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现实主义电影新发展

2020-06-27苏漾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

苏漾

摘    要:在市场经济时代,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日趋边缘化。面对这样的现状,2018年上映的现实题材影片《我不是药神》,打破了此类影片所遭遇的困境。影片运用现实主义底层叙事策略,为我们展现了底层绝症病人的生存困境,揭露了当下中国真实存在的医药问题,为当今现实类电影带来新启示。

关键词:底层病人生活原貌;底层小人物群像;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题材一直是我国电影的主流,但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表现并不容乐观。但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以他全新的现实主义样貌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丰盛的现实主义视听盛宴。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强调,通过细节展示真实生活的样貌,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及关注社会的本质和现实。故在现实主义创作中,将关注焦点对准底层人民,重点表现社会底层人民的精神与生活状态,揭露社会存在的真实问题,更易引起观众广泛的情感共鸣。《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就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将镜头聚焦底层绝症病人吃药难的问题,描写底层病人的生存困境,展现情与法,利与义,穷与病的困境中挣扎的社会群像。

一、展现底层病人的生活原貌

在我们生活当中,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白血病等始终困扰着普通患者,甚至由于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很多家庭因此而倾家荡产,尤其是对于底层家庭来说,慢性疾病无疑是灭顶之灾。《药神》这部影片,就是聚焦于白血病这样一种慢性绝症,通过讲述白血病人吕受益,黄毛彭浩以及思慧的女儿几个底层病人的真实状况,为我们展示了底层白血病人真实的生存状态。

吕受益作为一个白血病人,影片围绕他为我们直接呈现了绝症病人的生活现状。通过拍摄吕受益两次治疗场景,影片真实还原了慢粒白血病人备受病痛折磨的状况。而最终吕的自杀,更加体现了绝症病人生存的艰难。影片中吕曾一度因病想要自杀,是新生的儿子及程勇让吕受益看到活下去的希望,而最终又因程勇不再走私卖药而跌回困境。当吕受益又变回那个需要承担高昂医药费及治疗费的普通病人时,他像每个绝症病人一样,病情愈发严重,并将家庭逐渐拖向了无底深渊。最终他不堪病痛的折磨,也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还是选择了跳楼自杀,用这样的方式,解脱了自己,也解脱了家人。影片通过吕的治疗过程以及最终选择自杀的归宿,为我们真实的展现了绝症病人在面对家人,面对疾病,面对忽视他们的社会的真实生存困境。

此外,影片还为观众展示了其他病人及其家庭状况。为女儿治病的思慧,只能在夜店做脱衣舞娘来赚取医药钱,在得知女儿生病后,丈夫怕拖累自己而狠心抛弃妻儿选择离开。发生在思慧身上的事,是许多病患家庭的真实写照;而影片中的黄毛彭浩,更是让我们了解到农村病人的生存现状。还是少年的他在得知自己得了白血病后,知道治病无望更会拖累家人后,选择离家出走,逃到城里以打工为生,住在几十个人一间的病友租房里,家人以为他早死了;影片后半段,一个白血病人的老太太,对着追查程勇的警察说:“别再追查了,我病了三年,四万块钱的瑞士药我吃不起,家里的房子被我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影片通过这几个代表性的事件,为我们展示了各个年龄阶段,各行各业的底层病人的真实生活样貌,他们被病痛折磨,吃不起高价药,拖垮家庭亲友,也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二、还原底层小人物群像

我们中国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的医疗体制改革,但是在改革过程当中,确实存有许多问题,比如就医难,吃药贵等问题,影片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为展示了底层小人物的社会群像。在《我不是药神》中,无论是走私印度格列宁的程勇,还是白血病人吕受益、彭浩等人,都是生活在这个大背景下的社会底层小人物,他们被生活所迫,在社会的夹缝中求生存,卑微而又带着让人泪目的人性光芒。

(一)草根英雄程勇

影片中的“药神”程勇,只是一位普通的中年男性。他靠走私壮阳药谋生,交不起房租,因家暴离婚,父亲生病时对着医生哈腰送礼,在儿子面前竭力维持尊严的苦涩,都体现了底层普通中年男性的真实样貌。

就是这样的程勇,起初卖药只是为了赚钱,也一直担心被捕,所以面对张长林的威胁恐吓,他选择交出了代理权。在雨夜火锅戏中,面对彭浩等人的质疑,程勇将其真心诉出:他管不了那么多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神油店老板,上有老下有小,也要顾全自己的家人。此时的程勇,还是那个普通的上海小市民,只有小我而没有大我。而在其后他先后经历了吕受益因不堪重病选择自杀,黄毛为了保护他不被警察抓捕而被卡车撞死后,这个小市民开始蜕变,最终选择赔钱卖药,出售外省,救助更多的人,为我们树立起一个真实而饱满的草根英雄形象。

