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认识抽象概念的有效引导

2020-06-27吴晓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0期
关键词:探究式理解

吴晓丹

【摘要】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是培养个人科学素养的黄金时间,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抽象概念是掌握科学知识的首要任务和关键点。首先,对于抽象概念,书面解释结合实践的场景让学生深入理解,不能死记硬背,在理解基础上认识记忆。其次,学习是抽象到实践、由浅到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要重视对新知识、新概念的首次学习,才有助于后面的深入学习。再者,直观教具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在理解的前提下采用直观教具,可以使学生从视感到触感,更直观地掌握新概念。最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的探究式学习至关重要,不但可以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师引导下更容易理解掌握新概念。

【关键词】抽象概念;理解;首次学习;直观教具;探究式

当下,决定国民科学素养的高低、民族的兴旺、竞争力的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小学科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教育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小学科学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中,强调了这四个领域知识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而在这些相互渗透和联系的领域中,不乏存在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是学生难以去理解和掌握的,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抽象概念而不仅仅死记硬背呢?为了防止这种弊病我们又该如何做呢?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小学科学教育走向成功、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抽象概念是进一步推进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建构知识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文学家拉伯雷说过:“没有经过理解的知识,等于灵魂的废物。”理解意味着什么呢?理解是学生需要思考所学到的知识,顺着知识的源头和脉理进行剖析,要获得深层的教育知识,就得进入教育知识的内部,也就是进入教育知识的生产过程,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后尝试把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进行记忆,学生对抽象的规则和结论不是通过专门背熟而记住的。例如,在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好用的小撬棒》一课中,为了打开铁管早餐饼的罐子盖,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用小铁棒、螺丝刀等这类工具来撬开,这是学生的生活常识积累所得。但是回到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哪里是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可以给学生解释什么是动力点,什么是阻力点和支点,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学生了解的只是书面上的解释,一旦学生脱离了这个场景,便很难找出这三个点,尽管他们已经背下了这三个点,这就是知识的抽象性。为了让学生从了解事实到认识抽象概念,我找了更多的实例来加以解释和分析:用剪刀剪一块布;用羊角锤撬起桌面上的钉子;用镊子夹东西;用开瓶器开一瓶汽水。在经过这几个场景的找点以及分析后,学生慢慢地能在更多的杠杆类场景中找出这三个点,逐渐地学生便确信,他们学习到了三个概括性的名词,而这几个抽象名词因为得到多次认识,就被记住了。教师恰当地利用实例,不但可以使看似深不可及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同时也会在与实际的碰撞中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二、重视对新知识的首次学习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知识的迁移性比较强的一门科目。因为知识在不断发展,我们所接触和学习的内容也要长期进行,知识的每一次学习和运用,同时也是知识的发展和加深。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强调了首次学习教材的重要性,“对教材的首次学习,就是从不知向知、向理解事实、现象、品质、特征的实质迈出的第一大步”。例如,在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能溶解哪些物质》这一课中,学生首次接触了“溶解”这个概念,溶解是指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如食盐或蔗糖溶解于水而成水溶液。如果学生在这个单元学得不够扎实,对“溶解”的概念模糊不清,那么到了五年级学习《物质的变化》这个单元的时候,就会把“熔化”和“溶解”混淆起来,而“熔化”是通过对物质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一种变化过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力求在首次学习教材的课堂上,格外留意查看学生是怎样独立完成任务的。他们会在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后,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能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在《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这节课中,这位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学生已经有了前面一节课的基础,他们对灯泡、电池、导线都比较熟悉,能用三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一个开关组装好了一个简单电路,但对灯泡的结构及怎样让灯泡亮起来是比较模糊的,同时,对“串联”和“并联”的概念是首次接触。因此,这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串联”和“并联”这两个概念时,她会事先发给了学生一节电池、一根导线、一个灯泡让学生自主探究,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然后加以分析解释,同时还引导学生研究用两根导线、一个灯泡、一节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时,其目的是,降低难度,由浅入深。由串联的实践过渡到并联的实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三、合理采用直观教具

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直观教具是教师手中的一把“利器”,这把“利器”能在一段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使用直观教具的目的,绝不是要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整节课中都固定在直观教具上,为的是在认知的某个阶段,学生能脱离形象,进而领会和理解抽象性的概念知识。因此,這就要求教师在采用直观教具前要对教学工作准备得十分充分。例如,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理与健康的知识,要求学生认识并了解人体的一些功能器官,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各个器官的位置以及作用,我把人体器官模具搬到了课堂上,直观性原则不仅应该贯穿整个课堂活动,而且应该贯穿在学生认识的全部过程。首先,我给学生呈现人体器官模具并逐一介绍本节课需要认识的器官以及它的功能,这一阶段结束后,过渡到由学生按照要求自主把零散的器官拼凑好,最后一阶段我把人体模具收起来,通过电脑屏幕展现人体器官图,学生按要求完成相应的练习。在整个过程中,我并没有全程使用直观教具,而是由直观的实物逐渐过渡到物体的象征性图形。这个尝试,使得本节课有一个较好的效果,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也能掌握了相对抽象的一些概念。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性知识开始”,学生掌握知识是从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开始,以反映事物外部现象和联系的感性认识为基础,通过思维的抽象,将感性认识深化发展成理性认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科学概念,教师应该合理地采用直观教具,直观性原则在我们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四、深入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活动

小学科学课与其他课程的一个重要区别之一是,很多情况下动手操作来学习科学知识,比如,做实验,制作模型,测量,记录等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仅受到学生的喜欢,更重要的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重要经验支撑。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们必须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中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式教学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是说教师就要放弃指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自主意识相对薄弱,对知识的探索和运用能力不足,对教师的指导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因此,为了保证指导的适时性和有效性,教师应该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持高度敏感,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例如,在“谁更容易吸水”这一实验探究中,教师在完成基本的实验策划之后,应该与学生共同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对实验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情感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主加深对抽象科学概念的认识和运用。基于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构建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小学科学这一门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所在,对实践操作进行合理设计,设计合适的探究问题。例如,为什么电灯为什么会亮?为什么国旗能被我们轻松地升上杆顶?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放入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为什么雨过天晴后会有彩虹?这些问题不仅是学生科学探索思维的起点,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但是很多时候,教师提问的灵感往往来源于学生。基于此,教师可以运用自身的教育机智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每一位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式学习。

总之,培养学生理解抽象科学概念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努力,只有长期有效地培养,才能呈现出较好的效果,为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心系学生,想其所需,引导学生内化科学抽象知识,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的科学教学,让科学课堂生机盎然、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論[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任和.浅谈中学生物实例教学[J].中学生物学,2010,26(9):35-37.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47.

[4]平岚.中学地理概念的直观教学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3.

[5]冯新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J].中国高新区,2018(10):120.

猜你喜欢

探究式理解
小学语文课堂重点切入法
良好班集体的班风建设方法略谈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