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制作作科科学学玩玩具具,,培培养养创创新新能能力力
——以“悬浮方块”校本课程为例
2020-06-27重庆市巴川中学校
■重庆市巴川中学校 刘 松
在科学玩具制作活动中,通过选择低成本的材料、制作简单的科学玩具模型、探究其中的科学原理,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本文以“悬浮方块”教案为例,介绍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一、什么是科学玩具
科学玩具是将科学原理融入有趣的装置模型,学生能在制作科学玩具的同时,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概念,玩出更多的花样,发现科学不只是背诵书本上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看见。
能让学生加以利用、进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和游戏、完成相关的任务要求的,都可以成为科学玩具的制作材料,如纸、纸杯、塑料瓶、气球、硬币、易拉罐、电池、磁铁、橡皮筋、马达、光盘、吸管等。
二、科学玩具课程的特点与目标
1.特点
作为一门校本课程,科学玩具课程必须体现动手做的理念,此外,玩具主题应留有一定的创新设计空间,学生制作出的作品不能千篇一律,要有自己的设计思路。总体来讲,科学玩具课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课程中要完成的项目模型应符合科学原理,包括原理解释的科学性、演示操作的科学性、测量记录的科学性、探究结论的科学性。具体要求是:项目模型所包含的科学原理没有争议,学术界有统一的结论。课程活动中模型的演示现象、实验设计、解释要符合科学,能够得到实验验证。
图1 科学玩具课程的特点
(2)简易性
简易性指的是模型的制作材料来源广泛,制作步骤、演示过程简单。这一特点旨在区别于那些制作复杂、价格昂贵的科技项目,这些项目难以推广复制,在实际教学中操作性不强。简易性的课程内容既节约了成本,又便于教师课前准备,减轻了教师的压力。
(3)安全性
安全性指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没有安全隐患,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课程项目应尽量避免采用专业性过强的工具,如电焊机、切割机等。如确有需要,必须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做好安全措施后才能操作。
(4)创造性
创造性指课程选择的项目在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制作方法、外观美化、成果展示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完成项目时有很多的选择空间,可根据小组的具体条件确定。
(5)趣味性
趣味性主要是指课程内容来自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且制作完成的作品生动有趣。通过项目的完成,学生可以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现象的多种应用。
(6)教育性
教育性指的是通过完成课程内容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状况有明显的改善。
2.目标
科学玩具课程是一门以提高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其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体验和掌握探究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对科学玩具进行简单的创新设计,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悬浮方块”教案
1.教学目标
了解视错觉现象产生的原因;学会制作简单的视错觉悬浮方块;发挥想象力,设计不同的图案;掌握不同的制作方案,设计不同的视错觉玩具;了解视错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重、难点
发挥想象力,设计不同的图案;掌握不同的制作方案,设计不同的视错觉玩具。
3.制作材料
剪刀,双面胶,彩笔,硬卡纸。
4.科学原理
利用视觉角度造成的错觉,将原来凹进去的中心看成是凸出来的。如图2a,方块的中心是黑色的,看起来是凸出来的(靠近观察者),但实际的构造如图2b,是凹进去的(远离观察者)。
图2 悬浮方块的使用效果
5.制作方法
学生根据发放的图纸,从边缘依次将图案剪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裁剪好的图纸上画上有创意的图案,按要求将图纸粘贴好。
制作完成后,以单眼或用手机、照相机的屏幕观察,效果会更明显。此外,灯光最好直接对着中心点,让立方体的每个面都很明亮,效果更佳。
四、创新教学思路
1.制作方法的创新
笔者在讲授“悬浮方块”这节课的过程中,分享了一种不借助剪刀的方法,可直接用正方形的纸折出来,然后在上面设计不同的图案,同样可起到悬浮的视错觉效果。
2.悬浮方块图案的设计创新
在理解了悬浮方块的科学原理后,学生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纸上设计不同的图案,呈现不同的效果,如设计人脸、麻将、文字图案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相关软件设计不同的造型,在学习相关软件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图3 不同的悬浮方块图案效果
五、结语
伴随“创客教育”“STEM教育”等名词的出现,国内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研究主要集中于开源硬件、Scratch、Arduino、机器人、3D打印等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科技教师和成熟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仅有极少数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到这些课程带来的乐趣。
如果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能立足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情景,使其通过动手制作参与其中,学生会更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教育的育人价值,也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科技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