(二)底层知识分子吕受益

影片中另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呂受益,他家庭普通,吃不起药,常年被病痛折磨,孩子出生,虽为他带来希望却也加重了家庭的困难,在这样的生存现状中,影片中为我们展示了吕小心翼翼面对世界的底层知识分子形象。影片初现,他梳着一丝不苟的偏分头,带着厚重的眼镜,身穿一件格纹宽松西服,里面是破旧但整洁的立领衬衣,肩上横挎着一个旧皮包。第一次与程勇见面,他向程勇提议走私印度药,讨好的和程说:“吃个橘子”。他笑容拘谨,走路时肩膀瑟缩,坐在椅上时膝盖并拢,两腿叉开,皮包放在膝上,佝偻着腰,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底层知识分子的涵养和其小心翼翼的性格特点。即使在重病后再次见到程,也并没有像彭浩那样对程深恶痛绝,而是面容惨白的微笑着对程说:“头发剪的蛮精神的”,招呼程勇“吃个橘子”。这样的吕受益,为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常年被病痛生活折磨至没有锐气的老好人的知识分子形象。

(三)城镇小青年“黄毛”彭浩

影片中另一极具亮点的人物当属黄毛彭浩,他是个农村孩子,因病从小离家长大,带着农村孩子的淳朴善良,正直仗义,有着些许的冲动莽撞,再加其知道自己早晚会死,所以更加的洒脱不训。他梳一头非主流的黄毛,穿着洗的发白的牛仔裤和破旧的运动上衣,话不多,和身边从小离家进城务工的青年一样,但眼神倔强,直逼人心,仿佛能看穿一切。他善良待人,用偷来的药救同宿舍的病人;他正直仗义,看到牧师因揭穿张长林骗局而被抽耳光时,直接横越桌子解救牧师;他单纯莽撞,在雨夜散伙饭上,因程勇将代理权交给骗子张长林而认为其不顾病人死活,向程勇敬最后一杯酒时愤怒地将酒杯打碎。影片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单纯善良,仗义正直的城镇小青年形象,也从侧面让我们看到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绝症病人的样貌。

三、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揭露和批判

影片通过讲述假药贩子张长林的事件,揭露了当今假药贩丛生的社会现状。假药贩子张长林一出场,就宣称自己是科学家,人们称其为张院士。他像专家一样站在大礼堂的讲台上,激情澎湃的为病人推销假药,并宣称平时卖3000元的药现在只卖2000元。此时礼堂音乐声响起,竟然播放着感恩的心这首歌,礼堂内的老年人都被这样的阵势欺骗,激动的站起来鼓掌叫好。在这场传销活动中,一整套完备的传销模式,将下面的病人忽悠的热泪盈眶,这样的传销队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以老年人为目标,利用其贪便宜的心理,骗取老年人的救命钱。张长林这一事件让我们看到中国假药丛生的问题现状,控诉了病人不仅要面对高昂的瑞士药,还要小心假药行业的悲惨境遇。

而影片中反映的瑞士药格列宁的问题,更加直击社会。来自瑞士的格列宁是正版抗癌药,但是四万块钱的定价让大部分的患者吃不起。影片中用大量篇幅展示了病人群体抗议高价瑞士格列宁药,包庇以程勇为代表的良心药贩,更甚是为这些药贩向警察求情,这从侧面反映了绝症病人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他们不被法律保护,甚至被社会抛弃,这深深感动了观众,刺痛了社会。影片放映后,引起巨大的群众反响,李克强总理甚至发表了关于医疗制度的发言,最终以一部影片之力,推动了中国医疗体制的改革。

《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充分运用现实主义作品的叙事策略,以其还原底层小人物形象,展现底层病人的生活原貌而引起当下观众群体的情感共鸣,以影像的力量间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可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在当今中国电影以市场为导向的时代中,为中国当代现实主义电影带来的新启示。影片作为现实主义作品,做好了本职工作:扎根好现实,塑造好中国人物,讲好中国故事,关切民生疾苦,引发当下观众情感共鸣,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使其社会功能真正发挥作用。同时,为了提升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影片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格局,寻找与劳苦大众的契合点,吸引了更多观众进入影院观看,从而赢得现实主义电影的新局面。

注: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CXJJS19028)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
政治现实主义浓与淡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用现实主义的力量迎对司法复杂性
浅析动画《萤火虫之墓》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现实主义影像剖析
1982—1990:连续剧时期中国电视剧美学风格的确立
为什么
俄罗斯文学界关于新现实主义的讨论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