特别是断奶后,宝宝自身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会出现感冒、发烧、腹泻等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儿童在这个年龄段患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及哮喘等疾病的比例非常高。因此,这个阶段是宝宝抵抗力最脆弱的时候,但同时也是自身免疫系统建立、发育的关键时期。
3~8岁的宝宝:免疫系统逐步完善
随着宝宝身体机能的不断发育,体内的免疫血清的抗体浓度会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当宝宝8岁以后,整体的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基本和成人相当,宝宝自身的抵抗力就会比较强了。
真正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在这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免疫系统在逐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用下面这几种方法,帮助孩子一步一步提高免疫力。良好的身体免疫力,可能是我们赠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
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活性物质,比如天然乳铁蛋白、乳磷脂等,它们能帮助宝宝增强抵抗力,防止因病菌侵入而生病,可以说,母乳是宝宝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妈妈们千万别错过了给宝宝进行母乳喂养的机会,最好能给宝宝坚持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让宝宝适当接触病原,不要过度保护
有些家庭习惯把东西反复消毒才放心给孩子用。实际上,家庭清洁时用清水擦桌子、拖地就可以。少量的病原可以小剂量地刺激孩子免疫系统的成熟,又不致达到生病的程度。此外,经常带孩子外出接触大自然,也能让孩子适当接触更多病原产生抗体。
按时接种一类、二类疫苗
疫苗能刺激身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是提高宝宝免疫力非常重要的方法。一类和二类疫苗都建议接种,并且要按时接种。
均衡搭配,不能少了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米、面等)、蛋白质(肉、鱼)、纤维素(蔬菜、水果)和奶制品,各种营养物质都要摄入,避免摄入的营养成分过于单一。尤其蛋白质是维持宝宝发育及增强免疫力的基础营养,不可或缺。
保证优质睡眠,每天户外活动至少 1 小时
在睡眠中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必需品。对宝宝来说,白天充足的运动和晚上优质的睡眠是相辅相成的,都有助于增强抵抗力。运动还能调整孩子身体组成的蛋白、脂肪等比例,更好地建设免疫系统。每天应保证孩子至少进行1个小时的户外运动。
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
心理免疫力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特殊时期,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尽量帮助并教会孩子保持开朗乐观的健康心理状态,多和孩子沟通,多倾听孩子。除了父母的帮助,孩子也可以通过一些主动的行为来调节心理免疫力,比如多看正能量的内容,少接受过于负面的信息,多运动,多主动和家人、朋友沟通。
帮孩子增强免疫力,是一个稳扎稳打的过程,没有捷径,需要父母从方方面面着手,帮助孩子打好健康身体的基础。因此,我们将邀请业内资深专家针对以上6个方面为您详细解读。
专家篇
母乳喂养,是妈妈送给宝宝的一份珍贵礼物。它不仅能给宝宝提供营养,还能提供抗体等免疫物质,帮助宝宝建立起体内的免疫系统。
母乳喂养,免疫力形成第一关
文︱周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婴幼儿最佳喂养方式为从出生到6月龄的纯母乳喂养,此后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母乳,是妈妈送给宝宝的第一份珍贵礼物。
母乳中含有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能为孩子提供适量、合理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铁和其他矿物质、酶和水。这些可以满足6个月内小宝宝的全部营养需要。对于绝大多数足月出生的健康宝宝,只要能够摄入充足的母乳,再额外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与维生素K,妈妈就不用再担心宝宝缺这缺那了。通过定期记录宝宝的体格生长指标,家长们能看到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吃得好、睡得香、长得壮、少生病,这就是身体好、抵抗力强的最直观表现。
