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链接=课后链接吗

2020-06-27李虹解古阿支陈昌发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5期
关键词:彝族课外课文

李虹 解古阿支 陈昌发

[摘要]“阅读链接”是统编教材的一个重要板块。在教学中,不少教师习惯性地把这一板块放在课外,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大自然的声音》一文时,教师将它放在课内,和课文结合进行教学。这引发大家的深度讨论。经过讨论,大家的认识得到提高,认为应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具体教学。

[关键词]阅读链接;辨课实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 2020)13-0017-02

主持人:李虹(甘洛县民族小学)

辩课人:

解古阿支(甘洛县城关小学)

赵洪卓、邹云燕(甘洛县城关小学)

宋华妹(甘洛县民族小学)

阿衣布金(甘洛县斯觉九年制学校)

蒋阿呷介布莫(甘洛县柳姑乡小学)

施乾珍(甘洛县里克乡小学)

田诗(甘洛县海棠镇小学)

阿依小玲(甘洛县普昌镇小学)

阿呷子使莫(甘洛县尔觉小学)

……

【背景】

2018年12月,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国培小学语文工作坊在城关小学组织了研讨课,执教者为县城关小学教师阿支子布,教学内容为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大自然的声音》一文。课后,教师们开展了评课活动,大家各抒己见。大家对执教者将“阅读链接”放到课内进行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分歧。一部分教师认为,大家一直将“阅读链接”安排到课外,实际上就是将它当作“课后链接”来处理的,理应安排到课后;一部分教师认为,“阅读链接”在大家的惯性思维中理解为“课后链接”,这本身就不妥,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在课中去链接。为此,在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陈昌发老师的指导下,甘洛县国培小学语文工作坊以“阅读链接=课后链接吗?”为题开展了现场辩课活动。

【辩课】

主持人李虹(以下称“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阿支子布老师执教的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大自然的声音》一课,让我们领略了她的課堂教学风采。刚才的评课,大家都充分肯定了阿支老师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语文,感受阅读的乐趣,体现了统编教材的特点。但是,大家对阿支老师将“阅读链接”安排到课中,进行延伸拓展的做法看法不一。下面分正方和反方开展辩课,支持阿支老师将“阅读链接”安排到课中的做法的为正方,不支持的为反方。

一、正反双方陈述观点

正方一辩宋华妹:我的态度很鲜明,是支持阿支老师做法的。在语文教学中,使用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本内容。“阅读链接”中的内容短小精炼,直指阅读主题,安排到课内,可以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并且,《大自然的声音》链接的叶圣陶先生的《瀑布》一文,写得精彩,不用在课内引导学生去体会叶老笔下的水声的美妙,真有些浪费。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瀑布声音,体会瀑布的美,可以加深对课文“大自然的声音”的体会。

反方一辩解古阿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阅读链接”作为课文的补充,应该是课内教学后自然地向课外延伸。本节课中,教师引入“阅读链接”的内容,让学生先一起朗读《瀑布》的诗句,再大致了解内容。我认为链接的目的不清楚,链接的价值不大。这样的链接处理,可能导致学生对“阅读链接”的忽视。

正方二辩阿衣布金:关于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叶圣陶先生说过十分经典的一句话——“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统编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的“阅读链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语文材料,引导拓展阅读,这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往往被当作软任务,许多教师只是让学生自己随便读读,简单处理,甚至忽略不管。其实,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安排“阅读链接”的目的,是一种提示、一种引导。提示要想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一定要大量阅读;引导每位教师把握“阅读链接”的内容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我们教师要研读教材,揣摩领会编者的意图,巧妙将“阅读链接”与课文教学结合起来。所以,我的观点是要落实好“阅读链接”,就应该在课内教学中一起设计和安排,确保“阅读链接”不落空。

反方二辩赵洪卓:《瀑布》是短诗,安排到本节课中看起来没有用多少时间,但是如果链接的是长文,则课内无法安排。非要安排在课内,肯定会主次颠倒,轻重不分。我的意见是,我们要把力气用在主要文本上。

二、自由辩论

主持人:正方双方都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特别可贵的是都“辩”出了道理。我们辩课,“辩”的就是课的道理。下面,大家自由辩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道理来。

