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20-06-27赵庆红郜周全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6期
关键词:铅锌铅锌矿灰岩

赵庆红,郜周全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云南 昆明 650051)

近年来,在兰坪盆地东缘新发现了分江铅锌矿床,随着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兰坪盆地东缘的菜子地~分江一带,沿通甸河断裂以东分布有兰坪菜籽地铅锌矿床、青甸湾铅锌矿床、四厂铅锌矿床及分江铅锌铅锌矿、善一罗铅锌多金属矿、剑川金山桃铅锌多金属矿等众多以铅锌为主的矿床(点),其中兰坪菜子地铅锌矿、分江以及剑川金山桃铅锌矿达中型规模。已知矿床(点)及重要化探异常带沿通甸河断裂东侧成带集中分布,构成一条呈近北北西向的展布铅锌银多金属矿带,展示出较好的找矿远景,有望成为兰坪盆地东缘地质找矿近期取得突破的地区之一。

笔者以矿床—分江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结合外围勘查新资料,在精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解剖矿体矿化特征,初步总结其控矿因素,进一步深化对区内铅锌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为寻找新矿体和扩大矿床规模提出找矿靶区,从而为区内铅锌矿床找矿预测和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支撑依据,为生产实践服务。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地处兰坪盆地东缘,属三江成矿带德钦~维西(火山弧)Cu-Pb-Zn-Ag-Fe-Mn-Au矿带,西与兰坪~普洱(地块)Cu-Pb-Zn-Ag-Fe-Hg-Sb-As-Au-盐类矿带接壤。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中、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其中与成矿有关的地层主要为中三叠统上兰组(T2s)和上三叠统三合洞组(T3sh)。中三叠统上兰组(T2s)为一套浅海陆棚相的泥质与碳酸盐沉积组合,是区内重要含矿层位,剑川弥沙一带的东水箐铅锌铜多金属矿、东庄铅锌矿等矿床(点)即产于该地层中;上三叠统三合洞组(T3sh)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夹泥质的沉积组合,由于受盆地内火山活动影响,三合洞组灰岩中富含铅、锌、铜、银多金属元素,是区内主要含矿层位,已知菜子地、分江、金山桃等主要锌矿等矿床(点)均产于该地层中;侏罗系花开左组(J2h)、注路组(J3b)以及白垩系景星组(K1j)、南新组(K2n)地层中见有含铜砂岩夹层,是寻找铜矿的重要层位。

区域性通甸河大断裂在矿区以西通过,是区内主干构造,受其影响,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被断裂破坏残缺不齐。通甸河断裂呈330°~340°方向延伸,遥感影像及地貌特征明显,沿断裂温泉呈线性分布。断裂东盘为T2s浅灰色板岩及灰色微晶片岩夹大理岩,浅灰绿色粗--细砂岩和T2p流纹岩,西盘为新生界的碎屑岩。断裂带宽约30m~100m,挤压破碎强烈,断层泥、糜棱岩化、片理化、揉皱及发育。断裂带错动变质明显,断裂带中褐铁矿化、铅锌矿化强烈。区域性断裂构造在成矿作用中起主导作用,其派生的次级断裂裂隙则构成很好容矿空间。不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而且具有明显的继承性、阶段性,不同期次构造相互干扰、混杂、叠加和改造,导致了本区成矿活动的多样性。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主要出露地层有中三叠统攀天阁组(T2p)、上三叠统三合洞组(T3sh)及第四系全新统(Q)(图1)。中三叠统攀天阁组(T2p):上段为灰绿色流纹岩夹凝灰岩、灰岩。下段为灰绿色英安岩夹凝灰岩、灰岩透镜体。上三叠统三合洞组(T3sh):岩性为灰、深灰色含燧石团块及条带状含骨屑粉晶灰岩、块状细屑灰岩、粉晶泥晶灰岩、粉晶白云岩,含双壳类及海百合茎化石。该层内富合有机质及金属元素,是矿区内主要含矿岩系,主要呈北北西向分布于矿区中部,东、西两侧均以角度不整合与三叠系、侏罗系地层接触,构成金山桃向斜构造核部。由于断裂发育,褶皱保存不全,以金山桃向斜相对保存完整。金山桃向斜为矿区主体褶皱构造,轴向近南北,西翼较完整,岩层倾角一般在25°~50°间,东翼残缺不全,岩层倾角一般在20°~40°间,北端略微仰起,南端急剧翘起。向斜从属次级构造如小揉皱、小断裂及节理裂隙较发育,为矿体就位提供了有利空间。

矿区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以晚三叠世中酸性喷出岩为主,由英安岩、流纹岩、流纹质凝灰熔岩等组成,其分布明显受断裂的控制。矿区北东角,有喜马拉雅期粗面岩分布。此外矿区东部老君山一带,分布有正长斑岩、石英斑岩岩株、脉状状侵入,其矿化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

