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历史校本课程差异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2020-06-27陈媛媛
陈媛媛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在初中历史校本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在立足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采取差异化教学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实际和个性化需求,采取分门别类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差异化教学内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对历史学科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在提升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同时,为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历史校本课程,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校本课程;差异化教学;应用策略
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出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研究空间。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基于校本课程模式,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化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按照历史时空发展的观念来看待历史问题,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加入自身的情感因素,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为历史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动力。
一、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差异化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在历史校本课程的引导下,可选取同一段历史事件或资料,采取差异化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影响,再细分到事件所涉及的人物等,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站在自己的立场有效地判断历史问题,还原历史真相。这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在差异化教学的引导下,教师还应为学生的自主思考提供一定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差异化教学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根本纲要。教师利用差异化教学的手段,让学生以自己的观感为核心,制订适合自己的历史学习计划。这样既能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历史学习情境,体会不同时代背景下事件的影响和价值,又能针对不同的事件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思考。这既符合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又是“以人为本”理念贯彻落实的最集中表现。
最后,差异化教学是促进学生思维成长的关键。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同时,通过适当采取差异性的教学模式,利用分层教学法、提问教学法及情境创设教学法等,让学生在融入课堂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深化思维的发展,并在交流和分享中意识到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在不断改良和反思的过程中强化思维的深度,在解決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逐渐趋于理性。这对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二、基于历史校本课程进行差异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1.结合实际情况,新编教材
这里所说的新编教材,并不是让教师真的去编写一本新教材,而是在初中历史校本教材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增加一些与时俱进、与生活贴近的素材和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联想和兴趣的引导下,认识到历史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基于此,在新编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兼顾趣味性、实践性及地域文化性,所举的例子不能偏离实际,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要使新编的内容尽量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及生活实际。同时,新编的教材一定要设置一部分留白,让学生自主地对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例如,在历史学科中,有很多城市的名称在古代与现代是不同的,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几个例子,如现在的沈阳是清朝(后金)的首都——盛京;长安是西安的古称,周文王曾经在此定都;如今的陕西省宝鸡市,曾经叫作陈仓,耳熟能详的成语“暗度陈仓”就是在此地发生的一段历史故事,而如今宝鸡市仍然有一个以“陈仓”命名的区。教师讲述古今城市名称的对比及其由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对学生探索历史知识、提升历史学习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2.重视实际触摸,挖掘当地历史素材
每一个地域都拥有自己的发展史,都值得现代人去回味和探索。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校本课程,尝试深入挖掘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并让学生从家乡的历史出发,查找与历史人物、历史重大事件相关的古籍文献和史料等,也可以向家里的长辈请教曾经发生的历史故事,这在丰富学生阅历的同时,也能真正地让学生触摸到历史,并适当地站在历史时空的立场上审视历史事件并思考相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历史博物馆去参观或观看历史话剧表演,让学生能够从试听角度还原历史真相,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又如,在学习儒家学说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孔子学院参观学习,体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为人之道。
3.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开展差异化探究性学习
差异化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求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究和创新。基于此,在历史课堂上,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可采取提问法、情境引导法或探究法等,让学生主动地进入沉思和反思中,探究地域历史文化、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将古代史、世界史、现代史等串成一条线,在强化学生记忆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相关的人物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外,还应该让学生能够正确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由我国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是中国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是我们如今能够过上富足生活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大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帮助学生用历史时空的观念看待问题,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4.重视评价体系构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课堂及课下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评价,除了传统的课堂检验和考试等形式外,还可以采取设计竞赛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竞赛中实现头脑风暴,继而提升自主学习意识。例如,教师可开展历史知识抢答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限时五分钟答题,一共设置二十道题,从古代史到近代史,从中国历史到世界历史,从经济问题到政治问题再到文化类问题,答对数量最多的小组可以获得额外奖励;或者采取辩论赛的形式,针对某件颇具争议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开展辩论。这种竞赛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极具跳跃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应变能力。
基于初中历史校本课程,在实际教学环节中采取差异化教学的策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更为客观和有效地看待历史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拓展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新编教材;重视实际触摸,挖掘当地历史素材;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开展差异化探究性学习;重视评价体系构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为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效积淀。
【参考文献】
王旭东.差异化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3):35-39.
李唯. 初中历史性别差异化教学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付钰.初中历史差异教学的研究进展探析[J].浙江教育科学,2018(0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