那么,在母乳喂养的诸多好处中,有哪些是与宝宝的免疫力形成密切相关的呢?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免疫物质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免疫物质,特别是初乳中的营养构成,最适合新生儿消化吸收,是宝宝获得能量和营养素的最理想的食物。初乳蛋白质中富含免疫球蛋白,如分泌型IgA、溶菌酶、乳铁蛋白、脂肪酶等;母乳中还含有大量免疫活性成分,如核苷酸、牛磺酸、白细胞介素,以及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等,均可通过母乳喂养,在宝宝体内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对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成熟和肠道的消化吸收都很有帮助。
有助于正常肠道菌群的建立
母乳中含有的双歧因子能促进乳酸杆菌的生长,母乳本身也含有活性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早期定植在宝宝肠道内,有利于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母乳中的低聚糖可以作为肠道中益生菌的代谢底物,或可比作是益生菌的食物,能促进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定植与生长,从而在宝宝的肠道中形成健康的微生态环境,抑制有害细菌生长和黏附在肠黏膜内,起到抵御病原体侵袭的免疫屏障作用。
在宝宝出生后的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可以促使宝宝肠道菌群的建立,让免疫系统平衡发展,这能有效预防宝宝患食物过敏、哮喘、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还有利于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合成。已有大量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感染性、代谢性、过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均有关。这些与免疫系统反应异常相关的疾病,被认为是可以在生命最初的几个月内被调控的,并具有潜在的长期效应。簡而言之,就是母乳喂养有助于预防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母乳喂养干净、安全、经济、方便
母乳喂养通常不需要使用奶瓶、奶嘴等用具,也就避免或减少了因奶具消毒不彻底或使用了不洁饮用水等而导致的感染。另外建议在妈妈和宝宝身体均健康的前提下,妈妈在喂奶前不需要特别清洁消毒乳头,必要时用清水擦拭即可。因为亲子间直接的皮肤接触,可以使宝宝在吸吮乳汁的过程中接触到妈妈乳头周围皮肤上的正常细菌。我们的身体需要保持干净卫生,但并非是无菌环境,宝宝适当接触细菌反而有利于逐渐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增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系
母乳喂养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系,给予宝宝母爱的温暖与关怀。再好的配方粉也是在尽量模拟接近母乳地成分配比,而母乳中的免疫活性成分尚在不断地研究中,母乳是难以被配方粉完全替代的。
母子依恋是特殊的亲情纽带,有助于提高宝宝的生存与适应能力。有研究认为,婴幼儿早期形成良好的母子依恋,会使孩子产生较强的安全感,从而间接提升和优化孩子的免疫系统功能,提升他的抗压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专家篇
当疾病来临时,也是身体里的免疫系统与病毒和细菌不断地“交锋”、变得越来越“聪明”和强大的时候。孩子的免疫系统更有本领了,当下次疾病来袭时,就有力量和它们对抗了。
免疫系统的本领从何而来
受访专家︱崔玉涛(北京崔玉涛育学园诊所院长)
父母都不希望孩子生病,总是千方百计地呵护孩子,生怕孩子的生活环境里有一点儿细菌。比如说一看到孩子在玩泥巴就喊:“太脏了!”带孩子外出时不停地用消毒湿巾擦他的小手或小嘴巴,或者是用高温反复消毒小奶瓶……这些行为对孩子的免疫力提高其实并没有好处,有时候甚至还影响了孩子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细菌、病毒等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孩子的免疫系统,需要有机会去认识并记住它们,与它们“相遇”之后,身体会针对它们形成有效记忆,这就是免疫系统的“本领”,当下次疾病来袭时,身体里的免疫力才能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
当病毒、细菌遇到免疫系统,会发生什么?
我们的免疫系统是如何设置重重关卡来应对各种病毒、细菌的呢?当病毒、细菌准备入侵时,它们会遇到第一道物理屏障—皮肤以及黏膜。这一层防线包括皮肤、毛发、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及其分泌物(例如黏液、唾液、汗液、胃酸)。比如说,唾液中的溶菌酶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皮肤分泌的汗液等分泌物可以降低皮肤表面pH值,成为不利于部分细菌存活的环境。当然,偶尔有部分病菌能狡猾地突破第一道屏障,但紧接着,它们会遇到第二道屏障。
第二道屏障包括长相不同、功能不同的各种免疫细胞以及各种抗菌成分。这些免疫细胞和抗菌成分相互配合,能迅速、大范围地控制入侵到我们体内的病菌。这第二道屏障发挥功效、杀灭病菌时的标志之一是出现炎症。红肿、疼痛、发烧都是伴随炎症反应出现的一些症状。
