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江阴市大桥中心小学:匠心课堂开启劳动教育新常态

2020-06-27沈晔

中国德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匠心工匠劳动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圉劳动教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反观劳动教育现状,重行轻知者有之;以劳动任务取代劳动教育,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影响,割裂了知、情、意、行的整体发展者有之;对劳动教育短视,致力于一次性或短期的劳动项目,忽视了学生坚持长期劳动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者有之;以活动代替劳动,忽视了在劳动中磨砺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者有之……

学校在劳动教育层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实则是缺少规划和深思的表现。教育不能只图热热闹闹一阵子,而要给学生记得住、带得走、留得下的东西,比如信仰、思维方式、技能和习惯,这些才能够让学生长久受益。为此,我校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特色,融合时代要求,推出了匠心课堂,对劳动与技术这门国家课程进行了有益的补充、融合与创新,开启了学校劳动教育新常态。

一、立足教材,以初心致匠心

匠心课堂教什么?这是我校教师们最初的疑问。为了回应这个问题,我校追溯了劳动课程设置的初心,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个人层面看,匠心课堂是培养幸福生活的能力;从家国层面看,匠心课堂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初心,教师们自编校本教材,为匠心课堂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套教材贯穿小学1-6年级,着眼于学生问题解决和未来发展,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在致敬劳动者和匠心小实践两个主题之下,设置了平凡岗位、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和校园小工匠、家务小能手、公益小种子、种植小专家等十余单元,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形成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习惯以及能力进行了分解,将教学内容有梯度、螺旋式地呈现在教材中。以平凡岗位这一单元为例,内含文武百“官”、尊者为“长”、能者为“师”、最美逆行者、术业有专“工”、行行出状“员”等十二节课,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多元分工,以及各行各业不同岗位工作者的工作职责和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学习平凡岗位工作者认真、细心、负责的工作态度,尊重并感谢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劳动模范单元里,我们再现了“水稻之父”袁隆平、“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敦煌女儿”樊锦诗等先进个体为国家作出的突出贡献,还有航天团队、铈路团队、女排团队等代表着国家精神的先进团体,使学生对劳动模范的认知更为全面、丰富。

学校还结合各学科、专业的特点,组织学科教师对本学科教材进行梳理,找寻教材中隐含的劳动教育资源,形成劳动教育资源表,确保学科劳动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以五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我们总结了四类课程:一是劳动情感类课程,以《四时田园杂兴》居首,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农家男女白天锄草,晚上搓麻绳,各自挑起家庭重擔,忙中带趣,尽显劳动创造生活的中华传统。孩子们虽不会耕织,却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诗中想要参与劳动的儿童形象极具感染力,浅白朴实的诗句朗朗上口,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二是劳动观念类课程,重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课文《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对人力车夫的描写和《甲骨文》中对学者研究甲骨文的介绍,可以放归一处,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伟大出白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社会分工的一种形式,缺一不可。三是劳动知识类课程,《祖父的园子》以儿童视角描写了祖父园中的景物,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中的生活,栽花、拔草、下种、渭土、铲地、浇菜……祖父整天在园子里劳作,而“我”跟在旁边,或模仿干农活,或瞎捣乱,在祖父包容宠爱中白由成长。文章立意虽不在劳动教育,却提到了许多常见的农活,这对缺乏下地劳动经验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次长见识的机会。四是劳动技能类课程,可以拓宽学生视角,让学生接触到形形色色的职业,了解各种职业技能。《刷子李》这篇课文着重讲述了一位生活在市井的手艺人,因高超的粉刷技艺为人称奇。作者用白墙黑衣、泾渭分明的方式展示了刷子李对自己技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感,让学生对干一行精一行的职业能人心生崇拜。这样的能人在大国工匠身上尤为突出:给蛟龙号装眼睛的钳工顾秋亮,人称“顾两丝”,因为他靠眼看手摸就能将深海载人潜水器零部件组装的误差控制在两根发丝的粗细之间,而代价是长期的练习使手指失去了指纹;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焊接技师卢仁峰,一个为坦克“缝制”保护伞的人,几十年来交出的都是百分之百合格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却是他仅靠一只完好的手来完成的;中国中铁装备集团电气高级技师李刚有一双“长了眼睛”的手,闭上眼睛也能在狭小的接线盒里把密如蛛网的线路连接得分毫不差……这些拥有超凡心理素质、超高技能的中国工匠,至今让学生们惊叹、敬佩不已,是学生们最好的学习榜样。

一、设计课型,以师心育童心

我校劳动课综合各年龄段学生的需要、接受度和参与度,从知识获取、技能习得、价值体验、习惯养成等不同目的出发,开设了与之相应的不同课型,让小学劳动教育拥有可爱的面孔、可亲的方式、可行的路径和可见的效果。

影视课这类课型也称“追星课”,目前划分成导视台、探究站、实践园和拓展屋几个板块,主要以观看影音视频的方式授课。《大国工匠》《匠心英雄》等纪录片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小学生需要这种直观的、富有感染力的教育方式来认识、了解、学习、敬仰、追随这些“明星”。“星”就是大国工匠,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勤劳、钻研、坚持、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正是我们要通过劳动教育传递给学生的。