蒋阿呷介布莫:我认为是可以放在课中来落实“阅读链接”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将《瀑布》与课文描写的大自然的声音进行对比,有利于学生体会表达方法,有效促进课堂生成深度阅读。

施乾珍:只要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其实课内和课外安排“阅读链接”都是可以的。但是综合来看,还是以课外安排为好,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邹云燕:我借用施老师的话,既然只要有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课外安排和课后安排都可以,那本课当然可以安排到课内。从本课教学来说,“阅读链接”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是水到渠成的。适时地穿插“阅读链接”内容,不仅可以串联文本,优化课堂结构,还能使教学内容更富有层次,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本内容。

阿依小玲:在教学过程中,“阅读连接”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课外的收获又补充课内的需要,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一举两得。所以,课中用“阅读链接”又何妨呢?

(其他自由辩论略)

三、总结陈述

反方四辩田诗:就这堂《大自然的声音》来说,本来环节流畅,但教师加上“阅读链接”,并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深度阅读的效果。如果教学中把“阅读链接”的时间换成学生再次深入地朗读课文,想象大自然的声音,用心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就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课内的问题先在课内得到解决,使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更加深刻,再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瀑布》,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因此,本课的教学,我们认为“阅读链接”不宜在课内安排,应该放在课后。

正方四辩阿呷子使莫:跳出本课将“阅读链接”安排到课内的成败来说,我们辩课的目的就是为澄清对“阅读链接”的一些模糊认识、错误认识,正确地处理“阅读链接”的内容。“阅读链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课后链接”,它可以根据链接材料的实际,考虑在课中、课后适时地穿插进行教学。我们认为,在课内安排“阅读链接”至少有这样几个好处。一是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就如本课讲大自然的声音,那课后链接的《瀑布》一文就是对课文最好的注解。二是“阅读链接”不是单纯的阅读材料,而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应认真地将它与课文学习结合起来,安排在教学过程中。三是“阅读链接”并不是软任务,不只是让学生拓展阅读的材料,而是应该配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这样,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还是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主持人:今天的辩课很精彩,“阅读链接”放在课中还是课后,大家持有不同的观点,都有道理,似乎没有正误的区分,但是大家对“阅读链接”的定位、作用、操作都有新的认识,这就是辩课的价值。希望老师们能够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运用“阅读链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今天参加辩课后,相信大家对这个我们既熟悉似乎又有些模糊的“阅读链接”一定有新的感受和认识。本次活动后,请大家写下辩课反思,我们下次活动再进一步交流。

【点评】

陈昌发:参加本次活动,感受很多,收获很多。

第一,辩课这种教研形式真有价值。许多教师知道怎么教,说不清为什么这么教;许多教师评课能说出这好那差,但是说不出为什么。怎么改变这种情况呢?甘洛县国培小学语文工作坊开展辩课活动或许能引导教师们思考与改进。辩课,辨明课理,辩出道理,能让我们通过“辩”,对课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第二,辩课的人——彝族语文教师辩课真了不起。甘洛县是彝族聚居区,小学生绝大多数是彝族,教师也绝大多数是彝族。彝族学生的语文入门学习,比如学习普通话和识字方面,相對汉族地区困难更多。但是,可爱、可敬的彝族、汉族语文教师艰苦努力,坚持不懈,帮助彝族地区学生从听普通话、学普通话、认汉字、写汉字开始,大幅度地提升了他们的语文能力。彝族学生的语文学习,彝族地区的彝族教师和汉族教师功勋卓著。这次教研活动,辩课是非常考验语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但是大家以理服人,辩得有理有据,表现了很高的语文教育水平。

第三,辩课的话题——“阅读链接=课后链接吗?”真有意思。通过今天的辩课,我们可以明确一些关于“阅读链接”的认识。比如,“阅读链接”安排在课文的后面,但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忽视它,要认真研究和有效设计;“阅读链接”虽然常常在课后使用,被教师们当作了课后链接,但是不能简单地等于“课后链接”等。

辩课的形式有新意,辩课的主题有价值,这种教研形式值得尝试。

(责编韦雄)

猜你喜欢

彝族课外课文
彝族海菜腔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背课文的小偷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