我们的身体还有第三道屏障,那就是免疫系统在“应战”——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能在体内大量繁殖,这能更精准地打击病原体,直到将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完全清除,并阻止它们在体内进一步繁殖。
因此,孩子生一次病,免疫系统的本领就会上一次台阶。如果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接触病毒、细菌的机会,反而会使孩子的免疫系统变得脆弱,缺乏抵御病毒、细菌的能力。
不过度治疗,给免疫系统锻炼的机会
孩子生病,父母都会很着急,恨不得赶紧给孩子吃药帮助他早点好,也希望医生给孩子开那种吃了就马上好的药。作为医生,我能理解家长的心情,但是这种急于求成的方式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健康,也不利于其自身免疫力的锻炼。
当孩子刚刚生病时,也正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开始工作的时候。如果此时马上使用大量的药物消灭病毒或细菌,免疫系统就来不及“记住”这些病菌的“脸”,等到下一次这种病菌来袭时,由于之前没能建立起针对这种病菌的防御体系,自然也不能有针对性地对抗“敌人”,孩子还是很快就会得病。所以生病后的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为了让孩子的整个免疫系统能够得到锻炼,“识别”病菌,产生“免疫记忆”。当再碰到相同的病原体时,免疫系统的反应会大大加快。很多时候孩子可能还没有感受到任何不适的症状,病菌就已经被消灭了。
教孩子养成洗手好习惯,让免疫力越来越强
帮助孩子养成健康好习惯,不仅会保证健康,还可以使免疫系统免受不必要的攻击。健康好习惯有很多种,疫情教会了我们勤洗手这个好习惯,可以和孩子一起坚持下去。手是生活中与外界接触最多,同时也是孩子最熟悉的身体部位之一,一项医院细菌感染相关的研究表明,勤洗手、洗对了手,能有效降低约40%的病菌感染。
洗手看似很简单,却有很多人没做对
没用流动的水洗手
不在水龙头下冲洗手,等于白洗手。如果用容器盛水洗手,一方面水量太少,很难保证把手洗干净;另一方面手上洗出来的细菌、病毒停留在水中,很可能又把它们重新洗回手上去。所以洗手一定要用流动的水,持续至少 20 秒。
没有充分揉搓手
洗手并不只是冲一冲这么简单。手指缝、手部皮肤皱褶的地方,仅仅用清水洗手其实很难完全冲干净,所以洗手的时候还要充分地揉搓双手,保证每一个部位都能洗到。尤其是虎口等褶皱的部位,一定要仔细清洗干净。
用湿纸巾代替洗手
湿纸巾只能擦去手上的污渍,并不足以去除细菌。洗完手也不要用湿纸巾擦手,因为潮湿的环境比较有利于细菌继续滋生,建议还是用干净的干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干,用烘手机烘干也可以。
手脏了才洗手
有些小朋友会问爸爸妈妈:“我的手看起来很干净啊,没什么脏东西,为什么要洗呢?”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告诉孩子:“你的手远比你想象中要脏,上面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等,这些细菌在不经意间会通过你的动作,到达身体上的其他地方,也可能会通过你接触的物品被别人摸到,所以千万不要等看到手脏了才洗手。”
勤洗手不过度,掌握好“节点”
当然,勤洗手并不是过度洗手。掌握好洗手的“节点”,既能帮助我们有效防病,又有助于这个好习惯的养成。
上厕所之后洗手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所,上厕所之后一定要洗手。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特別是生病的人,这些细菌、病毒很可能会沾染到便器上,所以上厕所之后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
准备食物或者给孩子喂食前洗手
在准备食物或者给孩子喂食时,如果手没有清洗干净,手上的细菌很容易通过食物进入身体。当然如果孩子已经会自己吃饭了,吃饭前全家人可以一起洗手,共同养成饭前认真洗手的好习惯。
咳嗽、打喷嚏、擤鼻涕之后要洗手
唾沫、鼻涕等分泌物中含有上呼吸道的病毒和细菌,所以咳嗽、打喷嚏、擤鼻涕之后,也要注意洗手。在打喷嚏的时候,父母要指导孩子用手肘的部位遮挡鼻部,尽量不要用手捂口鼻。另外,接触了钱币、动物或处理动物的粪便后,也要马上洗手。
从外面回来后洗手
公共场所人来人往,特别是公共的电梯、健身器材等,被许多人的手触摸过,特别容易交叉感染。从外面回来时,父母要特别提醒孩子先清洗双手。
专家篇
按时进行疫苗接种能帮助孩子提高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但因疫情影响,一些孩子可能推迟了疫苗接种的时间,孩子的健康会受影响吗?
按时接种疫苗,构建免疫力的保护屏障
受访专家︱李冀(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疫苗接种的过程,是一个让孩子体内的免疫系统能够与病原微生物面对面的过程,这种被动接触,能刺激孩子的体内产生针对这种疾病的特异性抗体,当下次这种病原微生物来袭时,孩子的免疫系统就能够识别并且抵御它的侵害。
宝宝从出生后至12岁,都要进行疫苗接种。给宝宝按规定接种疫苗,会帮助孩子的免疫系统逐渐成熟,是一个让孩子的身体在安全前提下尽早与病原体相遇从而产生抗体的过程。现在不少父母都意识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平时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孩子去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按时接种疫苗。如果遇到像疫情这样的特殊情况,疫苗接种又该如何完成呢?