2.2 矿体特征及矿石质量

2.2.1 矿体产出状态及规模大小

图1 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地质图

研究区初步圈出25个铅锌矿体,经过详细的地质测量和槽探、钻探、坑探工程揭露,据矿体的产出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区内矿体可分为层状(似层状)矿体、脉状(大脉状)矿体、不整合面透镜状矿体三种矿化类型。

2.2.2 层状(似层状)矿体

主要有以KT5、KT6、KT8等矿体,以KT5为代表,矿体赋存于三合洞组下段(T3sh1)灰岩中部层间破碎-裂隙带中,地表矿化连续性差,可能为氧化淋失贫化所致;浅部坑道中见厚度较大,品位较高的氧化矿,呈现氧化次生富集的特点;中深部钻孔中均见到较稳定的硫化矿,但矿体产出波曲变化,分支、复合现象明显,矿体厚度、矿化变化大,呈现品位贫化的特点。矿(化)体总体倾向北东,倾角20°~45°波曲变化。矿体品位Pb0.34%~14.10%、Zn0.025%~4.66%、Ag4.34g/t~56.45g/t;铅锌比为1:0.88,矿石品位中部高,上、下部低;矿石类型由地表~浅部的氧化矿到深部钻孔中变化为硫化矿。

2.2.3 脉状矿体特征

脉状矿体有KT1、KT2、KT3、KT4、KT7、KT9等矿体,以KT9为代表。KT9为矿段内主矿体之一,矿体赋存于三合洞组下段(T3sh1)灰岩断裂破碎带中,地表因氧化淋失贫化矿化连续性差;矿体走、倾向延伸均未控制,尚存在延伸(深)远景。中深部矿化较稳定,但产出波曲变化,分支、复合现象明显,总体呈现浅表品位较低,向深部品位变富的特点。矿体走向近南北,倾角85°~40°,走、倾向呈现波曲变化。矿体品位Pb1.29%~4.43%,局部可达12.62%、Zn1.13%~9.31%,局部可达20.51%、Ag12.69g、t~44.57g、t局部可达85.8g、t;铅锌比为1:1.81。矿体厚1.72m~11.37m,平均厚5.03m。矿体形态较复杂,膨缩、分支,厚度、品位变化大。矿石类型为以锌为主的含银铅锌氧化矿为主,深部出现含银铅锌硫化矿。

2.2.4 不整合面透镜状矿体特征

不整合面透镜状矿体产于在T2p与T3sh1沉积间断面间,一是古风化壳起伏不平,出现基底凹陷;二是受后期构造作用出现波曲凹陷或形成剥离弱化部位、虚脱空间,三是三合洞组岩溶孔洞或古溶洞为含矿热液的充填交代提供有利空间,往往形成较具规模的富厚铅锌矿体,有KT13、KT19、KT23等矿体,以KT19为代表。KT19矿体赋存于三合洞组下段(T3sh1)灰岩下部,距底部岩层—攀天阁组(T2p)流纹岩0~13m,即矿体底板为流纹岩或灰岩,顶板均为灰岩;当矿体以流纹岩为底板时,界限清楚,以灰岩为底板和顶板时一般没有明确界限。控制矿体底板标高在3390m~3450m间,控制地表露头长大于150m,宽3m~25m,平均宽10.78m,呈透镜状沿北东方向展布,沿轴部深部控制最长130m,走、倾向延伸尚未完全控制,矿体局部膨大部位厚达5.75m~14.62m。矿体品位为:Pb3.21%~7.06%;Zn2.34%~4.73%,伴生Ag31g/t~69g/t;矿石类型为含银铅锌氧化矿。

2.2.5 矿石特征

分江铅锌矿的矿石矿物种类简单,分氧化矿物和硫化矿物,以氧化矿为主。氧化矿物有白铅矿、铅矾、铁铅矾、菱锌矿、水锌矿、异极矿、褐铁矿,局部有孔雀石,其中以菱锌矿、水锌矿、白铅矿、铅矾为主;硫化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辉银矿。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矿区脉石矿物以方解石为主、白云石次之,少量的粘土、石英,局部地段可见少量重晶石、天青石及石膏。

矿石组构:氧化矿石以风化残余、胶状结构为主,尚有交代网格状、网脉状结构,而构造则以皮壳状、蜂巢状为主,其次为粉末状、土状构造。硫化矿矿物组合为闪锌矿、方铅矿为主,组构以晶粒结构、块状、浸染状构造为主。

