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寻访课程,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生命成长

2020-06-27徐慧萍范新林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命成长优秀传统文化

徐慧萍 范新林

【摘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寻访‘老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内心,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寻访课程 优秀传统文化 生命成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落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近年来,我校坚持“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宗旨,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支撑,依托综合实践活动的“寻访‘老文化”课程,努力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施策略,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生命成长。

一、课程建设,多方切入的设计思维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却有地域特征。民间所谓“隔山难通语,过河不同俗”,就是对文化地域性的通俗表述。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应充分利用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浸润,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才不会是“一阵风”,不会是“大杂烩”,不会是“走过场”。

而如何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从生活中选择有价值的活动主题,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也正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课程规划的要求。于是我们以湖州传统文化为基点,开发了“寻访‘老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 “两个立足”体现多元智能的设计理念

“寻访‘老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足核心素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选择的权力,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引领学生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动手实践及服务社会的能力。立足实践体验,引领学生走进社区、企业、商场等,通过实践性体验、传承、创新,重构实践性知识体系,获得适应社会的相关能力,不断认识社会和世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八大模块”构建多维切入的课程体系

优秀传统文化范畴很广,我们从传统艺术、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技艺等角度切入,结合湖州地域文化特色,构建了寻访老字号、寻访老手艺、寻访老物件、寻访老艺术、寻访老习俗、寻访老游戏、寻访老建筑、寻访老遗迹八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将德育元素、创客思维、价值体认、责任担当等融入课程设计之中,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校本化特色的架构。

通过这八个模块课程的实施,传统文化真正浸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情怀。

二、目标确立,多级分层的制定原则

1.基于四维的课程总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灵魂,也是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依据。2017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課程指导纲要》,根据纲要精神及学校的培养目标,我们从“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维度构建了寻访“老”文化的总体目标,如我们将价值体认具体为:集体观念、公共意识、家国情怀、国际理解。

2.螺旋上升的课程分级目标

考虑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性,寻访老文化八个模块内容从课程总目标中寻找适合的目标,依据模块特色,根据年级确立分层、具体的教学目标,形成时间上的梯度和难易程度上的层次。如寻访老手艺二、三年级的目标,其中一个目标二年级为“在教师的带领下了解老手艺的相关知识,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三年级就变成了“自主了解老手艺的相关知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能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从这两个目标的确立,我们不难看出课程目标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年级的升高而螺旋上升了。

三、资源利用, 多元融合的开发机制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优秀传统文化又带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加之不同领域的传统文化所需的知识和传统文化素养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也为了学生能获得最大化的收益,我们采用多元融合的开发机制,将各种资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1.教师资源集群协调

从课程整合的角度出发,将各学科优秀的教师资源进行整合,改变原有的单兵作战的模式,改为集群协同的方式。如一个主题活动的开展,将本年级多门学科的教师组合在一起,进行“动态式”备课,从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后,根据活动实施范畴选择教师,集中进行主题讨论(课时内容),再进行模块备课(个人设计、小组研讨),接着进行预案实施(班级实施、年级交流),最后进行范例推广,形成基本课型,全校共享。

2.家长资源按类挖掘

家庭资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人力资源,很多家长都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专长,我们就邀请其成为指导者、参与者、评价者;第二类是能提供物力资源,比如一些活动场地、活动材料的提供等;第三类就是信息资源,帮助联络相应的活动机构等,获取活动单位的支持与帮助。

3.社会资源按需寻求

我们的课程立足本土化,涉及湖州的传统文化,如何将这些本土化的资源优化利用,除了与课程内容模块直接关联的资源外(如老字号单位),也应该巧妙利用周边相关的其他社会资源,赢得社会的支持。如当地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使得这些资源的利用成为有益的补充。

四、课堂建构 ,多维开放的教学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进行有效指导能避免活动的内容单一、流于形式、不能深入等问题。因此从多个维度构建了开放灵动的教学模式。

1.活动阶段维度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一般分为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交流总结阶段。根据不同的活动阶段的不同任务,教师的不同指导作用,一般有开题指导课。在开题指导课中,制定活动方案,进行活动可行性的论证;中期指导课,对前期活动的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引导下一阶段的活动;成果展示课是活动成果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评价与总结。每一种课型都有相应的教学模式。

2.方法指导维度

一个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要达成既定的目标,一定是需要方法的。一般有采访指导课、调查问卷设计指导课、问卷统计分析指导课、方案撰写指导课、活动报告指导课。方法指导课的一般模式是:明确任务—范例引路—小组探讨—反馈交流—修改完善。