接种前
仔细查看孩子的预防接种证,提早了解孩子近期应接种或已经推迟接种的疫苗。及时拨打预防接种证上预留的联系电话,主动与门诊工作人员沟通近期孩子的健康状况、旅行史等,预约接种时间。
接种前应确保孩子在近2周时间内身体健康,接种当天应测量体温,确认孩子当天的健康状况,如果出现体温≥37.3℃,或有严重湿疹、腹泻等症状,需要另行预约接种时间。
如果孩子的身体健康,符合预防接种的条件,父母带孩子接种疫苗的当天,尽量给孩子穿宽松且容易穿脱的衣服,尽量减少陪同家长的人数,孩子和家长都应正确佩戴医用口罩,做好自身防护。此外,尽量安排私家车出行,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带宝宝坐在开窗通风处。
如果出现延后接种的情况,接种门诊应该会按照先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后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的原则来执行。所以,请父母一定提前通过电话或网络与门诊医生沟通,了解本次需要接种哪种疫苗,并带好预防接种证。
尽管疫情风险已经大幅下降,但我们依然要注意减少带孩子去人群比较密集的医院等地,因此建议家长选择免疫规划疫苗的替代方案联合疫苗为孩子进行接种,比如五联疫苗,其中包含了两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脊灰疫苗和百白破疫苗),如果再算上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可以减少8次接种,也就是减少了家长和孩子8次去医院的机会。
接种时
应按照预防接种门诊的要求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或登记后進入门诊。
在接种门诊内,家长要带孩子与其他就诊者保持适当的距离,最好在1米以上。注意不要让孩子到处摸,不让他用不洁净的手触摸或揉搓口、鼻、眼等部位。
接种完成后应尽快帮孩子穿好衣服,减少感冒的可能性。
预防接种完成之后,尽量在人少通风处观察孩子接种后的情况。观察15~30分钟后如孩子无任何不适,家长可带孩子离开。
接种后
回家后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状况,与疫苗相关的发热通常出现在接种后24~48小时之内,体温多为中低热,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48小时。
一般情况下,疫苗接种当天不洗澡,如果天气炎热,可用干净的清水给孩子擦一下身体,在擦的过程中避免揉搓接种部位。如果孩子的接种部位出现直径<1.5厘米的红肿或硬结,一般不需进行任何处理;如果出现直径在1.5~3厘米的红肿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冷敷。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接种卡介苗出现的局部红肿不能热敷。
重要提醒
延迟别焦虑,但应尽量保证按时接种
一般情况下,孩子推迟接种疫苗的情况分两种,一种是尚未开始接种。这种情况下,按照常规程序进行接种即可,对抗体的产生没有影响;另一种是已经开始接种,但没有接种足够剂次,恢复接种后补足剩余剂次,影响也不大。因为这次疫情而延迟了孩子疫苗接种的家长不用过度焦虑。建议家长提前与预防接种机构进行电话沟通,一起商议孩子进行疫苗接种的合适的时间段,为孩子竖起一道免疫安全保护屏障。
专家篇
合理的营养不仅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孩子获得免疫力的基础。孩子吃得好,身体壮实,抵御疾病的能力自然也就增强了。
这样吃,免疫力不请自来
受访专家|刘遂谦(注册营养师 北京和睦家医院临床营养师)
在食物极为丰富的今天,买得到并不等于吃得对,如何科学地吃成为父母们最关心的话题。如何才能让孩子吃得好?吃得好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吃什么?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摄入营养,才能保证孩子身体的营养供给,并有效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
蛋白质
蛋白质是机体发挥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如果摄入不足会影响组织修复,使皮肤和黏膜的局部抵抗力下降,增加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机会,降低抗感染能力。因此,每天要给孩子吃一定量的动物肉、鸡蛋和豆类,保证蛋白质的供应,如在宝宝接近12个月龄的时候,每天提供半个到1个鸡蛋、30~50克左右的肉类等。
维生素A
维生素A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缺乏维生素A时,人体对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的易感性会增加,而一旦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又会加重维生素A的缺乏。常见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全脂乳制品和蛋类;黄绿色蔬菜中的β-胡萝卜素也可在人体内部分转化为维生素A,如胡萝卜、菠菜、草头、豌豆苗、南瓜等。
维生素C
缺乏维生素C时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骨钙化不全等。常见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新鲜水果和蔬菜,这就需要爸妈把这些食物合理地添加到孩子的饮食中。其中,特别强调的是,如果水果和蔬菜不新鲜的话,其含有的维生素C的量会大打折扣。另外,多数水果的糖分含量较高,应优先保证蔬菜摄入量,不能以水果替代蔬菜。
铁
铁与免疫力的关系比较密切,可以增加机体内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增强。宝宝自出生后,自身储备的铁可维持4~6个月,之后需要及时从辅食中获取。铁强化米粉和禽畜肉是宝宝所需铁的最佳来源,在开始添加辅食时就要给予补充。此外,动物肝脏、血制品也是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可以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适量摄入。摄入富铁食物的同时可以吃些含维C丰富的蔬果,能增加植物性铁的吸收率。
锌
锌对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正常免疫功能的维持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等是锌的良好来源,且利用率高。
维生素D
维生素D已经被发现具有抗感染、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等多种功能。建议父母首先可以适当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三文鱼、白金枪鱼、沙丁鱼等。另外,对于孩子来说,仅仅靠食物补充维生素D量有限,晒太阳是首选,每天在户外晒太阳1小时以上。其次,是在一定情况下补充维生素D,比如对于1岁以下的宝宝,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IU;对于1~18岁儿童,每日维生素D建议量为600~1000IU。
怎么吃?
