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体,服务集体: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价值追求
2020-06-27陈静文赵广忠
陈静文 赵广忠
中国德育:黄局长,您好,很高兴采访您!贵区正在进行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区域实践,为什么会考虑将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抓手呢?
黄伟: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蕴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深层价值理念。在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进程中,集体主义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引领作用。从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来看,我国人民之所以能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表现出如此惊人的集体行动力,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人民有很强的集体观念、有深入到骨子里的集体主义精神。
当然,实施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解决当代青少年集体意识缺乏的问题。当前,开放的网络环境令青少年接触到大量裹挟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西方文化。这种西方文化对成人价值取向产生不利影响,而这种影响又通过家庭环境等途径传递给青少年。部分青少年一味满足个人需求,其行为与国家、社会、学校强调的集体主义价值相背离。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虽然便捷了我们的生活,却减少了人与人面对面沟通和交流的机会,甚至缩减了人们在集体中生活的时间,人际孤岛的出现,令集体意识的培养更加困难。
2018年,我区开启了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新征程,随着区域发展,流动学生的占比逐年上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学生融入新集体的意识薄弱、缺乏集体认同的问题更加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如何处理集体要求与个人需求之间的关系,实现个体发展推动集体发展、服务集体发展等问题,是当前德育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命题。
集体主义教育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我区推行的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其最大特点就是更加注重集体与成员的平衡和充分发展,在尊重学生个体正当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引导广大青少年认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把个人的青春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力求培养学生以集体为先、为集体更好服务的新时代集体主义精神,这也是我区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集体主义教育的总目标。我们希望通过传承和发展集体主义教育,探寻集体与个体之间价值平衡的路径,营造更好的教育生态。
中国德育:黄局长,贵区提出的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集体主义教育关系是什么?相比较有哪些新变化?
黄伟:我区提出的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集体主义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传统集体主义教育的传承与发展,以弘扬和培育新时代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依托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实施,构建传统班集体加动态集体群落,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集体主义共育模式,培养有理想、能奋斗,有道德、能服务,有本领、能创新,有担当、能合作的下城新时代好学子。
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在教育目标上,从过去过分注重培养人的求同思维方式转向兼顾培养以尊重个体、发展个体的求异思维方式;管理方式上,从过去单一的、自上而下的集体管理转向尊重个体差异的民主、协商治理;教育方式上,从过去单向灌输转向师生、生生平等对话,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教师角色定位上,从过去的非理性权威转向理性权威。
归结起来,下城特色的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最终要实现愿景归合、集体共治、多元协商。愿景归合,是指从离散到聚合,以弘扬和培育集体主义精神为共同愿景,在坚持集体利益优先的基础上,关注个体的正当权益,尊重个体发展的需求,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并进一步服务集体的成长,达成集体与个体成长的良性循环。集体共治,是指从单主体管理到多主体治理,在集体中形成多向度的相互影响,保障每个个体能够平等参与集体事务,激发个体对集体规范和制度建立的参与热情,使个体成为集体规范的贡献者、认同者、践行者和监督者,使集体和个体在科学有效的规范下形成良性发展。多元协商,是指从结果性单一评价到过程性多元化评价,在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过程中建立和实行多元化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体现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引导,使其发展目标与社会、国家需求一致。
我区通过实施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增强了集体吸引力和个体对集体的归属感,促进了群体从离散走向聚合,提高了个体对集体制度制定、实行和监督的参与度。个体从过去单纯地服从集体到通过课程学习、文化浸润、集体活动的参与、体验,逐渐认同集体价值,进而将个体发展与集体发展有机统一,真正将新时代集体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国德育: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在全区中小学校是如何推进的?
黄伟:在區域层面上实施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一方面要推动学校内部实现统筹发展,构建系统化、一体化、有效衔接的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模式;另一方面要促进学校外部实现协同育人,我们主动联系政府有关部门和组织机构,指导学校协同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具体措施如下:
强化课程育人,落实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一是深挖国家课程资源,强化德育专门学科教学渗透。我们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主题式分类、阶梯式分层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遵循有目标、有内容、有组织、有评价的课程“四有”原则,突出区域思政课的系统性、选择性、体验性、过程性,形成1-9年级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有梯度地学习,并从日常个体生活、集体生活中提出具有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意义的主题。强调集体对个体的丰富与完善,发掘集体对个人成长的价值,引导学生学会过集体生活,使集体主义教育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的方向拓展。二是关注其他学科对学生集体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功能和价值,尝试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集体意识。
优化文化育人,强化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学校特色校园文化中所蕴藏的新时代集体主义内涵,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园节庆、仪式、校园布置、校规、班规、互联网等打造浸润式集体主义教育,重点发展以下三方面:一是校园环境布置,包括展示橱窗、班级宣传栏、校园楼道转角等位置的布置,通过宣传、展示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的事迹,强化学生“四个认同”。二是班级同学共同制定班规,落实班集体共治、多元协商的理念,设计班旗、班徽、班歌,推进班集体建设,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三是网络文化建设,通过云端集体建设,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规则教育、爱与感恩教育等内容。疫情期间,引入社会资源,通过网络漫画创作、网络演讲、网上点亮烛光等方式,创新宣传新时代集体主义精神,展示学校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特色文化。
