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板桥—洼子陈重晶石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2020-06-27肖远俊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6期
关键词:金属矿斑岩板桥

肖远俊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八一一地质队,安徽 滁州 239000)

安徽省凤阳县板桥-洼子陈一带石英重晶石层(脉)发育,并伴有金红石、金、铅、钼、铌、钽等矿化。前人多认为其为“早期近东西向构造充填的石英大脉,经后期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构造叠加再破碎,充填有石英多金属细脉”形成,侧重于在构造叠加部位寻找金矿[1]。本文在对板桥-洼子陈一带重晶石多金属矿产检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工作成果,认为其可能为前寒武系沉积变质作用形成的重晶石矿层,经燕山期近东西向、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构造叠加,岩石破碎并伴随金红石多金属矿化作用形成,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

1 区域地质概况

安徽省板桥-洼子陈重晶石多金属矿位于凤阳县板桥镇。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东西向蚌埠隆起与北北东向深大断裂~郯庐断裂带交叉复合部位。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五河岩群,是一套变形变质复杂的中浅-中深变质岩系[2]。区内经历了多期次褶皱构造,规模较大的有蚌埠复背斜,为一长约102公里,宽37公里,轴向近东西的大型复式褶皱,控制了本区矿床点的分布;由于临近郯庐断裂带,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因被新近系~第四系地层掩盖,出露不佳。岩浆岩主要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酸性岩体,另有少量古元古代钾长花岗岩体。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区内大面积第四系覆盖,出露地层主要有五河岩群峰山李岩组及少量的新近系下草湾组(图1)。

五河岩群峰山李岩组(Ar3Pt1f):呈近东西向断续出露,为区内重晶石多金属矿赋矿层位,岩性主要为角闪斜(钾)长片麻岩、长英质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角闪岩、变粒岩夹大理岩、透闪石大理岩、石英重晶石层等。

新近系下草湾组(N1x):仅在测区东南部见零星出露,不整合覆盖于峰山李岩组之上,下部岩性为浅棕红色泥质砂岩、泥岩,底部见厚约0.20m的砾岩;上部岩性为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砂砾岩,局部见灰褐色泥岩、泥灰岩。

第四纪(Q4):大面积出露,岩性主要为砂土、亚粘土,常见有残、坡积的石英重晶石砾石。

2.2 构造

褶皱构造主要有马山背斜,为蚌埠复背斜北翼次级褶皱,卷入岩层为五河岩群峰山李岩组,走向近东西,北翼倾向北,倾角一般20°~40°,南翼倾向南,倾角一般15°~30°。

断裂构造主要有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近南北向两组。

近东西向断裂:主要有小红山-洼子陈断裂,沿马山背斜轴迹展布,倾向南,倾角约20°,地表多被第四系掩盖。在马山一带,上盘云斜煌斑岩面理发育,代表性面理产状与断层面一致,表明断裂构造形成在煌斑岩侵入之后。根据断裂改造的煌斑岩脉的年龄可以限定该期构造的年龄不早于156Ma(李加好等,2015)。峰山李岩组重晶石层岩石破碎,角砾岩化发育并伴有金红石、金、铅、钼、铌、钽等多金属矿化可能即是受此断裂影响,小红山-洼子陈断裂可能是板桥-洼子陈重晶石层中多金属矿化主要控矿构造[3]。

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属郯庐断裂带及其同方向断裂系统,区内主要有五河~红心铺断裂、马山-板桥断裂,地表均被新生界地层覆盖。前人多认为石英重晶石层是早期近东西向石英大脉叠加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构造破碎作用,使得早期形成的石英大脉再破碎,充填有石英多金属细脉形成,侧重于在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构造叠加部位寻找金矿,并已形成一些金矿的开采点,表明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对金多金属可能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

