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创设与区域投放

2020-06-27李方超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区域环境玩具区域

李方超

《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这是因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近阶段,我们也围绕“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这个内容进行了多次大小教研和实践尝试、观摩。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尝试,我对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合理利用和布局现有场地,创设宽松、适宜的环境

我们的幼儿园活动空间布置合理,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教室内外的每一个地方,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便提高幼儿的无意识学习能力。

1.充分利用好墙面,让墙饰来说话

通常老师常常会忙于装扮教室的每一块墙面,尽可能地让它美观,很少考虑墙饰和幼儿的互动作用。正因为老师包办代替的太多,抑制了孩子们许多能力的发展。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应尽可能的把孩子推在活动的前面,给他们更多展现、挑战自己的机会。我们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布置墙饰时主要以幼儿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与环境产生互动,并做到主题和区域环境的有机结合。区域环境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便于他们自己操作的矮墙饰,幼儿把自己游戏中的作品布置上去,通过日积月累的合作变成了建筑真多、美丽的编织、快乐的音符等版块。班内墙饰成了孩子们关心的话题,成了孩子们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同时也使孩子们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调动了孩子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

2.充分利用空间,在美观中体现实用

我们在教室后面吊挂了一排排彩繩,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手工作品不仅增加了孩子们游戏的兴趣,体现了动手操作的乐趣,同时也装扮了我们的教室;在阅读区域,我们布置了师生共同编织的彩网,挂上了与主题相关的卡片,提供了不同知识层面的趣味图书,使枯燥的阅读游戏顿时有趣起来,孩子们在找找、认认的过程中兴趣倍增。这种空间吊饰的布置不仅改变了以前区域环境布置的单一性,同时也起到了环境调动孩子积极性的作用。

3.充分利用走廊和平台,拓展活动场地

为了做到各个区域之间的互不干扰原则,我们把走廊划分为孩子们的探索区域,把平台作为小舞台。在走廊探索区内孩子们通过玩在逐渐积累游戏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在小舞台的布置中,布置了大区小角的格局,同一空间可让幼儿自由地变化使用,满足幼儿的多种游戏需要。

二、为幼儿创设能形成规则化的习惯性区域环境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无非就是尽情地玩,区域活动中他们快乐地在老师创设的环境中摆弄、操作,可每次游戏结束教室内就会到处都是玩具,那么这些习惯与意识该如何形成呢?

在《娃娃家》主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在玩具盒上贴上相关的图形与图案,在玩具橱上也对应地做好这样的标志。刚开始时,孩子们对这些图案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一连几天孩子们还是没有有意识地将玩具盒送回相对应的玩具橱,只是对这些图案开始有了关注。于是我借助交流分享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玩具盒上的图案,并问孩子:“这个玩具盒的家在哪里呢?”让孩子们看看玩具橱上的图案,经老师这么一点拨,马上就有孩子发现了其中的秘密,知道老师的用意了。于是在以后的活动中,许多孩子开始注意到将玩具盒送回相应的“家”。在每次的活动结束后,我也总会发现有个别孩子没有将玩具送对“家”,这个时候我会引导孩子们都来做小小监督员自己观察,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并及时地将玩具送到相应的地方。通过每次的区域活动幼儿取放玩具的过程,孩子们逐渐学会了自己整理玩具,归放玩具,游戏中的一些规则意识逐渐形成。

三、围绕主题投放适宜的材料

犹如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区域活动的开展更加离不开活动材料。在材料的投放中,我们紧紧围绕《课程指南》中所指出的要点进行,使我们的材料真正服务于我们的孩子,真正促进孩子们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1.半成品、废旧物品及原材料要多提供

中大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老师提供的材料应具有挑战性。例如:在建构区我们提供了各类大小、形状不一的盒子(如:奶盒,奶箱,鞋盒等)便于幼儿在建构的时候按需使用;在编织区,我们投放的编织材料有的是半成品的草编织、颜色鲜艳的毛线,玉米杆等;美工区内投放了各种彩纸、绘画纸、幼儿收集的包装纸、糖纸等原材料;小舞台投放了漂亮的稠带、丝巾、头饰、报纸等辅助材料,这样不仅养成了幼儿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同时在与这些材料的互动中孩子们乐意尝试新草料、愿意挑战自我了。

2.材料要体现层次性和递进性

材料的提供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主题开展情况和幼儿的兴趣以及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适时提供相应的材料。我们根据不同幼儿能力的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以满足各个层面的幼儿;美工区内投放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对称剪纸图案、折纸步骤图等,以供能力不一的幼儿自由选择。

3.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区域活动材料

家长资源是不可多得的资源,我们应充分加以利用。在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我们区域活动所需的各种盒子、到各地旅游的照片、京剧国粹等材料都是家长帮助孩子一起收集的。其实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只要是适合他们的环境材料,那么就是最好的。因此,教师要始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走进孩子,在主题的引领下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能够引起幼儿共鸣和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环境,让我们所创设的区域环境能真正体现他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激发主动学习探索的兴趣,从而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使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使每个孩子的内部潜能与个人才能在区域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区域环境玩具区域
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与研究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平衡玩具
基于企业异地并购视角对税收竞争、区域环境与资本跨区流动的实证研究
区域发展篇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