创新实践活动,丰富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一是打造“校内劳动一社区劳动一家务劳动”三位一体的劳动实践育人模式,在集体劳动中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各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校内设置劳动岗位,明确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在校外安排相应的社区劳动和家务劳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社会生活技能,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进取、奋斗精神。二是做好“一日集体研学”實践育人的跨资源整合。我局围绕“红色之旅”“生态之旅”“文化之旅”“活力之旅”等研学主题,整合劳动实践基地、素质教育基地、研学基地,以及其他有利于学校开展一日集体研学实践活动的社会资源,制作下城区中小学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图谱,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深刻地体验、认识到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凝聚家校合力,协同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我区依托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武林家长智库”,以家长需求为根本,以问题为导向,整合家校资源,搭建集体主义教育第三课堂,打造升级版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家校合作模式,使家校协同开展集体主义教育走向系统化、专业化和常态化。
实施名师培养计划,领航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班主任是学校开展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主力军,需要重点提升他们的育人能力。我们以“主题教育优质课”为抓手,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指导他们上好每一节班会课、主题教育课、家庭教育指导课、集体活动实践课,提升他们培育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专业水平;汇编《下城班主任立德树人优秀案例100则》,通过德育叙事呈现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班集体模式,展示班主任育人成果;完善班主任培养序列化建制,实施“新任班主任一新秀班主任一先锋班主任—领衔班主任”四级班主任梯度培养计划,结合分类评比工作,激励班主任群体发挥更大的能动性,让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更具影响力。
改进督导评价,完善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我们建立和完善区域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研究和实施的评价制度,采用多主体、多维度、多方式的过程性评价,引领学校科学设置育人评价标准,制定体现“愿景归合”“集体共治”和“多元协商”等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特征的评价指标,形成富有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特色的个性化学生评价单;以督评一体化和研究项目化等手段规范学校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增强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贯穿全年的“行走下城校园”活动为载体,打造独具特色的班集体、社团、家校联盟等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名片,进行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品牌评选、展示活动,固化学校特色。
中国德育:目前,贵区取得了哪些成绩?
黄伟:我区各中小学在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核心理念和相关课题研究的引领下,立足校情,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创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路径,让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更具学校特色。目前全区有31所学校入选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实验学校,突出体现了下城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三个特征:
愿景归合,从离散走向聚合。长江实验小学面向全体学生,打通原有班集体,走班重组学习共同体,展开项目式学习,通过民主协商,组内成员共绘愿景、一致行动,在兼顾个体发展的同时,实现群体进步。胜蓝实验小学的“蓝精灵”德育微课程,在内容设置上结合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挖掘实践活动中蕴藏的集体主义内涵,通过观察“微现象”,发现“微问题”,建立“微组织”,打造“微平台”,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成功植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集体共治,从管理走向治理。胜蓝中学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全员导师、学科代表、小组合作、自主管理、同质竞赛、异质帮扶六大策略行动,形成了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是科代表、班级人人是主人的班集体治理新样态。大成实验学校的家校联盟是一个让学校发挥育人优势,家庭发挥亲情优势,学校与家庭协同育人的教育共同体,实现育人主体从“单”到“全”,育人过程从“分”到“合”,育人空间从“点”到“面”的转变。
多元协商,更加关注过程评价。“以球育德”是求知小学德育特色品牌,通过领导力、意志力、协同力等多维度评价个人和集体,让足球成为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新支点。现代实验小学用“大爱小爱公益银行”积分的方式记录学生、家长的志愿服务,积小爱为大爱,让每一个小生命融入文化、自然和社会的大生命中,焕发出无限的光彩。
学生在这种火热的集体生活中,不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成长为富有新时代集体主义精神的下城好学子。
中国德育:围绕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未来贵区还会做哪些深入的探究?您对此有何期待和展望?
黄伟:我区在推进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育人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下一阶段的具体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继续努力。
传承与发展并重,丰富育人途径和方法。在内涵上力求与时俱进,深挖新时代集体主义精神的实质内涵,将集体主义教育放入当下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探寻符合新时代集体主义精神的下城好学子标准,让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既融合传统又不失新时代特质;围绕愿景归合、集体共治、多元协商下城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突出特征,突破学校、班集体界限,联合各方力量,将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都融入在班级、年级、校级等多层次动态成长集体中,让更多社会人士加入家校联盟、研学小组、英雄中队等形式多样的集体,实现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共在、共商和共识;以新时代集体主义精神为核心,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综合实践课、少先队课、团课等课程资源,分学段编写下城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读本和教学参考书,研究制定下城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地方课程纲要;在全区范围内公开评选优秀课例、优秀微课、优秀视频课,完善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云课堂的中小学思政精品课储备,进一步落实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均衡发展。
科研与实践并进,推广区域经验和成果。通过对项目学校集体主义教育的案例研究和调研、访谈,梳理各学校实践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中的生成性资源。邀请专家论证来自于我区的实践案例,形成具有下城区域特色的新时代集体主义学生精神、教师精神和学校精神,推广区域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文化标识;坚持开放包容、共建共融的发展原则,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引领下,我区继续积极开展对外科研交流与合作,与芬兰奥卢市,与我国贵州黔东南自治州及浙江省内其他地市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探讨、实践、促进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继续通过访问学习、论坛研讨、支教援建等多种形式,进行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研究的科学交流;尝试通过媒体报道、名片展示、项目巡礼、成果出版等方式,推广下城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经验成果。
我们期待到2022年,在全区范围内建成机制健全、内容丰富、学段衔接、特色鲜明的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工作体系,全力推进下城德育工作实践创新,努力书写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 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