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作教学纵向看,言语发展横向长

2020-06-27庄丽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0期
关键词:策略探析

庄丽华

【摘要】有很多学生不喜欢甚至惧怕写作文,这是语文老师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从被动转为主动呢?笔者通过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对课题“生活微作文提高习作水平”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利用微训练为学生搭建习作进步的阶梯,通过一系列符合学生特点的训练与言语习得方法的指导去为学生打开一扇“善思乐写”之门。

【关键词】微习教学;低中高年段;言语习得;策略探析

一、认清现状,勤找对策

习作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许多学生却经常“谈写色变”,习作仿佛是压在他们头上的一座难以绕过去的大山,所以他们常把习作视为语文学习中的“天敌”。没素材、没兴趣、没方法,这三“没”不但困扰着很多学生,也困扰着很多语文老师。为此,我们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并开展了“基于生活微习作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研究”的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寻找与积累写作的素材,习得写作方法,克服写作的恐惧,开启一扇勤找、善思、乐写之门。这个课题我们主要是以“微习作”的形式开展,旨在通过微训练帮助学生习得言语,提高语文素养。

二、借力微本,找准目标

清楚习作目标是写好习作的前提,教师对此要了然于心,这样方能在教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学生才能更易于从教师的教中接收信息。《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年段学生的写作都提出来不同的要求,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去引导学生落实学习目标,这就是一门教学的艺术了。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课题组结合每年段习作的目标与学生的年段特点逐渐完善了微作本,我们将“微习作”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表1),并在每个阶段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同时也根据年段特点做出相对的引导,以促进学生善思、乐写。

三、激励引领,方法导航

微训练的开始最先是在中高年级开展。我们知道中高年级的学生特别畏惧写作,真的是像笔者前面说的谈“写”色變,所以我们从“微”入手,因为微习作首先在情感上就得到了很多学生的肯定,它在字数的要求上没有太多的限制,最初,学生只需要用几句话表达自己最想要表达的东西就可以了,它重在感悟,旨在记录,而且不拘一格,可短小精炼,也可高谈阔论,主要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记下自己的真实感想。那如何让学生多写,写好呢?我们有妙招。

(一)激励引领,促写乐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练”,加大练习,在量的积累上下功夫,于是,我们让每天一微作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为了鼓励写,我们课题组写出了各种各样的刺激办法:

1.做微本,专门为这项任务制作微作本,目的是在战略上让学生重视它(图1);

2.微分享,我们每个星期都腾出一节课来分享写得好的学生的微作,探讨写得好的原因,同时也将好的作品发到班级群去分享给家长们,家长的肯定与反馈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的写作欲望;

3.争晋级,从“最佳记录者”到“最强大文豪”的升级,爬到塔尖无疑是每个孩子的努力的方向。

4.办微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微报的撰写员,而且班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针对某个专题出一期,也可以设计专版(留一版面全部刊登一个学生的优秀作品),专刊(全部刊登一个学生的作品)。

5.出微集,无论班级微集还是个人微集,在帮助学生留下文字瞬间的同时,也加大了分享的力度与刺激了写作的欲望。

6.微点评,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教师评,生互评,家长评,让评价从班内走向班外,在评中改,在评中写

7.勤奖励,每个星期,我们都会根据学生的晋级情况给学生颁发奖状,每个学期末,课题组也会在每个班至少评选出两位写作优秀的学生颁发纪念奖杯,让这一份份荣誉一直伴随学生的成长。

潘文彬认为,当学生写成习作之后,最渴望的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赏识。此时应当顺应儿童心理,为其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老师的肯定、父母的鼓励、同学的赞赏是他们追求进步的一大动力,而且还能强烈地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保持写作的热情。实践证明,这各种各样的激励措施,就如一块块小石子,在学生们的内心激起了层层波澜,他们的写作热情被一次又一次地点燃,积极性比以往都要高。

(二)方法导航,实现飞跃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但如果都是毫无质量的“量”,盲目的练写成效也不大,学生都只是记流水账式地应付写作,那再多的“量”也是无法引起质变的,难以达到的成就感也会让学生容易身心疲惫。还有,在微习作中,我们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但却不是“胡言乱语”,对高年段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不是不知道要写什么,而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写去表达,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去写好。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去交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去推他们(特别是中下层学生)一把,让他们的表达有法可循,得法方能表达内心,否则有再多的感悟也无法诉之笔墨。为此,我们课题组的老师根据各年段与各阶层学生的水平与结合自己年段的一些课文后面的小练笔与习作要求等制作了一系列微课堂课程(表2、3),既可放在班里统一学习,必要时也可发到班群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同时,我们也利用了微报这个“阵地”,也则在每期的微作小报上,设立相应的“微课堂”一栏(图6),主要是利用这个地方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写作方法,这样让方法的习得不仅仅只停留在课堂上,更延伸到了课后,满足各类型学生的需要。

如,针对学生没能将中心意思写具体这个问题,笔者专门制作了一节名为《如何将作文写长》的系列微课,向一些只会运用概括性词语将文章写死的孩子支招,如,“写热不用热字”“写急不用急字”,更不用上 “很”“非常”“极了” 等概括性的词语,因为一旦用上这些词语,学生往往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好写了。那如果不用这样写又可以怎样写呢?因此,适当方法的引导能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让他们知道原来换种方式也可以写出天气的热,还可以写得更好。如,为了写出天气的热,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天非常热——不用“非常”,用一段话写出天很“热”,有没有可能?