图1 板桥-洼子陈重晶石多金属矿地质简图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仅于小红山-洼子陈断裂构造上盘见有少量的云斜煌斑岩脉。岩石风化强烈,呈土黄色,斑晶主要为黑云母、斜长石,黑云母自形程度较高,可见绿泥石化,约占矿物总量的30%;斜长石多呈板状,泥化以及碳酸盐化强烈,约占矿物总量的40%;另有少量角闪石、石英斑晶。基质主要为黑云母、斜长石。煌斑岩和重晶石层接触位置,重晶石层表面出现了烘烤现象,说明重晶石层形成于煌斑岩的侵入之前。

李加好等(2015)获得本区煌斑岩锆石LA-ICP-MAS U-Pb年龄在156.1Ma±8.2Ma,形成时代属于燕山期。

3 矿体特征

3.1 地质特征

区内赋矿岩石为石英重晶石层(脉),呈近东西向展布于马厂背斜近核部两翼,明显的受褶皱控制。含矿层断续出露长约10km,与长英质片麻岩似呈单个或多个韵律互层产出,北翼朝北倾,南翼倾向南,倾角总体较平缓,一般10°~40°,产状与长英质片麻岩一致。矿体厚度不稳定,近地表褶皱核部附近,厚度较大,在小红山、马山一带呈厚层状,整个山头似乎为一堆层理不清的石英重晶石岩(邱瑞龙等,1999),向深部厚度有所变薄。

矿体主要由构造角砾岩组成,矿物组成为石英、重晶石、金红石及少量方铅矿、黄铁矿、辉钼矿等。重晶石一般和石英共生,呈石英重晶石角砾产出;石英有两种产出形态,早期的石英多和重晶石共生,晚期的石英呈细脉状产出,常伴有多金属矿化;金红石为黑色,自形长柱状,分布在石英重晶石角砾边部或和后期的石英细脉共生;方铅矿呈铅灰色,晶形较好,呈细脉状或小团块状产出。

赋矿岩石重晶石含量较高,BaSO4品位一般在20%~40%,最高达68.75%,本身就是很好的重晶石矿体(层)。金红石及金多金属矿含量不均匀,角砾岩化越强烈,金红石及多金属矿化也越强,矿产检查取样TiO2最高达17.99%,Pb含量最高2.29%,Mo含量最高0.649%,Au最高1.35g/t。另外据八一一队早期探矿资料,部分地段铌、钽已达工业品位。

3.2 围岩蚀变

矿体围岩主要为长英质片麻岩,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整体下盘蚀变较强、上盘较弱(张燕,2019)。

4 矿床成因及成矿阶段

区内石英重晶石层和长英质片麻岩呈互层状产出,含矿建造韵律清楚,另外还有深海浊流风暴岩透镜体(邱瑞龙等,1999),矿体明显的受蚌埠复背斜北翼次级褶皱-马山背斜控制,金红石、多金属矿化和断裂构造关系密切,角砾岩化越强,金红石及多金属矿化也越强。上述特征表明板桥-洼子陈重晶石多金属矿成因类型应为沉积变质-热液改造。矿床形式至少经历了沉积期、变质变形期和热液改造期三个成矿阶段。

沉积期:形成含矿地质体。早寒武纪,在浅水、动荡的盘地中,沉积形成了含Ba较高的矿化层。

变质变形期:大面积区域变质变形作用,使得含矿建造变质成角闪岩相(局部为麻粒岩相)变质岩,并发生了多期褶皱变形。高级变质作用使得重晶石等矿物粒度变粗,褶皱构造控制矿体形成,使成矿物质向核部塑流集中成矿。

热液改造期:燕山期近东西向小红山-洼子陈断裂使得含矿岩石破碎,并伴有金红石多金属矿化,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叠加作用,可能对多金属矿化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

猜你喜欢

金属矿斑岩板桥
陆海之纵
玉龙-芒康一带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板桥情(外一首)
缅甸中七号锡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西藏努日东钨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东昆仑益克郭勒铜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松竹”图里话板桥
板桥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