规律作息,定时定点进餐
让孩子定时、定点吃饭是规律作息的基础。父母要以身作则,在进餐时不要追着孩子喂饭,也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进餐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为宜。有了规律饮食的好习惯,才能保证宝宝对食物的营养充分吸收,让身体更棒。
优质蛋白质,确实不能少
蛋白质对人体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维持生命,二是促进生长发育。只有那些必需氨基酸的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適当的蛋白质,才是既能维持生命又能促进生长发育的优质蛋白质。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的食物中,动物性食物中的豆类、奶类、蛋类以及畜类、禽类、鱼类等这些动物的肌肉,它们的蛋白质质量比较好,利用率比较高,都属于优质蛋白。植物性食物中,大豆是优质蛋白的理想来源。
新鲜蔬果,每天摄入最好不少于6种
当宝宝能够吃辅食之后,建议父母一定要注意丰富每天的辅食种类。在逐渐添加的基础之上,一方面要仔细观察宝宝有无不适反应,另一方面要注意每天的辅食尽量不要太单一。当宝宝3岁之后,建议每天摄入蔬菜、水果的种类超过6种,其中一半最好为深色蔬果,如胡萝卜、菠菜、橘子、甘蓝、南瓜、西红柿等。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坚果等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等。一般说来,深色蔬菜的营养素含量更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调节免疫力的作用。
科学喝水,保证每天水的摄入量
保证孩子饮水充足,同时还要讲究方法。多次少量饮水,不建议一次性大量饮水。孩子的胃容量较小,水喝多了,其他食物就吃不下那么多了。那么,每天喝多少水合适呢?2~3岁的孩子,每天需要的总液体水量大概在1300毫升;4~6岁的孩子,每天需要的总液体水量大概在1600毫升。这些液体量既包括了来自粥、奶、汤这些食物中的水分,也包括额外的饮水。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不能让孩子感觉渴了才喝水,要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以保证身体随时都不会出现缺水的状态。对于孩子来说,白水是最好的饮品。
温馨提醒
零食不都是坏东西
一说到零食,父母就觉得孩子一定不能吃。其实吃零食不是绝对的,而是要根据孩子的需求适当给予。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活泼好动,能量消耗大,三顿丰富的正餐与两次适量的加餐是其获得全面营养的保障。
●吃好正餐,适量加餐,少量零食。按照营养均衡的原则,零食所提供的能量不要超过孩子每日总能量摄入的10%。吃零食的时间不要离正餐时间太近,最好间隔1.5~2小时,或在两餐中间给孩子吃。
●水果、奶类和坚果优先。需要特别提醒父母,进食坚果时一定注意安全,尤其是低幼龄的孩子,避免卡噎。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更不能以饮料代替水。饮料中几乎都含有大量的糖类,容易导致身体发胖,危害身体健康。除了糖类,如果经常饮用碳酸饮料,也会引起碳酸摄入量过多,导致龋齿、骨质疏松等。
●零食应新鲜、多样、易消化、营养卫生。要让孩子安静进食,谨防呛噎。
专家篇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论在什么季节,都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运动,因为运动是增强孩子免疫力、抵御疾病的良好途径。
免疫力提升,从科学运动开始
受访专家|关宏岩(首都儿科研究所副研究员、儿科学博士) 采写|肖巍
特殊时期,孩子大多宅在家中,运动量大幅度减少。现在虽然疫情缓解,但孩子稍微动一动就喊腿酸胳膊疼。因此,运动对于孩子的免疫力提升太重要了!而且,运动对于帮助孩子远离病毒的侵扰有独特的作用。
特殊时期,运动帮助孩子远离病毒侵袭
适宜的运动可以增强呼吸道的功能,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运动表现出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帮助提升呼吸道的机能。运动过程可以有效地加强呼吸的力度,增加呼吸的深度,从而增加肺部的通气效率。肺活量的扩大,可以进一步促进孩子肺部组织的生长发育和扩张。
适宜的运动可以为孩子建立起预防感染的第一道屏障
想要提升呼吸系统的能力,除了增强肺部及呼吸道的功能之外,还需要关注另一个器官——鼻腔,它是我们呼吸系统的大门。在我们的鼻腔中,有一种具有吞噬作用的中性粒细胞,这是预防传染疾病的第一道屏障,而运动恰恰可以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让鼻腔这第一道屏障的功能更强大!
适宜的运动能够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
从专业角度来说,人体免疫系统水平的高低主要依据其免疫球蛋白中的IgA和IgG的含量来判断,而运动可以帮助体内免疫球蛋白中的IgA和IgG的含量达到适宜标准。与此同时,运动还能调动血液中粒细胞的氧化活性,促进身体免疫系统功能的进一步改善。
对于孩子来说,运动一直非常重要!
