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英语优化复习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2020-06-26薛文艳
薛文艳
摘 要:初三年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年,学生不仅要完成新知学习任务,还要全面进入复习备考状态,总结丰富的学科知识、解题技巧,还要调整复习心态,以便以最佳状态去备考。因此,初三英语教师要利用有限的复习教学周期,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使其顺利通过中考考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文将从分析学情起点,确定复习目标;组织专项练习,提供分层作业;实施心理疏导,保护复习心态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三英语教师应该如何逐步优化复习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三英语;复习教学;优化方法
当学生进入初三年级之后,便能明显地感觉到英语学科的教学节奏开始加快,周围的同学也不会懒散应付学习任务,而是始终严阵以待,旨在利用最后一个学年去丰富知识储备,提高解题能力。但是,一直以来,初三英语复习教学都遵循着“求全”原则,即为了避免学生遗忘英语知识点而无法正确解题,教师会统一讲解所有的英语知识,也不得不为此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且会设计大量作业去增加学生的解题经验。如此,在无形中让初三生承载着繁重的复习压力,难以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对此,初三英语教师则要及时调整复习教学策略,适当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根據学生的认知盲区来确定具体的复习重点,真正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一、分析学情起点,确定复习目标
要想实现有效复习,那么首要前提便是要客观分析学生的英语认知能力与知识结构,据实确定学情起点,制定复习目标。为此,初三英语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同时还要借助导学案、前置性作业等检测出学生英语认知起点的工具去分析学生的认知需求,及时调整复习目标,以便切实优化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就如在引导学生复习定语从句这一语法知识时,笔者要求本班学生在课前预习英语知识,并为此设计预习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语法检测任务。通过预习作业反馈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定语从句去填写正确的先行词,但是却并不能准确区分时间、地点状语从句与定语从句的区别。根据这一学情反馈,笔者就调整了复习课的指导目标,即将定语从句与状语从句结合起来进行统一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准确区分定语从句与状语从句。如此,笔者便重新整合了复习材料,整理了经典的中考语法试题,以便由此组织精讲、精练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区分定语从句与状语从句。
二、组织专项练习,提供分层作业
专项练习活动是针对某个知识板块所设计的习题内容,让初三生参加专项检测活动可以直接实现减负提效,更易于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总结出丰富的解题技巧。因此,初三英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题海战术”,针对学生的认知盲区来组织专项练习活动,由此呈现出分层作业结构,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英语解题能力,使其积累有效复习经验。
通过分析英语知识板块,结合中考英语试题类型,笔者会按照语法题、听力题、阅读题、作文题几个板块来组织专项练习活动,且各个专项练习内部都会以基础题、中等题、拓展题三个难度水平来呈现作业内容,希望可以让本班学生自由选择,使其针对个人认知盲区来设计相应的解题计划。比如,如果学生在听力题中失分较多,那么则可首先选择基础难度的听力题进行听力训练,及时适应英语听力题的考题方式与设问规律,然后渐渐提高作业难度,积累成功的解题经验。再者,如果初中生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出错较多,则可从“阅读题”专项练习中选择相应的作业任务,及时解题,自主整合文本资源,归纳出细节题、主旨题等各类阅读理解题目的解题技巧。如此,则可避免让初三生陷入“题海战术”之中,使其在解题时还能及时反思、总结,归纳出有效的解题经验,渐渐形成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
三、实施心理疏导,保护复习心态
在初三复习阶段,实时的心理沟疏通十分关键,因为最终影响学生中考成绩的必要因素除了学生的应试能力之外,心理因素也占有较大比重。如果学生神经过于紧绷,心理素质较差,那么很难在中考中发挥超常,甚至于会失常发挥,无法取得理想成绩。因此,初三英语教师要及时进行心理疏通,由此保护学生的复习心态,使其能够形成乐观坚强的心理素质。
在复习阶段,笔者会经常观察学生,如果学生反复出现烦躁、紧张等情绪表现,那么笔者便会及时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引导学生宣泄负面情绪,帮助学生调整复习心态。另外,在模拟考试中,笔者也会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告诉学生不要过于看重模拟成绩,而是要专注于复习过程,做到刻苦努力、认真用功,不要给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用平常心对待考试结果。
总而言之,在初三英语复习阶段,每一节课都至关重要,而有效的复习应该是针对学生的认知盲区进行针对性辅导,并不是要让学生全面回顾英语所学内容。因此,初三英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由此确定具体的复习目标、复习策略,有序提升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
参考文献:
[1]廖凌悦.关于英语听力教学的思考——以一堂初三英语听力复习课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209-210+230.
[2]王利.谈初中英语中考复习迎考策略[J].教书育人,2018(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