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各地开抢网红主播泼点冷水
2020-06-25伍里川
伍里川
网红也好,主播也罢,能在亿万人中脱颖而出,完全是市场竞争使然,换言之,想在这一行出人头地,全靠在“自生自灭”的残酷环境中拼命,适者生存、强者胜出,是不变的准则
近期,多地都在加速培养和引进电商直播人才,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其中,某市某区计划给予优秀主播最高50万元购房奖励,直播电商企业在境内上市还将给予1000万元奖励。济南拟培训10000名以上直播电商带货网红达人,实现线上线下成交额1800亿元。四川省、重庆市计划培训10000名直播带货达人。
这表明,电商主播成为近年来白热化的城市抢人大战的新宠。至于追求的对象会不会受宠若惊、纷至沓来,那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直播带货已经成为“风口经济”,顶尖主播一场直播下来,常常带货数亿、数十亿甚至破百亿,这对同样有“带货”之需的地方来说,诱惑力之大不用多说。若加以引进,地方亦可“蹭”高知名度。一些地方主政者亲自尝试直播带货,或和最时髦的网红主播合作,原因就在这里。
必须承认,向电商主播“礼贤下士”,源于观念转变。不久前,那位从写字楼电梯间小屏广告突然闯入我们视线里的“口红狂人”,还被我的朋友密集抱怨过:这男人谁啊? 简直受不了! 如今,这一领域的诸多形态带给人们的心理冲击平缓了许多,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地方官员选择接受。这体现出一个社会正常的包容度。不久前,人社部发布10个新增职业,互联网营销师等互联网新技术岗位上榜,标志着电商主播正式有了官方名称。
但城市该不该用财政资金扶持或引进网红直播呢? 这是一个需要直面的问题。是否正当至少是值得商榷的。理由有二。
其一,地方财力有限,在今年的疫情大背景下,地方财政压力明显,过紧日子是理性选择。财政资金来源于民众,要用在刀刃上,不能光用在面子上,更应该用在“里子”上,例如,一些光鲜的大城市,一下大雨就浸街,为何不花些钱扩大雨水收集处理能力呢?
网红也好,主播也罢,能在亿万人中脱颖而出,完全是市场竞争使然,换言之,想在这一行出人头地,全靠在“自生自灭”的残酷环境中拼命,适者生存、强者胜出,是不变的准则。想人为“培养”出一个绝顶带货高手,这事有点玄乎不说,就算可以培训,这事也应该交给市场,因为最终检验成果的还是市场。
其二,“抢直播网红”能不能抢到顶尖人才,大为可疑。各地实力和吸引力迥异,自不必说。成名成腕儿的,有自己的团队和一套成熟的运作机制,未必看得上你开出的条件。话说李子柒这样的人,还有5分钟就能卖掉15000支口红的人,还会为了几十万元的购房补贴而离乡背井吗? 要是人家告诉你,可以来,但价码得大大提高,又该如何? 难道实行“议价”吗? 这并不符合公共财政使用的原则,也会引发更多复杂议题和矛盾。
如此一来,看得上城市开的条件的,只能是金字塔上的“中低端”人才,那重金引进的价值还有多大? 再者说了,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谁是重量级,谁不是重量级,有衡量标准吗? 谁来定夺? 谁来操办? 都容易纠缠不休。
还必须考虑到这些钱最后究竟投给谁、令谁受益。正如前述,由于评判标准的缺乏,对网红主播进行补贴,有可能因为自由裁量权,而出现暗箱操作、利益输送。
财政资金的投入之所以要审慎,就是因为公帑有限。假如选择一个方向重点投入,造成必需的市政建设与民生问题受到忽视——特别是在城市看不到的角落,那就是典型的损不足而奉有余,显失公平。
向电商主播、直播电商企业开出利好政策,固然是改善营商环境的内容之一。但在今年共度时艰的语境中,少一点锦上添花,多一点雪中送炭,更是改善营商环境要义。若有余钱,不妨多减税,让那些生存困难的中小企业获得喘息之机,保护就业机会。
对于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来说,政府管住自己的手、减少不当干预、提高办事效率、对商业友好、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让市场起作用,才是提升竞争力与吸引力的长久之计。
挤风口,赶时髦,对人才采取机会主义与跟风策略,看到别人追捧自己也眼热,挤上去大叫“小甜甜”展开追求,等风头过了,今日“小甜甜”成明日“黄脸婆”,新的“小甜甜”又层出不穷,让人生见异思迁、多情凉薄之感,并不可取,亦足为戒。
(作者系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