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0-06-27俞又瑛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下对于化学教学的一项要求。老师需要从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等多个角度不断探索,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利用教学的创新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以此才能构建全新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更加高效。基于此,本文便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一、 引言
新課改的不断深入,要求初中化学教学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各项素养,也要求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创新,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通常侧重于知识教学,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存在缺失,化学实验教学多为老师的演示实验,而学生动手操作也只能操作一些固定的验证式实验,其过程本就缺乏创新,也不能为学生的实验创新提供机会。基于此,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在实践和思考中实现创新,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创新,从而提高其创新意识。
二、 优化课堂结构,构建轻松的教学氛围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是适应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化学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并在引导学生思考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意识。第一,老师需要进一步改善课堂结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开展实验教学时,老师需要按照实验的内容,利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操作事项,并展开思考,期间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实验思路,让学生在多次实验操作中尝试创新,但需要确保操作安全;第二,构建轻松且开放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情绪,因此较为轻松的氛围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老师需要构建师生之间相互尊敬、相互合作的良好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放开思维,敢于阐述自己的想法。老师也要改善自己的态度,在学生说错或做错时要宽容,对于学生的理解偏差问题也不要急着批评,这种现象常常是学生的思考方向和角度的偏差所导致,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本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创新,所以老师要鼓励与引导并重,避免打消学生的自信心。老师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们的思维局限性,许多学生经常害怕做错、说错而不敢尝试其他思考路径,导致思维模式固定化,不利于学习与发展,而老师若抱以宽容的态度,那么学生才能放开手脚主动去探索,积极寻找创新的路径,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够得到足够的发展空间。
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创新精神
老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和鼓励学生,不断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敢于创新,提高创新意识,同时这也能让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主动探索。如在教学“溶液酸碱性”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动手开展实验,尝试着自己做出酸碱指示剂,通过多人为一组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探索,并找到实验思路。老师可以提供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材料和物质,并提醒学生实验中的操作事项。在实验教学结束后,可以选出最有创意的一组进行奖励,以此来鼓励学生们进行创新,提高其创新意识。
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名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出了几朵颜色不同的花朵,每朵花都有不同的颜色,也有不同的化学性能,这些花朵对不同的酸碱度都有着不同的反应。学生制作出的花朵可以明确空气污染程度,反映出空气的酸碱程度,将具有酸性和碱性的溶液分别向花朵喷洒,花瓣全部变了颜色,红色花朵变成了蓝色,浅蓝色花朵变成了粉色,让本就色彩各异的花朵变换了另一种颜色,令人惊叹,这也让其他学生产生了兴趣。这些花朵里能够在酸碱条件下变色是因为其中含有甲基红、酚酞、石蕊等化学物质,而这些物质便是该课时所学习的酸碱指示剂,这些物质在接触到酸或碱时,会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而利用这一特性则可以实验出溶液的酸碱性。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们介绍一下英国科学家波义尔是如何发现酸碱指示剂的,让学生们在感叹化学如此神奇的同时,也了解到需要勤于观察,勇于创新才能够发现更多更有趣的化学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通过创新性的实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化学具有明显的实验性特点,因此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实验机会,尽量开足每一节化学实验课。虽然新课改要求课堂结构的优化,提高学生的教学地位,但对于老师来说并非地位的降低,而是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身份的转变,确定自己的引导地位,而在实验教学中老师需要尽量减少对于学生实验的干预,并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实验教学,通过实验体验来启发学生。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过程中,老师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对每一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实验任务:若分为六个小组,那么第一、二小组则主要开展白磷燃烧实验,并对比燃烧前后有无质量的变化;第三、四小组则主要开展铁钉与CuSO4溶液的反应实验,并观察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第五、六小组则开展NaOH溶液与CuSO4溶液的反应实验,以及测定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按照老师的实验操作事项讲解,各个小组分别制定实验计划,在小组中对每一位学生都进行分工,实验过程中老师也要观察每个小组中实验开展的情况,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在实验结果总结过程中,第一、二组实验结果为白磷燃烧会生成P2O5,燃烧前后无质量变化;第三、四组实验结果为铁钉在CuSO4溶液中发生反应,铁钉表面生成红色物质,并无质量变化;第五、六组实验结果为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会生成蓝色沉淀物,并无质量变化。通过多个小组的实验结果能够得知,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后,质量并不会发生变化,这也进一步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能够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学生的记忆更加牢固,理解也更加深入。
五、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主动发现问题
疑问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也是创新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学生在产生疑问后便会主动思考解决或验证方法,在思考中不断变换角度,从而找到创新的途径。但实际上,多数化学课堂中,只有很少的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多数学生则只能被动地回答问题,即便老师提出了矛盾的实验结果或问题,学生们也只是充满了疑惑和好奇,并没有将其作为问题来主动探索,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常常无法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可以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之一,只有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才能够主动创新,所以老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和提出疑问。老师不但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同时还要保证学生提问的主动性,找出问题的合理部分进行肯定,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信心,从而促进其创新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需要鼓励和启发学生,并改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能放开自己,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提出问题。
六、 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性的探索活动能够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发挥显著的效果,老师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结合所掌握的知识来设计相关的探索实验,从而激发起创新意识的形成。老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进一步展现学生的创新水平,根据已有条件来开展课外探索活动,在活动开展时,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知识内容开展一些小实验,再将课本知识为依据加入一些课外知识,拓展知识层面,并开展趣味性的化学实验。如在学习《空气》一课之后,可以为学生们布置课后探索作业,让学生模仿相关的研究过程,探索一下班级室内外的空气有没有差别,并记录下实验的各个流程。当學生们结束实验后,再引导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进行探讨和总结,对于具有创意性的实验方案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获得成就感。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创新性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各个区域进行专项调查,如在附近的工厂或家附近的河流等地进行参观,并对水体进行取样,分析水体中有无污染物质,提出改善建议。可以让学生根据与水相关的知识,对附近区域的水质情况实施调查,在创新调查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确定好调查的目标;第二,明确调查对象,如附近的湖泊、河流、工厂等,但调查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第三,做好调查记录;第四,通过小组的形式编写调查报告;第五,可以据此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们通过主题班会分别阐述调查过程、调查结果、改进建议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热情,从中感受到乐趣。
七、 结束语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需要进一步改善教学理念,本身就要具备创新精神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意识。不断发掘和应用教材中的知识点,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挥的教学氛围,通过合理的鼓励手段帮助学生学会创新、敢于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曲径.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80.
[2]吴小明.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174.
[3]王志恩.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59-60.
[4]张小克.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7):196+198.
作者简介:
俞又瑛,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