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2020-06-26王利伟
王利伟
摘 要:本文主要是针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别从“四个领域”的作业针对性、丰富课堂作业的设计形式、以及提高课后作业的灵活性等方面的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数学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展与再补充,所以小学数学作业必须经过专业、科学的设计,发挥作业锻炼学生对于课堂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高效、积极地完成数学作业。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针对小学数学“四个领域”,提高课前作业的针对性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均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运用”这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针对这“四个领域”来看,教师针对每一个领域都应该做好课前作业上的相应工作,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大概的掌握,还可以让学生清楚自己的疑惑点在哪里,上课时,抓住重点听讲,针对不同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布置相应的课前作业。作业设计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掌握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丰富课堂作业的设计形式
(一)课堂作业的意义
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教师的教学应当融入到情景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并且教师的作业内容也要足够创新,作业的创新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作业是否抱有浓厚的兴趣,作业的布置也要尽可能地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因此不能一直沿用过去老旧的课堂作业形式,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有趣且丰富的课堂作业模式,课堂作业是最能够加深学生记忆点的阶段,但很多学生在学习完新知识之后,不能做到学以致用,而课堂作业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另外一方面则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所以在课上老师要尝试变换多种模式布置课堂作业,对于数学一种题型的掌握,必须勤加练习。
(二)如何丰富课堂作业的设计形式
1.创新作业形式
过去的作业形式过于单一被动,学生不是发自内心愿意接受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对作业沒有兴趣。数学原本就是极具思维性的学科,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如果被动性地接受作业,学生的思维没有调动起来,则完全丧失了作业的意义。所以教师可以创新作业形式,使作业形式多样化,变原来的“纸上”练习为“思维”练习。数学的问题原本就是“一题多解”或者“一题多变”。比如,在学习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某道题为例,让学生提出更多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是单纯地只求得一个正确答案。
2.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数学原本就是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求知欲入手,增加一些趣味性的问题,例如:新课标里有这样一道题,一个班有五十个人,其中被评为三好学生的有14人,问三好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多少?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开展实际活动,通过活动得出答案。
这种来源于生活的问题,一下子就拉近了小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增加了问题的趣味性,比单一的计算,更加能够激发起学生做作业的想法。让小学生一边做游戏一边做作业,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三、提高课后作业的灵活度和新颖度
课后作业是让教师极为头疼的一个问题,因为课后作业是学生在家里完成,老师看不到做作业的过程,抄袭现象严重,这样便严重影响了布置课后作业的意义。针对以上情况,个人认为可能是课后作业过于死板的原因,所有的数学作业都只求得一个结果,各中的过程又大同小异,那么提高课后作业的灵活性就成为了很有必要的举措。
例如:要测量一个球体的面积,老师不给出具体的球体,而是让学生自发结组,用工具来测量球体的面积,第二天交作业的时候,分组跟老师进行说明,不单单要纸上的公式内容,而是让学生拿着他们测量的球体,向老师说明测量的步骤和最终答案和是否能用公式求证,这样实际操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且可以杜绝抄袭现象。
四、以层次性为设计原则,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作业的布置不能做到千篇一律,有的同学数学基础好,有的同学基础薄弱,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条件,分出三种作业:基础作业、拔高作业和开拓思维作业。学生根据自己自身的条件去选择作业的难度,以层次性为设计原则,将作业分为难、中、易三等,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进行选择,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的数学有所提高。
结束语:
当前小学生中存在着数学作业完成率较低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数学老师应该提升数学作业的完成效率,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减轻学业负担,获取快乐轻松的学习体验。通过帮助小学生解决数学作业完成度低的问题,从而帮助小学生巩固相应的数学知识,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且更加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红梅.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27.
[2]史伟萍.论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