我们不是仅仅为了帮助孩子抵御病毒才让孩子运动,运动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远非于此,骨骼肌肉的发育,心肌功能,大脑神经的长期发展……运动在孩子成长的这些方面起到的作用都很大。
运动有助于骨骼和肌肉的健康成长
运动能够促进骨骼的生长,同时也使肌肉的分布更加均匀。
我们常常会在孩子身高不理想的时候咨询医生应该怎么办,医生的建议里通常都会有加强运动这一条。另外,如果孩子白天的运动量足够,晚上的睡眠质量也能得到提升,而有助于长高的生长激素恰恰就是在夜间睡眠时分泌的。
运动对于心肺功能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心肺功能是身体的核心,适宜的运动对心肺功能具有提升效果。对于人体的循环系统来说,当心跳加快时,血液循环会改善心肌供血,供血充足,肺循环会更加顺畅。运动还会提升血管壁的弹性,这可以有效减少孩子日后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运动能促进大脑神经的连接
研究表明,运动对于大脑神经发育有促进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孩子大脑内神经的连接,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如果说运动对于人体心肺功能或者骨骼肌肉的促进是基本功能,那么运动益于大脑神经发育更像是一个进阶功能。
运动还能预防心理疾病
运动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些研究显示,慢跑1500米相当于服用小剂量抗抑郁药物所产生的作用。因为运动能够促使人体分泌多巴胺,能有效舒缓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通过运动,孩子还可以提高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感,建立自信心。在集体运动中,孩子还能和小伙伴进行良好的社交互动。
居家运动的注意事项
运动的好处这么多,但目前受户外运动场地和时间所限,孩子在家的时间还是更多一些,家长应该如何指导孩子进行居家运动呢?
● 强度要适宜
在儿童运动指南中,特别强调了要保证儿童每日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时长。举例来说,3~6岁的孩子,每天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时长应累计达到60分钟。当孩子在运动过程中有出汗、小脸潮红等表现,那就意味着这项运动达到中等强度了。如果没有达到中等强度,运动效果会打折扣!
● 避免久坐不动
久坐不动是指以坐姿或卧姿为主要动作、能量消耗较低的姿势,比如长时间坐着、靠着或躺着等。孩子宅家时间长,在运动量减少的同时,另一个更糟糕的情况就是久坐时间多,看书、画画、看动画片等等。久坐不动是非常危险的。即使孩子每天的运动量达标了,每天较长时间的久坐依然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运动带来的益处与久坐带来的危险并不能相互抵消,也就是说,久坐带来的消极影响不能被达标的运动量所消解。为了避免让孩子久坐,应该尽量减少可能产生久坐的活动,比如减少看屏幕的时间,还应每隔半小时提醒孩子动一动,比如去喝水、做做家务、去阳台上站一站等等。
儿童居家分龄运动指导建议
0~6岁是儿童运动能力快速发展期,运动发展的表现有眼睛追视、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跑跳、抓握等这些构成基本运动要素的动作,通过反复尝试,孩子得以对这些动作熟练掌握。
0~1岁, 父母多帮助
对于尚不能自主行动的孩子,建议父母每天以多种形式帮助他进行身体活动,比如可以在孩子清醒时每天累计至少30分钟练习俯趴。对于已经会爬的孩子,可以用各种方式鼓励多爬。适宜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活动包括:俯卧抓玩具、婴儿按摩操、亲子瑜伽、骑大马、追爬游戏、钻洞游戏等。需要注意的是,睡前1小时内要避免再让孩子有剧烈运动。
2~3岁,亲子游戏为主
2~3岁的孩子逐渐从走步到奔跑,越来越喜欢爬高爬低,跳来跳去,身体的协调能力越来越强,甚至可以同时完成两三个动作,充满活力的身体活动应贯穿全天,父母和孩子每天可以以亲子互动游戏为主,动、静游戏交替最佳。推荐活动有:双人双脚走、绕障碍跑圈圈、追泡泡、小兔蹦蹦跳、接球游戏、韵律操、穿珠子、搭积木等。
需要特別提醒,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缺乏危险意识,所以要注意游戏环境和游戏过程中的安全,跑、蹦跳、攀爬、投掷等运动需要父母的全程陪伴。
4~6岁,保证每天的活动总量
4~6岁是孩子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重要时期,更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运动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地促进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灵敏性、身体各部位的力量等方面的均衡发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全天都处于较活跃的状态,应鼓励他积极运动和游戏,保证每天累计活动总时长能够达到18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时间能够达到60分钟。简单的家务劳动也可以作为运动的一个类别,比如扫地,抹桌子等等。其他如绕障碍跑、抓人游戏、徒手操、金鸡独立、过独木桥、前滚翻、滚南瓜、小动物爬行等也都是适合孩子又受孩子喜爱的运动。
