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语

2020-06-27克海

山西文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烙印面食娜娜

克海

《王娜娜女士出门远行》是在抗拒遗忘,在自我识别,看起来只是些家常,在作者的重新讲述中,却构成“我”的一处处路标。更欣赏王娜娜作为文学的“这一个”特质,“她和同代人确实略有不同”。正是放在更宽阔的历史中,故事不再停留于“我”的记忆,成了王娜娜的行动。她的几次抉择,青春年华为了爱情选择小城,事业有成毅然辞职下海,年近天命还要追求理想生活,似乎算不上惊心动魄,却也需要足够勇气,带着热烈的个体烙印。作为事件、经历、神话的过往,如何经由个体记忆抵达,或者说个体如何合适讲述?记住,还是遗忘?作者并非有意模糊虚与实的边界,处处显露的小说笔法,企图寻找另外一种可能:打捞记忆,凝神雕刻,似乎如此才能稍稍减缓惜别的悲痛。这份难以割舍的牵绊和爱,是母亲王娜娜留给“我”的礼物。这些烙印,重塑,在作者自然跳转的叙述中,如同一束束强光,穿越凝滞的情绪,压抑的情感得以疏导,净化。

同样是书写他者对“我”的影响,《午后来访的女孩》更像是即兴演绎的一曲小戏。可惜传统戏曲中的桥段,将错就错,弄假成真,在这里并没有照着“我”的操控,让剧情“照预定的方向上演”。“我”的苦心表演,那些嫉妒,愤怒,企图延续曾经的竞争,在年轻人的眼中,成了“多余的装饰”。一定还有特别的意义。故事的结尾,女孩似乎完全不知道“我”内心的波澜,还要声称下个星期“一定来看姨姨”,她说得那么自然,那颗深埋了多年的炸弹,感觉马上就要引爆。《杀猴》是寓言,也是闹剧,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有作者节制的激情,对当下生活的考量。

记忆中的乡村风景不再?乡村何以衰败?乡民何为?《游走与回归》,仍是关注身边人事,状写村民迁徙。打捞的是个体记忆,当大量文本集结,“一村百姓的生命史”,渐逼真相,成为时代的见证。《私人面食志》里有一句动人的话:“只有食物才是万物的灵魂。只有食物才能让人相互理解。甚至只有食物才能让相爱的人发现对方。”通篇文字,围绕一碗面食,写出了作者对人的理解,还有善意和爱。

汪曾祺谈论得够多了。《“春初新韭,秋末晚菘”》通过对几章散文名篇的对比和赏析,得以窥见汪曾祺的趣味和才情。《阅读普鲁斯最初的日子》是文本细读,更是一次精神体验之旅。不甘“与历史擦肩而过”,企图多少留下一點痕迹,阅读本身好像也变得无比艰难、漫长,正是得益于作者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好像也能感同身受,普鲁斯特怎样生活,“泡在写作里。”

(克   海)

猜你喜欢

烙印面食娜娜
娜娜的小羊
陈娜娜作品
Do You Know?
考试之后
每一“体”都是时代深深的烙印 浅谈音乐载体的变迁史
日本节日里的“中国烙印”
家是一生的烙印
把“愤怒小鸟”做进早餐里
阅读理解题精练与解析
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