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云》
2020-06-26林智丽
作者介绍
包利民,作家,文章多次被选入中高考试卷,其作品有“贴近学生生活”“适合中学生阅读”之评价。
作品简介
《半亩云》是专栏作家包利民的经典作品集。它分为六辑,收集了包利民先生的诸多美文,每一篇都来自平凡中最真最美的小细节,每一篇都触及生命中最柔软的感动,直击每一位读者的灵魂深处。
作者用一种暖暖的、质朴又不失哲理性的笔调,带我们走到那位呵护“望乡”的母亲身边,感受她对故乡的思念;让我们注视那个身着风衣的弟弟,聆听他在吉他声里暗藏的善意;叫我们坐守在苍老和蔼的爷爷身旁,在爷爷的故事里回味那份时光深处的温暖……走进这本书后,我们会发觉,每一个人身边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每一篇文章背后都是一份爱的凝聚……
推荐词
很多人觉得生活平平无奇,总在拼命寻找生活里的美好,想要领悟生命的真谛。殊不知,生活的小美好无处不在,它藏在一个小小的细节里,它躲在一个梦想的坚持中,它还跑到身畔游走的唯美风景间。可惜,很多人找不到它,因为很多人丢失了对美好事物深情的眷恋。
如果你也想找到生活中的小美好,寻回生命中最纯真的情感,我推荐你读一下《半亩云》吧。这本书,能让我们在不经意间感动,能焐热我们苍凉的心,能让我们找回流年里的眷恋,能让生活中一点一滴温暖的小美好烙进心底……
《半亩云》,一本带着唯美,带着诗意,饱藏着温情,饱藏着感动的书;《半亩云》,一本作者用温馨暖人的笔触写出的蕴涵希望、哲理的佳作;《半亩云》,一个治愈心灵、修补人们理想的世外桃源……当生活烦愁萦绕,当希冀不在,手边能有一本《半亩云》解忧,足矣。
作品赏析
花开的方向
母亲喜欢养花,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盆,四季的轮换里,总有花儿是绽放着的,如此,阳台里一直充盈着春意。另外,有几盆花是放在母亲的卧室里的,那几盆花是同一品种,母亲也叫不出名字,多次的搬家,无论是同城里的迁移或城市间的辗转,那几盆花母亲都没有抛弃。
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里开放,花期半个多月。花朵并不出奇,比指甲略大些,一圈的花瓣,中间是橙黄的蕊,形状上像极了缩小的葵花。它们通常是三五朵聚拢成簇,有一种极浅极淡的香,只在寂寂的夜里,万虑皆宁的时刻才能感受得到。这种花唯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开放,无论怎样地挪动位置或转动花盆,都不能影响。母亲就这样宝贝似的把它们放在卧室里,不离不弃。
母亲对于养花有一套独到的经验,不管什么花,在她的调理之下,都显出一股子活泼劲儿来,常让她那些老姐妹们欣羡不已,总有许多人慕名上门来取经,或讨花桠和花籽儿。母亲的养花爱好是受姥姥影响,或者是遗传使然,少年时曾和母亲回她的老家探亲,姥姥家在一个很远很远的乡村,几乎养了一屋子的花,院子里也栽得满满的。那时我就发现了那种母亲至今珍爱着的花,想来是姥姥送她的了,问母亲花名的时候,她含笑说:“你姥姥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呢!反正我老家那边,这种花是很常见的!”
母亲卧室里的花,起初在老家没有搬到这个城市的时候,我记得是五盆,后来我大学毕业后,就成了六盆,而搬来这里后,又多出来一盆,成了七盆。仔细回想一下,几乎是以每十年一盆的速度递增着。直到去年,发现那花变成了八盆,几乎摆满了卧室里的窗台。算起来,去年正是搬来这个城市的第十年了。而母亲的那些老友中,却极少有人知道这几盆花,母亲也从不给她们看,似乎那只是她自己的秘密。母亲卧室里的窗户恰好是向西开的,那些花儿摆在那儿,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在它们的花期里,母亲留在卧室里的时间就多了,常常是坐在床上,向着那些花儿,也不知是在欣赏花儿的开放,还是看向窗外。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批注1:似近非近,似远非远,这眼神,是迷离的,是飘忽的,是忧愁的。母亲的愁很复杂,是一种彻骨的思念却无法归家的难熬,那些花是母亲思念故乡的寄托。“近”和“远”无声地勾勒出母亲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