特殊时期,儿童运动的防护原则
疫情防控有所好转,但依然要注意避免带孩子在人多密集的地方活动。可在小区内,选择通风良好、人少、空旷的场地进行户外活动。开始时,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并做好防护,包括正确佩戴儿童专用一次性口罩,提醒孩子不乱摸、乱碰等。回家后做好洗手、换衣服等清洁工作。推荐的运动有:走、跑、跳等自由活动,追影子游戏、跳格子、拍球、跳绳、往返跑、骑自行车等。
随着疫情逐步缓解,一切正常之后,孩子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应逐步增加到2小时。同时,仍需严格注意清洁卫生和个人防护。
温馨提醒:
疫情期间,儿童触屏时间推荐
触屏时间是指孩子使用电子媒体设备的时间。研究发现,每天触屏时间超过1小时的4~6岁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是每天触屏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同龄人的3.67倍。因此建议尽可能减少孩子每天的触屏时间。具体建议如下:
● 2岁以内:应尽量避免使用媒体设备。
● 2~6岁:每天触屏时间累计不应超过60分钟,每次不超过30分钟。年龄越小,时间应该越短。此外,父母应尽量避免在儿童的卧室里放置电视或其他电子设备。
专家篇
和身体免疫力同样重要的是心理免疫能力。孩子和父母共同经历了紧张的疫情,可能总会有些心理上的变化,心理免疫力的建立和强健,可以帮助孩子以后也能顺利渡过这样的危机和挑战。
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免疫力?
文|刘肖岑(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 高子惠
宝宝:“你如果不让我出去玩,是很不好的事情。”
妈妈:“但是外面有病毒啊。”
宝宝:“我看不见,我迫不及待想出去跟病毒一起玩……”
这段对话来自网络上爆红的一段视频。视频中,孩子由于不解妈妈为何始终不带他出门玩而情绪崩溃,大哭不止。这段视频真的是让人觉得又好笑又心疼。
如今,疫情已经基本缓解,精力充沛的小家伙们又可以正常生活了。但是,这段特殊时期也给孩子们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他们的心理免疫力还好吗?
何为心理免疫力?
心理免疫力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内外环境刺激时,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稳定情绪,维持自身心理健康的能力,它对消极刺激和积极刺激均有维稳作用,与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息息相关。心理免疫力在不同的人身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性。除受性别、年龄、性格等先天因素的影响外,后天来自于父母、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也对个体心理免疫力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
不要小瞧孩子的心理免疫力
孩子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获得并提高心理免疫力可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简要来说,心理免疫力对孩子的发展主要具有以下两点价值:其一,心理免疫力可以增强孩子的情绪调节力和心理耐挫力,使他们能够积极接受挫折和困难,从而习得坚强品格、积极心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其二,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同样也有利于孩子身体的正常发育,使其顺利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个体。当孩子遇到来自外界的巨大压力或自身遇到挫折时,心理免疫力会指导孩子调动身边的一切可用资源
(父母、玩偶、动画片等)、或是采取有效策略(转移注意力、自我安慰等)来稳定情绪,从而达到新的心理平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其自身的心理免疫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有较强心理免疫力的孩子能够很好地适应疫情期间居家不出的情况,而这一能力较差的孩子则会出现较多的情绪问题,从而成为这段时间内家长们“又爱又恨”的“小魔王”。
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免疫力?
那么,既然心理免疫力对于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爸爸妈妈们应该如何在特殊时期帮助孩子们稳定情绪、提高心理免疫力呢?