这些方法指导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就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运用方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学生活动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3.实践体验维度

传统文化范畴很广,包括思想、艺术、习俗、技能、饮食、中医等,我们寻访“老”文化的模块不同,体验侧重类型也不一样,当然课堂模式也不相同。比较常见的有设计制作课,如寻访老物件课程模块中的寻访古灯活动,我们就有融入了STEAM元素的设计制作课;技法学堂课就是学习一些技能、技艺,如寻访老字号课程模块中“学包粽子”;职业体验课,如去老字号门店当服务员。

五、活动实施, 多线并进的活动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也需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因此我们在课程实施路径上也是多线并进的。

1.浸润传统文化的选择性传承

文化也有好坏,优劣之分。哪些传统文化可以作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需要有所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如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也是有浸润性的规律的。所以,寻访老文化课程内容是我们在考察本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慎重选择才确立的。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浸润式的学习。一个主题的开始,就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多种形式来走近该项传统文化,从搜集资料开始,到考察探究,再到对文化信息的整合与归纳,让学生由表及里地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能够以各种方式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

2.对接现代生活的创造性转化

传统文化距离现代久远,不能仅凭资料的搜集,单纯地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去认识、感知,或者开展一些再现传统场景的模仿秀,诸如认识几张脸谱、穿上传统服饰等活动让学生去领悟,一定是表面热闹的形式而已。我们应该让传统文化对接现代生活,融入生活,引领学生能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地转化。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大热,就是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一些很好的例子,用现代化的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有了现代的节拍。因此,我们的活动在实施的时候,也经常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接,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比如寻访老艺术的活动中,对于湖州传统的曲艺“三跳”,我们让学生用自由填词的方式,按照三跳的曲调唱唱生活中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在寻访老手艺活动中,让学生将潞村刺绣秀在自己的日常用品上,这些活动的实施,让传统文化“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3.着眼未来世界的创新性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故宫文创给了我们太大的震撼。而对于学生来说,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目的就是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来厚植爱国情怀,达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在传统文化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于是,我们的“寻访‘老文化”课程在活动实施中会融入一些STEAM的元素。如寻访老手艺——丝绸文化项目中,我们就设计了“为蚕宝宝造房子”的活动;也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寻求与生活无缝连接的点,在寻访老遗迹项目中,认识地图,运用地图的活动根据学生的年级不同而贯穿始终;在寻访老字号活动中,让学生设计新的包装,对一些老字号产品进行新的产品设计,衍生出新的产品的创意。

六、课程评价,多面结合的现代诉求

1.前置目标的导航式评价

现在外出,要到达一个目的地,我们通常会用到导航。依据导航,我们总能准确到达目标。于是我们在实施寻访“老”文化课程时也将目标前置,且目标制定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研讨完成,学生在活动中就像有个导航仪一样,知道自己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因而能有效地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实践活动。如在寻访老遗迹的项目学习中,我们是这样设置目标的:①我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了解老遗迹的历史和演变过程;②制作一张老遗迹的手绘地图;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更体现活动的主体性,我们的评价目标也采用师生共同制定的方式,在活动中专门有一节评价目标指导课来确定一个主题活动的评价内容、标准和方式。而留白的目的更是鼓励学生差异与个性的存在。这种导航式评价,以其动态评价的优势非常符合综合实践课程生成性和开发性的特点。

2.关注能力的表现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不同于学科课程关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应该将评价聚焦于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交流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活动表现出来的情趣意志等。因此,我们在实施寻访“老”文化课程的时候,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都会制定表现性评价的标准及工具。表现性评价主体也是多元的,除了教师、家长、伙伴,还有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这种自我反思评价也让学生学会审视,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3.强调过程的发展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体验、实践,与发展性评价强调过程性評价是一致的。寻访“老”文化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很多项目活动都有学生活动手册,学生借助活动手册记录活动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且手册中还有嵌入式的评价,这种学习与评价的整合,使得评价中对学生的参与态度、情感发展、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成果的显现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依据。且这种强调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更能关注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目前我们的“寻访‘老文化”课程只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滋养是非常有益的,就像于漪老师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养料,能让青少年长智慧、明方向、增力量,懂得自己根在何方、魂在何方。”所以接下来,我们会将已有的传统文化课程与学校课程群融合,将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再深化,融入学校的整个育人课程中去,真正地让学生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欢喜心,增亲近感,发文化力”。

猜你喜欢

生命成长优秀传统文化
返璞归真,追寻“生态体育”教学
关注生命成长 打造动态课堂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用班级文化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团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研究
为师当有大胸襟
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