去年年末的时候,母亲回了一次她的老家,给姥姥过八十大寿。也有好几年没回去了,临行前显得很是兴奋,似乎不管多大年龄的人,一想到要见着自己的母亲,都表现得像个孩子,是啊,不管多大,在母亲面前都是孩子吧!母亲一个劲儿地叮嘱父亲,卧室里的那些花几天浇一次水,每次水量是多少,直到父亲都能背得出来,这才放心而去。而阳台里那些花儿的照看问题,母亲却是一句没提,任由父亲去折腾。【批注2: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母亲对卧室里的花千叮万嘱与对阳台上的花一句不提的态度作了对比,突出了母亲对“望乡”的喜爱和牵挂。客走他乡,与亲人几年见不着一面,内心的思念与孤独该有多深啊。当时,母亲身边只有从故乡带来的姥姥赠与的“望乡”。这花,是母亲在他乡唯一与故乡有联系的东西。母亲的思念,通过每一日的细心呵护,浇灌进花卉间。花好,家乡好;花好,人也好。那花是母亲精神上的寄托。母亲不知道花的名字叫“望乡”,但母亲倾注的情感,足以让那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望乡”。】
母亲回来后,很高兴,有一种满足的神情,不停地说着姥姥的身体很棒,依然伺候着一大院子的花。也难怪,八十岁的人了,能有这样的身体和精神,作为子女自然开心幸福。心里忽然一动,姥姥八十大寿,而母亲的花儿正好是八盆,回想起来,似乎真的是随着姥姥每十岁的增长而增多一盆。于是笑问母亲,母亲看向那些花,说:“对呀,就是这样,你姥姥每长十岁,我就多种一盆!”一瞬间忽然明白了母亲为什么钟爱那几盆花了,那些花是母亲从故乡带出来的,是姥姥曾栽种下的,母亲珍爱着它们,其实是对姥姥的一种思念、一种祝福。
有一天在网上,无意间闯入一个花卉论坛,各种花草的图片琳琅满目。素来对花花草草兴趣缺少的我,正要关掉网页,忽然,仿佛闪电般,一个熟悉的画面就划过我的眼睛,正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于是急忙点开,看它的介绍。上面说,这种花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都是向西开放,并分析了一大堆的原因。心里涌动着一种巨大的感动,因为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那是一个让人悠然神飛、魂牵梦绕的名字——望乡。
那些花又到了花期,母亲依然在守望着,目光轻柔地抚摸过那些小小的花朵背影,然后投向西方。而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批注3: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了三个“隔”字,展示了母亲与故乡的阻隔之远,加强了语势,抒发了母亲对故乡的思念,有极强的感染力。同时“又”字也是点睛之笔,“又到花期”,望乡花又开,母亲寄托在花里的思念,也日复一日,逐渐强烈,逐渐升华。花可以再开,可以再长,而母亲心中的思念、孤独、难熬却是亘永绵延的,不会因周围的变化、时光的轮回而改变。】
流转万里的花
少年时,去辽宁的四叔家串门,第一次见到了美丽的四婶。四婶是云南人,有着典型南方女子的气韵,这让见惯了东北女人的我很是惊艳。那个时候,四婶神情淡淡的,很少言笑,时常摆弄着一盆花草。
四叔是家族里的传奇人物,从十六岁开始就走南闯北,据说在外面也曾混得风生水起,最后虽然落魄归来,却是带回来一个很娇美的女子,虽然遭到祖父的排斥和憎恶,却是毫不放在心上,带着那女子来到辽宁定居。这个成了我四婶的云南女子,给我留下了很奇特的印象,在四叔家的那些时日,很少见到她笑过,眼里也只有着那盆花。当时那些细长的叶子正在脱落,四婶的眼睛却是亮了起来。几天后,叶子落尽,那些长茎顶上的花苞便慢慢绽开了,就像四婶日渐柔和的脸。只是我终于没能等到花儿全放,就离开了。
后来在沈阳上大学,假期时便常去四叔家。那时的四婶已经温暖了许多,毕竟孩子都十岁了,也常和我说话,只是绝口不提家乡。有时问起,她也不答。那花依然在,而且多出了两盆,当时狭长的叶子深碧,却是没有花。我曾问过四婶花名,她说是红石蒜。四叔偷偷告诉我,当初那盆花是四婶从老家带来的,宝贝一样,刚来的时候,由于气候等原因,花差点死掉,四婶伤心得不行。后来费尽了心力,终于渐渐养活,这才算平静下来。
我也曾问过四叔,这么多年来,怎么不陪着四婶回老家看看,四叔却说,她老家早没人了,她也不愿意回去。我又问当时是怎么认识四婶并把她带来遥远的东北,四叔的神情却是难得的沉静下来,仿佛沉浸于往事中,终是低低叹了一声,没有回答。我觉得他们之间是有着故事的,只是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却不得而知。【批注4:引出了一个悬念——四叔和四婶的故事。但是读完全文,我们却发现作者并没有揭晓他们背后的故事,而是留了一处空白,给我们一个想象空间。这种写法值得借鉴。有时,故事太过饱满,回頭看时没有新鲜感,没有当初感动的情感;但故事太过骨感,也会显得空乏,不能吸引人眼球。文章留空,最完美的就是让人不论什么时候读这篇文章,不论以什么样的心情读,都能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始终保持神秘感与吸引力。】而看到四婶凝视那些盆花的神情,我想她应该是想念着家乡的,想念彩云之南那一方水土亲人。
