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古墓之怪现状
2020-06-25张锐
南方周末记者 张锐
收复河朔、河套地区的西汉名将卫青,其墓葬缺乏保护,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图为2019年的卫青墓。 陈彦 ❘ 摄
在保定徐水区的郑洛家族墓,挖掘现场围满了主播的身影,他们冲着手机跟粉丝互动,熙熙攘攘,房地产行业出身的囧叔形容“就像售楼处一样”。
囧叔觉得自己的探墓有一种使命感:“很多古墓,明天也许就被村民给挖没了,我把它们记录下来,难道不是挺有意义的吗?”
2020年6月15日早上六点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某村的宋代古墓考古现场,宁静早早被打破了。快手用户“宋哥不是传说”一早就开了直播:“关注宋哥不迷路,宋哥带你看古墓。”
考古现场,五六名工作人员站在墓坑中,正在对一处古墓进行“装箱”,做整体性的迁移。古墓周边长满树木,尘土飞扬。三个月前,广宗县某村村民偶然在村北一个废弃池塘发现了成规制的砌砖。随后该古墓群被发掘,主播蜂拥而至。
“平乡董姐”的嗓子已经喊得有点嘶哑了,“喜欢古墓历史文化的可以关注我一下”“家人们把红心搂起来,伸出你们发财的手,点点关注”。
“燕赵·雷子哥”站的位置,被古墓的围栏挡住了现场。他爬上了树,在树上举着手机直播:“老铁们,点点红心啊!”
在“叶子托教”的直播镜头里,其他主播有的踩在架子上,有的站在汽车车顶上:“晚上我带着头灯过来,不让进咱就看远处。”
在快手,有大量古墓题材短视频——“发现巨型石棺”“17号古墓打开”“最有分量的墓志铭”,有人戏称“拍视频的比考古的人还多”。在抖音,以“古墓”为话题的视频播放量高达3.9亿次。探墓者的足迹踏遍全国,既有清东陵、明十三陵等帝陵,也有中山靖王墓、怡贤亲王墓等王侯将相、历史名人和地方名士的古墓。
河北人囧叔和妻子囧婶最初做旅游视频,做了半年多,一直“没什么人看”。2019年11月,囧叔上传了一个在明代宦官田义墓的探墓短视频。当时他进入对外开放的地宫,在棺椁的遗迹上,还散落着一些游客扔下的供钱。没想到,很快受到了关注。
“做这个东西,(看的)人比以前多太多了。”囧叔感叹。自此,他转向探墓,半年多探过的墓穴不下四十个,抖音粉丝很快达到18.5万。
35岁的大龙在旅游短视频圈内有个颇为响亮的名号——“古墓龙”——他因探访众多古代墓葬而为人熟知。2019年下半年,大龙已探访一百多个古墓,抖音粉丝达到673.8万。如今,他不仅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创,而且还与历史学家阎崇年、作家岳南等进行过直播互动。
大龙的成名作,是探访位于河北遵化的国家5A级景区清东陵。当时,经工作人员同意,大龙进入未对外开放的景陵后院参观。“这是康熙皇帝的碑,”大龙站在明楼上,指着远处的建筑说,“石五供,然后是二柱门,这个叫礓礤……”这个视频为他涨粉超过两百万。
“未开放区域就一定比开放的区域好看吗?其实也不一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奚牧凉关注大龙的视频很长时间,见证了大龙探秘清东陵未开放区域后的爆红。奚牧凉思考的是,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探秘这种“野的东西”。
“文博在这几年快速大众化,进入到一种消费主义的环境中。人们希望消费文物,而且不满足于消费博物馆和文创,而是希望消费满足特权心态的东西,考古的过程也许都逐渐变得可以消费,”奚牧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不单单是地方文物保护的问题,也是这个社会看待文物心态的变化。”
争夺“野墓”话语权
除了景区内的墓穴,大龙还会探访一些“野墓”:“有一些景区的地宫可以进去,开发得也很成熟;但有一些地宫是进不去的,因为地方偏远,不适合做景区,有的用围墙拦起来,有的没有拦起来。”