父母管理好自身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习得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一面镜子。研究发现,年幼的孩子会较多地依赖外界环境提供的线索来调节自身的情绪,尤其是来自父母的信息。父母越主动地向孩子展现正面的情绪、积极的语言和鼓励的行为,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就可以发展得越快。
接纳和回应孩子的不良情绪
当孩子出现诸如无所事事、烦躁不安、敏感爱哭、冲动易怒等负面情绪,或是出现过度黏着父母、生活作息规律紊乱等行为现象时,爸爸妈妈首先要试着理解、包容与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与行为,并给予他们发泄和冷静的时间空间。要知道,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丰富多样的情绪经历与体验都对儿童的心理免疫力有促进作用。而且,适度的消极情绪也有积极意义,比如在疫情期间,孩子表现出的担心、害怕反而可以让孩子正视疫情、缓解心理压力。
此外,父母對孩子情绪反应的关注情况,是影响孩子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如果父母能经常用乐观积极的情绪和言语来接纳和包容孩子,在孩子有不良情绪时,父母能及时察觉,并给予合理宣泄和疏导,孩子就更容易以积极的态度与行为来面对。
变动程度最小化原则
一些孩子之所以会在疫情期间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外界环境的突变改变了他熟悉且舒适的日常生活,而他又尚未发展出成熟的情绪调节能力和较强的心理免疫力。所以,遇到各种变故时,变动程度最小化的原则也是保护孩子心理免疫力的方法,即努力保证除不可控因素外其余事件的正常进行,比如保证孩子的三餐和充足的睡眠等,让生活尽快恢复常规。
保证充足有效的亲子互动
“小魔王”“爱哭鬼”往往是孩子发现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充分关注与陪伴时的“变身”,他们想以这样消极的方式吸引成人的注意或释放自己的精力和情绪等。所以,在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其心理免疫力的同时,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就至关重要了。目前,在多种类型的亲子互动活动中,有两类对亲子关系的促进非常有效:阅读、游戏。
亲子阅读
●首选情绪类绘本
在多种绘本主题中,情绪主题的绘本对儿童的情绪认知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教育意义。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挑选一些情绪类绘本作为阅读材料。比如《菲菲生气了》《我好担心》《生气汤》《莉莉的紫色小包》《野兽国》等,这些都是有关情绪认知的优秀绘本。另外,家长还可以选择一些介绍当下实际情境的知识性绘本,让孩子从科学的角度正确认识疫情,了解当下现状,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评价。亲子共同制作绘本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亲子互动形式。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在家中和孩子共同策划、设计和制作一本独一无二的亲子绘本。
●注重互动性
亲子共读不是家长和孩子各读各的书,其意义在于亲子互动性。有研究表明,在阅读过程中父母的态度越积极,传递的情绪越积极,获得的亲子互动质量也会越高。同时,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如果父母与孩子有亲密的肢体接触(如将孩子抱在怀里一起看书)也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安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安全感。
●变成固定活动
父母要和孩子制订长期坚持的亲子共读计划,将其上升为一项固定的家庭活动(如睡前故事)。久而久之,孩子不仅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他还会从中收获安全感,他会知道虽然爸爸妈妈的工作很忙,但他们每天都会有固定的时间陪伴自己,这有利于孩子情绪的稳定。
亲子游戏
●传统游戏
关于传统亲子游戏的有效开展,以下有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建议1 改被动游戏为主动游戏
家长在对待亲子游戏时,可能会出现“情感上认同、行动上懈怠”的情况。许多父母往往是在幼儿主动提出游戏请求时,被动地加入其中。但是,如果想让孩子通过亲子游戏有更多的收获,家长要改被动为主动,尽量与孩子一起挑选、组织和开展亲子游戏。
建议2 家庭成员全员参与
父亲角色在很多家庭活动中常常呈缺失状态,这一点也会影响孩子心理免疫力的建立。因此,建议亲子游戏的开展尽量保证家庭成员的全员参与。所以在选择游戏时,父母可以挑选所有成员参与度较高的游戏,实现对孩子的共同陪伴。
●电子游戏
传统观念总认为电子游戏是“洪水猛兽”,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百害无一利。实际上,此类观念是简单地将“过度使用电子游戏”与“电子游戏”本身画上了等号。事实上,许多电子游戏同样具有传统游戏的积极效用。众多研究已表明,适时适量地接触内容适宜的电子游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正面影响,尤其是特定的电子游戏和游戏形式(如双人游戏)作为一种游戏治疗工具能对存在情绪障碍的儿童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面对身为“数字原住民”的孩子,家长如果能利用好电子游戏这一新形式,同样也可以发挥其提高孩子心理免疫力的作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如“俄罗斯方块”游戏能激发游戏者的积极情绪和放松感受,有效降低玩家的恐惧感和愤怒情绪,同时它还可以提升孩子的空间认知能力;“汤姆猫跑酷”游戏能使游戏者在全神贯注时产生心流体验,抑制负面情绪的产生,同时它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抑制控制能力;“我的世界”游戏能够满足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成就感……
当然,家长在接受这一游戏形式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自己以身作则,适度使用电子产品,并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份《家庭电子产品使用守则》,其中明确规定在何种情况下一起玩电子游戏,何时不得使用电子产品,以及每日使用电子媒体的时长等,从而让电子游戏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父母还应成为孩子的最佳“电子游戏合伙人”,包括认真筛选和设置手机、平板,比如取消网页不良广告的弹窗功能和插件后台自动下载的功能、开启儿童/青少年模式、在玩的过程中与孩子有实时互动等。
注:本文源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BSH130)的研究成果。
结语
疫情期间,爸爸妈妈们给予了孩子很多的陪伴和爱,和孩子一起经历了这段特殊的时光。虽然,疫情也可能会以另一种形式再来,但无论病毒如何变化,只要孩子有好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免疫力,相信我们会更有自信接受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