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升格之语言篇
2020-06-26刘季珍
刘季珍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中考作文评卷时,语言的运用,是评分的一个重要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提出的语言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文从字顺应包括:遣词造句准确、通顺,符合语言规范和语感,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但很多同学在语言运用上不讲究,想到什么写什么,态度上很随意;还有些同学对语言提升不得法,因而语言平淡,导致作文得分较低。
【例文展台】小A同学的作文片段:
和鲁迅先生生活一天
……
我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在一个简陋的小木屋里。到处都是带着破洞的木板,正中间有一张极为简陋的木桌和木椅,上面坐着一个人,有着浓密的唇须,手上全都是皱纹,身上穿着大褂,他拥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比我想象中的书生形象更质朴,更为坚毅。
他这时从椅子上慢慢地站了起来,他打量着我这个几十年之后的少年。
……
【例文分析】小A同學的作文,虽然只节选了简短的一个片段,却足以看出他的语言功底是比较弱的。词语没有经过挑选,没有情感情绪的表达,人物特征不鲜明。这代表了很多学生考场作文的语言现状。
可修改如下:
我慢慢睁开眼睛,发现被困在一处木屋,屋顶漏雨,木椅横陈,桌子似乎也缺了一条腿,然而有个人端坐其间,他翕动唇须,嘴角上扬,还披着件不合身的长褂,两指之间升腾起一缕烟。
他慢慢地站起来,弹了弹身上的烟灰,静静地细细地打量着我……
一、锤炼词语,文从字顺
中考作文,如何做到“文从字顺”呢?一般来说,“文从字顺”要符合下面几个基本要求。
1.用词准确。准确就是用词要精当,选择最能表达意思最有表现力的那个词。
2.符合规范。作文的语言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要做到没有语病,不生造词语,不用不通顺或文白夹杂的句子,不滥用网络语言、方言土语等。注意遣词造句的规范化,句式选用要得当。
3.语言得体。我们写文章时,使用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符合特定的场合;要切合文体的要求,切合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表达其观点,表现其性格。
这三点中,最难做到的就是用词准确,下面传授同学们三条锦囊妙计,分别讲解最常见且最容易忽视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用技巧。
(一)名词“三代入”,换词不痛苦
1.取而代之。就是给你想写的名词,取一个别的说法(近义词等)。
如:什么是亲情,亲情就是家人之间联系的纽带。
2.借而代之。就是使用借代的方法。
如:我远远看见一个红领巾走过来,扶起了老人。
3.解而代之。就是遇到抽象的名词,进行一定程度的解释。
如:所谓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现在我们训练一下“三代入”,如一个同学要介绍自己的医生妈妈,“医生”这个名词,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达:
妈妈总是穿着白大褂,小时候我不知道她的工作,只知道她治病助人,救死扶伤。后来我记住了她背包上的红十字标志,我知道了什么是医生,医生就是穿着白衣服的天使。
这里的“白大褂”“治病助人,救死扶伤”“穿着白衣服的天使”就分别使用了“三代入”的方法,是不是很简单呢?
我们还可以这样来代替名词“伙伴”“友情”等,如:
友情是一种胶水,能把伙伴“粘”在一起。我传尺素,你折杨柳,这份感情长存心间。犹记得你送我的纪念册里的留言:陈酒最香醇,老友最知心。
最后请欣赏下面一个片段的修改。
【原文呈现】片段节选
感恩是一大美德,常怀感恩的心,我们便能够体会到家庭的幸福和世界的美好。感恩来自于对生活的爱,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升格展示】片段节选
所谓感恩,就是知恩图报。小草用绿色感恩春雨,雏鹰用高飞感恩哺育,我们用幸福感恩家庭。懂得感恩的人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
(二)动词不孤单,下笔有情感
动词使用“三把刀”:一是一串使用;二是情绪暗示;三是副词点缀。
如描写早上起床的情景:
我从床上探出身,伸手够向地面,摸索了好一会儿,指尖终于触到了躲在床下的闹钟。
“探出”“伸手够向”“摸索”“触到了躲在”这一连串动词的使用,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一个起床困难的画面。
又如比较下面几个句子:
我推开门。/撞开门。/我小心翼翼地用钥匙打开了门。
第一二句中动词“推”“撞”,很明显地传达出人物不同的情绪;第三句因为“小心翼翼”这个副词的点缀,更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最后欣赏最常见的“跑步”“放学回家”两个片段中动词的精彩使用。
博尔特死盯着跑道,全身的神经无一处不紧绷,发令枪一出,只见他双腿不断发力,两臂交替甩动,像一道黑色的电流在无数双眼睛里一闪而过。
从学校回来,刚挪进家门,我就把自己扔在沙发上,任凭四肢东倒西歪挂在扶手处,书包也来不及放,让它在地板上先躺一会儿,和我一样喘口气。
(三)形容使用有诀窍,一加二减三替换
“一加”,多加一个形容词;“二减”,尽量减程度副词,减不必要的“的”;“三替换”,换高阶词汇,换修辞手法,换细节描写。
【原文呈现】片段节选
我的物理老师是个中年男子,是个非常高的人,他有着高鼻子,时常夹着一个公文包。他有着极其认真的治学态度,别人都说他太较真了。我想这会儿他正扶着眼镜写板书。
【升格展示】片段节选
我的物理老师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身高一米八七,他有着高高的尖尖的鼻子,时常夹着一个磨损破旧一看就知用了好多年的公文包。他治学态度认真,上课的时候像一头敏感的豹子,别说偷看小说偷吃零食,你眼睛一转,他都知道你在想什么。我想这会儿他正扶着那大大的黑框眼镜在写板书。
二、妙用小计,文采斐然
“文从字顺”是语言基本要求,如果作者精心练习一些小技巧,如换个标题、来个题记、变换句式、增加名言、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等,可以让你的文章锦上添花,文采斐然。
请对比下面几组标题:《我的童年》与《朝花夕拾》;《一件趣事》与《记忆中一枚闪光的贝壳》;《感动的瞬间》与《铜铃摇动的瞬间》;《突破困难》与《突破心中的藩篱》。形象生动、切入点小又紧扣主题的题目,如一件得体漂亮的外衣,瞬间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下面请欣赏2019重庆的中考作文《多一点 》的考场佳作节选。
【片段赏析】
多一点初心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题记
嘿,你是否想过,咱们为什么出发?