奚牧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野墓其实是一个民间说法,无论是法律、行政还是学术研究,在文化遗产中并没有这个概念。”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刘卫红分析,在直播中称为“野墓”,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引起公众关注;另一方面可能是为了“逃避监管”。“根据目前的相关短视频和直播情况来看,民间历史爱好者探访的古墓葬不止有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处于乡野之中的墓葬,也有很多是已经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墓葬,由于文保单位的监管不力,使得这些民间历史爱好者有机会进入这些古墓葬中。”
囧叔探访的古墓,有些来自粉丝提供的线索,有些是他在网上搜到的地处偏远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按图索骥,能找到的最多只有40%。这类古墓一般在村子里,很少有人问津,囧叔回忆,“当地村民也未必清楚那是什么,你问古墓他们不知道,但问有没有土疙瘩,他们就知道了”。
“发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岭寻龙诀;人点烛,鬼吹灯,勘舆倒斗觅星峰……”近几年,随着《盗墓笔记》《老九门》《鬼吹灯之寻龙诀》等盗墓IP影视剧的热播,古墓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盗墓江湖中的五大门派”“墓室东南角点蜡烛”等“古墓知识”广为流传。
“古墓”一词的百度指数显示:2014年下半年,古墓的搜索指数开始大幅度升高。最近一年,人群的需求图谱主要集中在“盗墓”“古尸”“秦始皇陵地宫”“武则天陵墓开棺现场”等方面。相较于景区中对外开放的墓穴,荒郊野外的“野墓”或许更能满足人们对影视剧中墓穴场景的幻想和猎奇。
徐州一个山顶的不知名墓葬,大龙在墓顶旁,用绳子将运动相机小心翼翼吊进几米深的墓穴中进行拍摄;大多数时候,大龙蹲身钻入低矮的野墓,他腿脚不便,借着手边的灯光在黑暗潮湿的墓穴中摸索前进。探墓如同开盲盒,观众有时看到墓穴中满是积水,有时则会看到墓穴内壁上的雕像……
最近这段时间,囧叔从河北衡水一路走到沧州、河间,寻找那些隐藏在村落中的古老野墓。“探了很多人的墓,”囧叔仍觉得有些遗憾,“大部分都能在网上找到,没有探索到那种特别小众的。”
囧叔非常喜欢神秘的东西,野墓能引发他的遐想,某个地方发生过什么事,出现了哪些人。不过囧叔知道探秘应该探到什么程度:“比如说墓道是往下走的,顺着往下走得比较深,我肯定就不下去了。毕竟我不是玩命去了。”
百度指数显示,搜索“古墓”的人群,20岁-40岁的占80%以上,男性用户占59%。
大龙的粉丝就以20-40岁的男性为主。视频中,大龙一般会分析墓穴的前室和中室,讲起墓穴的形制和墓主的生平轶事,比如“兰亭序是否在乾陵?乾陵无字碑为什么没有字”,他把这些内容标上“大龙知识点”的字样。“看我(探墓)的粉丝其实都是为了学知识来的。”大龙一般不会特地探访名人墓,除非是有话题性的人物,比如杨玉环。“杨玉环到底是去世了还是到日本去了?这个墓就可以引出这种话题的争议。”
为此,大龙自称花了一年时间看了很多考古纪实类的书籍,学习了大量的墓葬知识,只要是他走过的墓穴,随便提起一座都能讲出当时的历史和故事。“直播的时候,有粉丝让我讲秦景公大墓,我马上可以讲出来:一共发掘了十年,面积是五千平方米,有186具活人殉葬……”大龙引以为傲,“视频谁都能拍,直播讲讲古墓和历史的知识,那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在西安教育行业工作的陈彦,是一个标准的“古墓控”。每年秋高气爽后,他都会去探寻一些古代王侯将相、文人名士墓,至今已经去过周边二三十座。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