以前在家族里也听人讨论过四叔和四婶的事,不过都是猜测,而祖父却是恨声说:“就他,不是把人家骗来的,就是抢来的,倒是可惜了那姑娘!”而四叔和四婶却是始终再未回到家族过,祖父去世时,也没回来,仿佛祖父和四叔天生有仇一般。
大三那年暑假,快开学时,我提前好多天去了四叔家里。一进屋,就看到了那几盆花,正开得灿烂,如一簇簇火焰,映红了眼睛。所有的叶子已落尽,花瓣亦是狭长卷曲,几朵攒簇在一起,加上花朵间许多长长的红色针形花蕊四散,使得花儿团团融融,像燃烧的晚霞。四婶就站在花前,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却又似透着一种莫名的忧伤。那个下午,我和四婶就站在花前默默地看着,忽然,四婶轻声说:“在我家里,每到这个时候,野地里开得一大片一大片的,那时我才十七八岁……”她那飘忽的眼神望向远方,仿佛穿透时空,看到了当年那个在花丛间绝美的少女。
后来大学毕业,辗转各地,最后来到一个偏远的林区城市定居,竟再也没去过四叔家里。只是偶尔会想起那些美丽的花儿,还有四婶淡如远山却又云萦雾绕的神情。多年后的一个夜里,忽然无由地想念起四婶的那些花来,便在网上查找红石蒜,果然又看到了那丛丛簇簇的绚丽。仔细看关于这种花的介绍,才知它原叫红花石蒜,更让我惊奇的是,它有着一个更广为人知的美丽名字——曼珠沙华!是的是的,它就是传说中的彼岸花,红色彼岸花!
那些花开不见叶,叶生不见花,花叶两不见的情节,早已人尽皆知。可是我的四婶,不远万里,带着这样的彼岸花,现在想来,并不全是思乡之情。因为在花与叶的更替之间,眷眷恋着的永不相见的悲凉之情,究竟为谁一年一年寂寞地轮回?四婶的故事我永远也不会知道了,可是却在这个夜里,体会到了她那时的心境。
给四婶打电话,四婶的声音带着暖暖的意味:“我们都挺好呢!你弟弟大学快毕业了,还处了个漂亮的女朋友,说是今年来家里过年,你也来吧,好多年不见你了!”问起那些花儿,四婶的言语中再没有幽幽之意:“开得一年比一年好,已经十几盆了,你再来看,更美了!”
听了四婶的话,心里也是充满了暖意。我知道,岁月可以把一切还原成美好,四婶已经把那些过往慢慢地沉淀成一种幸福,回望时,只有微笑。就像那些曼珠沙华,悲伤的叶片落尽,便将幸福满满地绽放!【批注5:“沉淀”一词用得很好,沉淀是凝聚的意思,是积累的意思,它表现的是一种在岁月洗濯中慢慢地淡化、放下的意境,四婶的思乡情是无法归家的忧伤的思念,她心里的彩云之南已经没有家人了,留下的回忆可能更多的是伤感。这一种伤感痛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抹掉的,只能在岁月里逐渐淡化,由纠结一步步走向坦然。所以,沉淀既指四婶思乡情的深厚,也表明了四婶把悲伤沉淀在年轮里,终于让幸福绽开的心境,同时这一句也把花的立意与四婶、与文章结合在一起,升华了主题。】
尾批
同样是望乡、思乡,《流转万里的花》与《花开的方向》对比起来却有着不同的韵味。这可能是与人物性格有关,《花开的方向》里母亲有一股活泼的劲儿,对于姥姥八十大寿的兴奋溢于言表,对养花的细节也是千叮咛万嘱咐;而《流转万里的花》的四婶很少言笑,神情淡淡的,轻缓轻柔的,所以两篇文章给人的感觉不同,各有韵味。
读书感悟
我是一个粗心的人,不怎么关注身边的人,只顾守护着我的小美好,直至我翻开了《半亩云》,这本书帮助我打开了生活里隐藏的精彩。
读《半亩云》,数不清我被感动了几次,里面的每篇文章都很质朴、唯美,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份温暖。我能从真实的人、真实的故事里读出亲切;我能从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生活中悟出珍惜。一个个小故事里,有怀念彩云之南的四婶,有柔肠百结、婉约深情的奶奶,有人间最美的声音,有坚强、不畏生活的露丝……他们让我看到了世界不一样的精彩,原来生活是那么美好,原来感动就在点滴之间,原来爱我的人一直在身边……
我是一个粗心的人,常常忽略身边的人带给生活的小美好,但读过《半亩云》后,我知道寻找身边的人的小美好的方法是珍惜,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珍惜现在拥有的希望,珍惜现在拥有的爱,珍惜现在最美的年华……
(荐评人: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第二外国语学校八年级〈3〉班林智丽,指导老师:林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