2.2.6 围岩蚀变

主要有碳酸盐化(研究区主要是方解石化)、硅化、黄铁矿化、重晶石化等,围岩蚀变强弱与矿石品位贫富、矿体规模有直接关系,蚀变较强部位,矿体规模较大、矿石品位较高。

2.2.7 矿床成因

印欧大陆碰撞在大陆内部形成富含成矿卤水的盆地,卤水在深部被加热,由于碰撞造山构造挤压导致流体的流体通过纵横交错的断裂系统由下而上运移,沿途萃取Pb、Zn等成矿物质,在盆地从压向张性转换期间(盆地走滑拉分期)引起应力松弛,受重力驱动,最终在张性空间卸载成矿,初步认为属MVT型铅锌矿床。

3 控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3.1 控矿条件

3.1.1 构造因素

维西-乔后大断裂控制着区总体构造格局,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其次级断裂及金山桃向斜一并组成了其从属构造,有更次级小断裂、层间小滑动断层、节理裂隙等导致三合洞组下部灰岩普遍破碎岩化,为成矿元素的迁移、富集提供了有利导矿、容矿构造。已知矿体主要赋存于向斜轴部南北向断裂破碎带、两翼层间破碎带、节理裂隙带、碎裂~角砾岩化带中,其产出矿体规模一般较大,品位相对较高,为主要容矿构造;少数矿体产于北西向、北北东向断裂破碎带内,其产出矿体规模相对较小,品位较低;近东西向节理裂隙中有脉状矿体产出,矿脉品位富,但规模小,多为单脉分布,仅局部出现相对集中的复脉带。

3.1.2 地层因素

兰坪盆地东缘的矿体多产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灰岩中,已有资料显示矿区Pb、Zn地球化学高异常背景值,说明三合洞组灰岩在沉积过程中形成富含Pb、Zn的矿源层。同时下三叠统攀天阁组双峰式火岩岩中也富含Pb、Zn、Ag等金属元素,认为同属于矿源层。但攀天阁组岩性较致密,难以形成开放空间,不利于矿体就位。

3.1.3 岩性因素

三合洞组灰岩脆性相对较大,比较容易破碎,导致三合洞组灰岩普遍碎裂~角砾岩化,为含矿热液的充填交代提供有利空间。

3.1.4 基底岩系因素

攀天阁组流纹岩与三合洞组灰岩存在沉积间断面间,局部出现基底凹陷。流纹岩与灰岩能干性差异,灰岩脆性相对较大,受力后灰岩普遍碎裂,形成裂隙、虚脱空间,为矿体就位提供了有利空间。

3.2 找矿方向

根据前述区内矿产分布特征,控矿地质条件,结合已知矿床(点)分布及本次研究成果综合分析预测,找矿应以分江—金山桃地区为中心,沿含矿层位三合洞组向北、南方向展开。矿区的深部及南部金山桃、下竹坪、月亮坪一带,还有较大的找矿空间,应重点开展勘查工作。

(1)兰坪分江-剑川金山桃铅锌矿区周边及深部:分江铅锌矿区东部、北部及深部尚未完全控制,且矿体呈北北东向展布,其断裂(层间)破碎带是矿区内最大的主结构面,KT5、KT6、KT8呈平行矿体发育,化探异常吻合较好。该区段也是激电所圈出的低电阻率、高激化率,与瞬变(TEM)异常重叠性较好的地区,在该地段布置工程可望获得较好的找矿成果。

(2)矿区南部剑川下竹坪、月亮坪-麻栗坪一带,为分江矿区南延,沿通甸断裂及两盘出露三合洞组、上兰组碳酸盐岩;同时分布有较好的铅、锌、铜等地球化学异常,异常值高,浓集中心明显,与矿化重叠性好。已发现有铅、锌、铜、铁等多金属矿床(点),呈现了较好找矿远景。

4 结论

分江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合洞组(T3sh)碳酸盐岩及攀天阁组(T2p)中酸性火山岩,其岩石具较高的Pb、Zn背景值,是矿区的矿源层;区内构造以金山桃向斜及北西向断裂构成的主要构造格架,控制了次级构造的发育及矿(化)体的分布。

已知矿体赋存于三合洞组(T3sh)白云质灰岩、灰岩质角砾岩及碎裂岩中,可分为层状(似层状)矿体、脉状(大脉状)矿体、不整合面透镜状矿体三种矿化类型;下竹坪、月亮坪一带是成矿有利的区段,与已知矿床具相似的地质特征及物化探特征,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投入勘查,有望获实现找矿突破。

猜你喜欢

铅锌铅锌矿灰岩
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
某银铅锌矿下向进路充填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浅谈云南铅锌矿的基本特征及找矿前景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高密度电法在灰岩地区探测岩溶中的应用研究
大型房建岩溶场地勘察研究
我国铅锌矿床的共伴生矿综合勘查评价指标探讨
贵州五指山地区铅锌矿找矿模型初探
广东省溪山铅锌多金属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乌拉特前旗刘西沟铅锌多金属矿地球物理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