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及方法

2020-06-27李蓓

教育界·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节奏训练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李蓓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音乐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音乐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节奏,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就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节奏训练;教学方法;小学音乐

音乐要素包含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这些要素互相结合,就组成了“形式要素”,如节奏、曲式、和声、调式、织体等。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可以存在没有旋律的节奏,但是不存在没有节奏的旋律,由此可见,节奏对音乐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1.提高音乐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节奏训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时刻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音乐课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课堂的整体氛围,将节奏训练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升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喜爱程度,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乐理知识,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提高学生的感知、鉴赏和审美能力

节奏训练不仅仅是“教师说”和“学生做”这么简单,教师可以通过节奏训练来引发学生对音乐中隐藏情感的体会,使其感知音乐对人心理和情绪情感的影响,这样学生在倾听音乐时才能产生共鸣,从而真正感受到音乐带给人的强大冲击力和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创编不同的节奏和旋律来展开想象力,丰富和延伸自身的想象空间。

3.培养学生节奏感,丰富学生音乐基础知识

在进行节奏训练时,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还要引导学生认识一些音符、节拍、休止符等乐理知识。学生适当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不仅能提升自身的音乐技能,还能在聆听音乐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方法

1.結合肢体动作,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尤其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他们对很多事物都非常好奇。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入手,结合肢体动作,加深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能力,提升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使学生保持适当的注意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歌曲《找朋友》时,笔者选择“找朋友”的音乐节奏来做游戏。笔者先按照格子中的节奏示范介绍我的好朋友(见图1),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新学期开学了,你有新认识的好朋友吗?你能模仿老师刚才读的节奏那样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吗?如果你的好朋友名字是三个字的该怎么读?”之后加入跺脚的动作为歌谣伴奏(见图2),再陆续加入拍手的动作看看学生能否依旧做得很好(见图3和图4)。

诸如此类的音乐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熟悉所学歌曲的同时,更好地对音乐知识进行理解与积累。教师只有从一年级开始训练学生,才能使学生拥有扎实的音乐基础。

2.选取生活素材,进行形象化训练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听到一些小动物的声音,如小马在奔跑时马蹄发出密集的嗒嗒声,我们可以将其写成十六分节奏(见图5);小猫咪的叫声中尾声拖得比较长,适合用来学习二分音符(见图6);小雨点滴落的时候是清脆的滴答滴答的声音,可以写成八分节奏的形式(见图7)。把这些节奏具象为大自然中所具有的事物,让学生用朗读或拍手、跺脚等形式进行节奏模仿,不仅能快速地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而且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提升音乐能力。

3.将节奏与游戏相结合

在课堂上,笔者一般会先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基本的音符,其中包括“X四分音符、X八分音符、X二分音符”等,再画出两节火车车厢。

如图8所示,笔者画好后,会提问学生:“在这样一列火车中,空的火车车厢内应该填上什么样的音符才能使火车成功发动起来呢?”随后笔者会把火车车厢画得更长,或者改变其拍号,让学生往空的车厢内填写更多不同的节奏类型,并且利用已填写好的节奏来进行击鼓传花的游戏。这样全班学生会一边读节奏,一边随着节奏来传球,球传到谁手上,谁就来填写下一节车厢。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游戏或许更加适用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和对节奏已经有了一定认知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对音乐知识还比较陌生,所以不太适用。

4.丰富节奏训练的方式,运用乐器进行模拟化教学

乐器是音乐的物质基本要素,在歌曲教学中加入乐器伴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的情绪、融入歌曲所营造的场景中。教师在课堂上多运用一些简易的打击乐,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了解。通过听辨这些乐器的声音,学生能感知音乐的节奏,提升节奏感,经过反复的训练,他们会加深对节奏的印象。

例如,四年级下册的《木瓜恰恰恰》(见图9)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的“叫卖调”民歌,歌曲中“恰恰恰”三个字展现了整首歌曲情绪的精髓,体现了印尼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在教学这首歌曲之前,笔者就给学生布置过作业,让他们回家后自制几种能发声的乐器。学生经过一番奇思妙想,有用矿泉水瓶装着小石头和豆子模仿沙锤的,也有把钥匙串在一起当串铃的。在教学中,当歌曲演唱到“恰恰恰”三个字时,笔者请学生拿起手中的乐器有节奏地配合着音乐击打,课堂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

三、节奏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1.音乐知识形象化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尤其面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能把乐理知识说得过于复杂和烦琐,否则学生理解不了。在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把知识具象化,可采取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形容和解释这些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节奏训练经常化

任何一种能力或者知识的获取都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音乐节奏训练也不例外,教师应把节奏训练融入每一节课中,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但是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保持一定的好奇心,对音乐课充满期待,让每节课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在大自然中,音乐节奏无处不在,节奏也是音乐中最容易被感知的要素之一。小学作为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最好时段,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正视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并且利用适当的方法来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尽管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相信学生一定会越来越热爱音乐,并且热爱我们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王艺澄.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的探讨[J].北方音乐,2017,37(24):117+21.

猜你喜欢

节奏训练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分析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