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复习策略 助力思政学考

2020-06-27李善婷

考试周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

摘 要:学业水平考试是高中生的一项重要考试。然而在教师教学中却存在着时间紧、任务重、学生不重视等问题,面对诸多现实困境,笔者提出了熟练性、迁移性、整体性、准确性、美观性六大复习策略,为学生复习和教师教学提高有效的复习指导,提升考学成绩。

关键词:学考复习;思想政治;策略指导

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考试。与高考不同,学考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所以难度大大减轻。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理科学生在高二时不重视甚至放弃了政史地文三科的学习,而在学考前夕又企图快速高质量地掌握知识,在学考中取得优异成绩。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基础差的实际情况,教师如何高效地帮助学生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笔者提出了六大复习策略。

一、 着眼知识的熟练性

陕西的政治学考的能力层次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具有递进关系的能力层次。其中,识记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也是构建更高能力层次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对基础知识的熟练度就成为学生拉开差距的第一个分水岭。与其在教辅资料的题海中遨游,不如抓住课本,精炼真题。除传统背诵的方式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填空、默写等方式帮助学生夯实重难点知识。同时,将学考真题进行分类,整理出时政题、知识题、逻辑题、图表题、组合选择题、古诗文题等多种常见题型,让学生在分类专项训练中把握答题规律。这样既能够保证复习的准确性,又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的学考复习看得见边界、摸得着题型、拿得住分数。

二、 聚焦运用的迁移性

学考复习中最能拉开差距的是对知识的运用,也就是“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三个能力层次。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或者看到材料时对知识的调动能力。这种在课堂适时引入时政,“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复习方式避免了学生纯知识复习的倦怠感,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也帮助学生补充了时政知识,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复习方法。

以下以案例展现迁移性教学复习方式。

新闻速递:

新闻一 2020年3月30日,京广线马田墟至栖凤渡站发生线路塌方。T179次(济南至广州)列车运行至该区段时,第一节发电车起火,第二至六节车厢脱线倾覆。在救援时,当地政府强调要把乘客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新闻二 2020年3月,北京市公安局开展专项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市场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新闻三 2020年3月18日,西安市某中学思政课教师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召开了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学习交流会。

新闻四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就西溪湿地保护利用情况,以及杭州运用城市大脑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考查调研,再次重申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城市发展理念。

探究活动:

以上新闻素材都体现了必修二《政治生活》的哪些知识?

师生分析:

新闻一体现了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新闻二体现了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新闻三体现了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新闻四体现了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以此类推,在学生接受新闻的同时,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由此联想《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模块的知识,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 注重思维的整体性

要达到对知识的准确调动和熟练运用,就要求学生将知识系统不是零散的储存在脑海里,这样在答题时才能文思泉涌、笔耕不辍。教师可以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以关键词为核心,尽可能向外辐射知识连接点,甚至用不同的颜色和标记来体现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抽象的知识结构以形象的思维导图跃然纸上。下面以必修四哲学中的辩证法为例(见下图),以词串点,将教材中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理解的逻辑关系,这种“图像记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识记”的效率、“理解”的深度、“应用”的能力。

四、 借力表达的准确性

政治學考复习不仅要有知识记忆的广泛度,更要有知识调动的精确度。在学考阅卷中,笔者经常会遇到字数众多却得分寥寥的答卷,心中不免为之惋惜。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答题时大多都是“打擦边球”,而非“正中靶心”。倘若审题出现偏差,再多的语言也不能为之加分,反而让阅卷者感到答题啰唆,没有逻辑。因此在平时的大题训练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答题“言之有物”,不能萝卜白菜一大筐,让阅卷老师来取舍;同时要“言之有度”,用知识点联系材料概括做答,而非照抄照搬材料原文,让阅卷老师在材料中找得分点。只有删繁就简,切中核心,才能以最精炼的表达获取最全面的分数。

下面以某年学考真题帮助学生区分易混易错知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例题:在报纸上,小明看到《省纪委通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典型案例》和《人民法院审判企业起诉镇政府拖欠工程款一案》的两篇报道,试分析材料中的监督类型。

分析:要区分是党内监督还是党外监督,就要首相明确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点是行政机关,属于行政机关就是内部监督,不属于行政机关就是外部监督。材料中省纪委属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人民法院属于审判机关,二者都不是行政机关,所以答案是外部监督。答案只要围绕“外部监督”进行分析,大多可以拿满分;倘若答题时没有出现关键词“外部监督”,分析再多也是徒劳。

为了帮助学生彻底理清两个概念的不同,教师在复习时还可以借助图示帮助学准确把握知识,如下图:

五、 掌握答题的技巧性

自2017年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就将学科素养纳入考察范围内。思想政治的学科素养分别是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其中,政治认同这一学科素养是最具有思政特色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学业水平考试会有专门一些题目或选项对应考察这一素养。所谓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凡是在学考试题中碰到体现以上“认同”的选项,可以简化知识分析,直接做出选择或舍弃。

下面以一道考察公民权利的政治学考选择题为例,展现政治答题的技巧性。

例题:网络的发展使广大网民可以成为一些焦点案件审判的旁听者,但一些网民在案件还未进入审判阶段,就随意在网上进行“微博审判”“舆论审判”,这对正常的法审判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干扰,这说明公民( )

A. 无权行使民主权利,无权参与国家社会管理

B. 理性行使政治自由,不能点评法院审判工作

C. 坚持司法程序正义,避免介入司法案件讨论

D. 增强民主法治观念,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利

分析:这道题如果从材料去分析,很容易误选B或C,因为材料的指向性很明显,过度点评或讨论案情会妨碍司法公正,很多考生都因为这一误判而选择了错误答案。但是如果在做选择时,以“政治认同”为第一标准进行取舍,就能够迅速排除“无权行使民主权利,无权参与国家社会管理”“不能点评法院审判工作”“避免介入司法案件讨论”此类选项,从而锁定正确答案D。

六、 落脚答卷的美观性

如果学考成绩有A和A+之分的话,那么答卷美观就是重要的加分项。一份字体娟秀、书写工整、分点分层的答卷往往会给阅卷者舒适的第一印象。这种具有舒适感的卷面在内容相似的答案中往往会脱颖而出,获得更高分数。这启示我们学生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既要有内在的知识内容,也要注重外在的美观形式。模拟时精益求精,考场上便会如虎添翼。

综上,学业水平考试虽是对高中知识的基础性考察,却也是学科思维的衡量尺度。把握知识的熟练性、运用的迁移性、思维的整体性、答题的技巧性、表达的准确性、答卷的美观性这六大复习策略,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定会让我们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旗开得胜,马到功成。

参考文献:

[1]郭自青.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9).

[2]赖莲英.时政热点在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2).

作者簡介:

李善婷,陕西省西安市,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
以自主型员工队伍建设为载体,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现代企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以思想政治工作“四个贴入”打造过硬的企专消防队伍
新媒体视域下两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企业工会与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探析
谈谈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