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2020-06-27沈燕

求知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应用技术的灵活操作,还是基础理论的烂熟于心,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时,都要积极融合当地的信息文化发展历史。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用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95-624X(2020)06-0029-02

引 言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像玩电脑游戏那样简单,它是一门知识性学科,要求学生用心去学习,用心去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更加严谨和多样化的创新。

一、融入信息文化,培养学生文化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信息文化基础,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既有基础性较强的理论知识作支撑,又能勇敢地进行技术和文化的融合创新,让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活动,更加理解和内化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文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将其演化成自身解决生活化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要运用相关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理论的认知深度,使其在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加深对信息技术文化发展的理解,如教师可讲解各项菜单的具体功能,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文字处理软件的详细概念的理解,从文化基础的角度去进行软件的认知和应用[1]。

例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并侧重讲解计算机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的神奇之处;然后以制作彩色贺卡为例,引导他们边操作边理解每个具体功能的应用方法。无论状态栏还是格式工具栏,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进行摸索,以不断地加深学生对信息文化知识的理解。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对信息的敏感度,并针对不同综合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模式,树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并利用不同的环境进行不同学习方式的多方向交流,完成一定的信息学习任务,打破过去仅仅进行个体学习而没有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而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

再如,在学习“网络文明小公民”的过程中,学生要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个人信息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能够合理、安全地运用网络,并严格规范自己的网络文明行为。但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稍加不慎就会被负面信息所影响。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一个人的正确价值观和综合核心素养的建立是很重要的,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实践,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做到健康上网、绿色上网,在道德意识的引导下,做一名合格的网络文明小公民。而对于没有正确使用网络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引导,让他们认识到文明上网的重要性,对不良思想的抵制要从自律意识的培养入手,使其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文化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

二、组织合作探究,使学生共同发展和进步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具体体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对优秀学习方法的运用。学生能够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便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体现。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可以更好地形成自身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思维认识,并通过这种认识获得更好的发展[2]。

例如,在进行“下载和安装软件”的课程教学时,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下载安装方法的演示,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如安装什么样的软件,如何挑选正确的软件,如何更加方便地安装软件等。这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汲取他人的经验,使其在任务的驱动下更加主动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由此可见,这种方法既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接受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其最大的问题不是教学内容,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差异性的表现。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从而开展合理、适当的教学活动。

三、锻炼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程度。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并且认识到强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如果仅仅是对课本中的各种理论知识有所了解,而并没有在实践中加以应用,那么很可能对这些内容的掌握非常浅显,当遇到各种实际问题时还是不知道如何处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要调整与转变教学思维,采取更加合理的教学策略,并给学生创设更多课堂实践探索空间。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可以对知识要点进行整体分析和介绍,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些知识原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合理进行教学延伸,以提问的形式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所学内容,并设计一些实践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完成课堂实践任务的过程中会进一步思考教师讲到的知识原理,慢慢分析探寻这些知识要点的体现形式和使用方法,并且在解決实际问题的背景下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才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综合教学成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科能力能得到良好的培养,同时其也能够对学过的内容有更加牢固的吸收和掌握[3]。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在信息教学中融入学生喜爱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学生能参与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用键盘打字”这一内容时,如果教学单纯让学生以反复练习的形式巩固学习内容,学生会觉得学起来枯燥无趣,也无法对汉字输入的众多方法和技巧有所掌握。这时教师可以合理地调整与转变教学实施策略,采用游戏比赛的形式,为学生设计“输入小能手”的比赛,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输入的练习兴趣。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因此,教师可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锻炼、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其在练习的过程中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快速领悟知识要点。这样的教学组织与构建方法给课堂增添了很多趣味性,教师应更多地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这种教学思维和模式,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多元学科能力,进而更好地达成知识教学的目标。

四、实施差异评价,转变实践类课程的开展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全面而客观地评价学生,让学生在自身知识基础、情感态度的综合素养发展中,树立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不断形成对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创新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创新能力。

例如,在进行“遨游网络世界”的主题教学时,小学信息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以互联网甚至其他信息技术的发展想象未来的世界,激发他们的课堂学习热情,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同时让学生进行小组或者个人之间的互相评价,通过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身所想象内容的可利用性和真实性,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严谨性,使其在这种实践类的课程中不断地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在这种评价的基础上,创新实践类课程的组织形式,利用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时间、有能力、有兴趣共同参与进来。

结 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成为人们提高自身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引导和培养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学习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周業祥.如何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1):81.

王晓春,李嘉国.浅谈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资源有效整合的措施[J]. 内蒙古教育,2019(32):7-8.

徐永乐.创客为引,信息教学——创客视域下加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方略[J].华夏教师,2019(27):29.

作者简介:沈燕(1976.11—),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