PBL项目课也叫项目式学习,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开展调研、探究,尝试用创新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习得新知识、获取新技能。项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如怎样为黄瓜搭瓜架、为学校建设一个数字菜园等劳动课,让学生从储备性的学习走向应用性的学习,这就是PBL项目课的意义。

实践课主要分为校内实践课和校外实践课。校内实践课有种植课、工匠课等,校外实践课有志愿服务课、非遗传承课、环保行动课等。其中,校外实践课深受学生追捧。在船厂会议室,学生面对面听工匠用朴实的话语讲述自己的追梦之路,从一线的代班长到高级技工,从对新设备一无所知到一年拿下十个发明专利,学生受到极大的触动。在车问,工匠耐心地为学生讲解、演示自己的发明,让学生对“劳动托起中国梦”这句话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

绘本课以其精美的画面和丰富的意蕴深受学生喜爱。寻找与劳动相关的绘本,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不失为一种无痕教育的好方法。《14只老鼠种南瓜》《古利和古拉的大扫除》等生动有趣的绘本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会引领学生进入劳动世界;《最重要的事》《跟着爷爷去插秧》这类内涵深刻的绘本,主人公诚实劳动,不断播撒美的人物形象会久久停驻在学生脑海;《墨菲警官的一天》为学生打开更加广阔的天地,学生们从中学习劳动方法、认识劳动意义、感受劳动的快乐和生活的充实。

亲子课在劳动教育中,家务劳动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今年“香喷喷的寒假”劳动课中,学生和家长一起学习厨艺,并制作成口袋书进行“云”展播评选。做馒头、包馄饨、卤鸡爪、做甜品等这些劳动项目从家庭中产生,又编入校本教材,再回归家庭,看似走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回路,却让家庭在观念上更重视、情感上更支持学校的劳动教育。

专题课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衍生一些问题,如果能及时抓住这些问题,把它变成生成性课程资源将更具现实意义。比如,学校在组织学生开展跳蚤市场,让学生体验劳动赚钱的同时,偶然发现学生滋长了投机倒把、金钱至上、不正当竞争等不良思想。老师就可以利用集体教育的方式,为学生们上一节诚实劳动的主题课,让学生明白诚信经营、诚实劳动的意义。

三、科学评价,以匠心励童心

匠心课堂如何评价?自然不是一张试卷能够检测的。这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素养需要更加多元的评价方式。为此,我校设计了《匠心少年成长手册》,清晰呈现各年龄段学生应具备的劳动素养,并辅以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案,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原则等五个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根据各年段劳动素养表,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和校外劳动分别由家长、老师、同学和校外人员共同评价,保证评价的真实客观,以此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激发劳动的主动性、持久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比如,在劳动素养表中,每天起床叠被子、每周整理书桌这种比较简单的劳动项目都设有会做与坚持做两个考评维度,学生通过家长、老师、同学的评价强化自己的劳动技能与劳动习惯。再如配合教材致敬劳动者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学校设计了每学期的“追星履历”,让学生每学期填写一位自己最喜爱的劳动明星,并阐明喜欢他的理由、学习了他的哪些方面以及自己取得的进步等,通过老师的引导,逐步深入地影响他们的劳动价值观。

即时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基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即时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有针对于某一任务的即时评价,又有针对于学生六年成长的各阶段的月评价、学期评价和学年评价,可使长远目标和短期动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双翼。

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简单易行,重结果。质性评价多用描述性语言,重過程。考核学生搭一个瓜架用了多少时问,一个学期做了几次公益劳动等,这些可以用量化的方式评价。但是,如果要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就需要质性评价。比如,为了搭好瓜架,这个学生查阅了多少资料、是怎样一次次请教老园丁的、他与同学合作得怎样、动手能力强弱、是否细心等等,这些就需要老师和同学对他进行质性评价,也有助于学生全面修正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学校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匠心少年成长手册》既规定了学生在六年教育中所要达到的共性要求,如认识12类职业,学会种植常见的有机蔬菜等,又为各有所长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问,设置单项评价激励。学生可以在期末填写“校园 小工匠”申报单:“在一年的劳动中,我发现自己的强项是 ,我想给大家展示 ”,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推进,学生的劳动素养明显提升。无论是学校的各种劳动还是家务劳动,孩子们都积极参与,爱劳动、会劳动的孩子变多了。抽样调查显示,学生每天家务劳动的时间由之前平均不足5分钟,提高到20分钟,劳动项目也大为增加,涌现出一批热爱劳动的小标兵。他们对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如数家珍,自觉将匠心追求融入到学习之中。

匠心作为新时代劳动精神的象征,书写着劳动者勤劳、专注、钻研、坚持、创新、精益求精的品质,推动着中国梦的实现。学校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树德的匠心课堂,促使匠心精神深入人心,不仅得到了全校教师的认同,还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点赞。

【沈晔,江苏省江阴市大桥中心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陈静文

猜你喜欢

匠心工匠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90后大工匠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热爱劳动
老艺人的匠心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