三毛说:“心若没有了方向,到哪都是流浪。”最初的方向,便是初心。
看,山河破碎,文天祥受牢狱之灾,但他拂拂衣服,坚守忠诚于山河的本心,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听,庄子持竿垂钓,全然不顾权贵的邀请,坚守回归自然独享静雅的生活本心;品,范仲淹登楼观望,坚守报国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唯有坚守本心之人,才能于时光中伫立,静享一世清明。
是啊,生活如水,变化的是形态,不变的是初心。我们应带着自己的初心上路,去看那远山重叠、近水澄澈。可叹世事诸多诱惑,谁又能看清世间纷繁,秉持一颗本真的心?
于我们而言,明净地感知生活,认真爱着、恨着、恼着,但依然被生活展现的美丽吸引,是否可一窥初心的斑斓?
……
老师点评:题记简短有力,紧扣主题。提问的句式开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思考。引用诗句和名人名言阐述中心词的内涵,用语细致生动。
再阅读学生习作《多一点停留》,对比原文和升格文语言上的变化。
【原文呈现】
多一点停留
初夏,我再次走进了中山四路。许多人都曾走过这条路,但他们对这条路的文化历史真的了解吗?
走在路上的我恍若进入了一个拥有沧桑历史的民国街道;不过这里早已没有了来来往往的商人,没有了红极一时的歌舞厅,有的只是一条街、两列树、三所学校和几十年的历程。
走过了一个老院子,我四处张望的目光定在了其中——桂园。抬眼望去,上面的两个字经过了时间和岁月的冲刷,褪去了原本的颜色。站在门前,我凝望着这栋民国建筑,曾经的“双十协定”就是在这个地方签署的。周总理、毛主席也来过此处,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桂园总是透露出一种长者的风姿、老人的沧桑、名人的伟岸。我抚摸着墙上的青苔,拂去了一页又一页的书卷,感受到了曾经的民国遗风。我心中一直有一个身影,他静坐窗边,时而在桌上写字,时而抬起头仰望漫漫长空,是宁静的样子,他是谁?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收回了思緒,我又走上了街道。这里总会让我有一种归属感。曾经它能让我回忆起小时候在这里上小学的日子。现在这个时代,人们总是十分忙碌,没有时间消遣,没有时间来品味这些文化,没有时间来思索重庆的文化;这些逝去的时光,这些沉淀的文化,无人问津,我们能否停下脚步,回望这些老时光呢?
那么,停下脚步吧,让我们把时间暂停,“留”住这些文化吧!
【升格展示】
多一点停留
初夏,偶然的契机,我走过一条街。满眼的绿荫,茂密的黄葛树枝丫挤在了一起,遮蔽了阳光,只留下阴凉。车鸣人声一瞬间低了几度。哦,中山四路!
这座网红城市的最美街道,却并没有多少游客簇拥着拍照。它没有轻轨穿楼的奇特景象,只是一条普通的街道;它没有洪崖吊脚楼的错落有致,不过是一条安静的马路。这样的路似乎在每个城市都有,自然吸引不来多少关注的目光。
可这条街道,不应轻易被忽视。从街口到街尾短短不过800米,无数名邸聚集于此,桂园、周公馆、戴公馆、国民政府总统府旧址等,浓荫掩盖着的小楼,镌刻着这个国度的沧桑往事。
我在桂园前停下了脚步,它门前的“桂园”二字,历经岁月的冲刷,早褪去了原本的颜色。1945年重庆谈判,在这里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不知是不是由于这个原因,桂园总是透露出一种长者的风姿、老人的沧桑、名人的伟岸。它白浆勾缝的青砖墙与石拱门,还是当初的模样。室外沧海桑田,室内时光依然。想当初,这座小楼里的任何决定都足以改变历史走向。正是革命理想与家国情怀,才有今天中山四路这一份美好的宁静。
我们习惯在繁华都市里走过市井角落,却忽略了最寻常最温暖的尘世烟火。我们习惯在高楼林立中穿过繁街闹巷,却与街头巷尾里深藏的老城时光错过。是时候多一点了,多一点停留,寻找属于城市的归属感;多一点缓步,追寻属于重庆的老味道。
也许,曾经的繁荣早已像“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的锦瑟一去不复返,但它迎接的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重生。文化就像一坛坛经过时间发酵的酒,愈来愈醇。多停下脚步吧,把时间暂停,“留”住属于我们的重庆记忆。
咱们,一起到中山四路去走走吧!
老师点评:原文平铺直叙的引入,直接发问,并不能吸引读者兴趣。升格后开头用细腻的景物描写入笔,特别是一句:“哦,中山四路!”一个感叹号好似与中山四路撞个满怀,顿时意兴盎然。在描写对象不变的情况下,升格文在语言上夹叙夹议,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巧用修辞,引用诗句,让语言富有诗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总之,只要我们用心模仿,精心锤炼,并且勤加练习,一定可以让作文语言散发出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