天很冷——不用“很”,用一段话写出天很“冷”,有没有可能?

他难过极了——不用“极”,用一段话写出他很“难过”,有没有可能?

让学生充分思考与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展示范例,学习后总结出:原来为了写出天气的热,我们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一系列活动来写,而恰当的动词就是连接这些活动的桥梁,我们可用“动作串联法”与“动作分解法”(“动作串联法”:想活动、串动作;“动作分解法”:巧分解,会润色)这样妙招帮助我们将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如,下面这篇小文章就是班里的孩子在学完我们这个微课堂后对原来文章的一个修改,全文没有出现一个热字,但却通过他一系列活动的描写将热写得淋漓尽致,而这一系列活动让一个个动词帮助架构了起来,这样表达不但流畅了,也更鲜活了。(图7)

学习完毕后,马上出贴合学生实际的小练笔(图8),让学生马上学以致用,用微课上学到的方法将“过杆”这个动作写具体。

除了“动作串联法”与“动作分解法”这样的招式外,还有“巧用感官”“按步骤写”“抓细节写”等妙招,我们都可以利用微课去给学生讲解它们的妙用,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在这些小课堂与微训练中得到提高。

四、重视衔接,善抓时机

(一)纵观教材,了解衔接

微习作的开展最先是在中高年级做试验,收到的效果不错,但鼓励与引导学生乐写只从三年级才开始未免迟了点。一、二年级虽然还没开始真正写习作,但纵观整套语文教材,学生的学习从来都不是割裂开来的,一年级的一些课后小练笔以及语文园地里的“字词句运用”部分(如图9),二年级的课后小练笔与写话(图10)等部分都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每个学段对学生写话的要求都是呈层层递进型的,所以,一、二年级开始就必须重视学生写的训练。再翻翻三年级的课本,我们不难发现,位于课后的小练笔、部分语文园地里的“词句段运用”以及习作等都是承接一、二年级而来的,只不过在每个年段提出的要求不一样。又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就是《猜猜他是谁》就是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里的写话而来的(图11),所以说在前面能打好基础,开好头,那后面的习作就是水到渠成了。

(三)画我所思,写我所想

低年段的写必须是以兴趣为导向的,而且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对学习、对生活、对这个七彩世界有着许多梦幻般美好的期待,他们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表达的欲望。教师若能把握好这个契机,适时地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写话指导与训练,不但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写话的热情还能提高他们写话的能力,从而为他们以后的习作打好基础。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一、二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画画,画自己想画的画,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于是,我们就抓住这个契机去引导他们写话。因为他们创作画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对主题的思考与认知的过程,“我手画我心”,同样也一定能“我手写我心”。很多学生之所以有表达的困难,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不知道有什么可写,不知道从画中或者说生活中提取什么信息来写,面对枯燥的文字描写或者说规定的主题,图画会更吸引他们的兴趣,刺激他们创作的欲望,他们必须在头脑里构思一幅画作才能将这个画面流泻于笔下,同时色彩的调配不仅让画作鲜活起来,也会让接下来的句子描写充满灵动。由于低年级还是处于鼓励写话环节,只要学生愿意去表达,能写出完整的(通顺)句子就可以,所以,在学生写的时候,我们不能将要求拔高,只要学生愿意去将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最想表达的地方表达出来就好。比如,同样是根据同一话题创作的下面几幅画(图12),我们可以看出里面的内容都差不多,但每個学生关注的点都不一样,有的学生关注的是天空中飞翔的鸟,有的感兴趣的是地上盛开的鲜花,有的喜欢的是在草地上奔跑的学生……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学生内心的真实反映,都值得我们给他们肯定。经过近一个学期这样的以画引写的试验,我们发现学生们的创作兴趣越来越浓厚,写出来的话不但句子通顺多了,内容也丰富了很多。

五、结语

何捷老师说:“我们不忽视一些孩子有写作天赋,文字优雅,但我们从来重视、认识学习的基本规律,不是仅凭借个别案例,我们总宁愿相信‘孩子是平凡的。”所以,我们为师者不懈努力的就是要想尽各种办法去给这些“平凡的孩子”搭建更多的舞台。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更好的教法。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必还你精彩。微习作给予了学生们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与探索为这个“舞台”呈现出一篇又一篇打动人心的作品。

鼓励学生写好习作的路漫漫,方法也总有千千万,为师者乐思善变,生者则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崔恋.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大赛上的总发言[OL].北京:人教网.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余映潮.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潘文彬.守护儿童的天性——潘文彬讲作文[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5]钱卫秋.微作文,让学生爱上写作[J].教育观察,2013.

[6]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策略探析
初中生物课堂趣味实验教学模式探析
初中生物实验课堂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策略
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政策解析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策略探析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探析
八年级古诗文诵读教学对学生情操的培养策略探析
立足有效教学,打造精彩生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