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2020-06-24陈小洁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8期
关键词:引领综合实践活动可持续发展

陈小洁

【摘要】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当前国际社会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目标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学习能力,体现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知行统一”的宗旨。本文从理论构建、学生培训、实践探究、成效初显等方面,阐述了在绿色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引领下,探索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得了实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推进了可持续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综合实践活动

站在历史新的坐标点上,传承—发展—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学校发展的一种历史的必然。笔者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四个尊重”的核心理念指导下,以物候观测和节能减排为主题,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对综合实践活动、科学与信息进行整合,开展实践活动,取得实效、高效。

一、理论构建:搭建绿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体系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一)观念变革,将可持续发展教育引领课程

近两年,笔者围绕学校“立本教育”的办学思想,根据不同课程类型大胆探索不同的课程实施形态,注意 “四结合要求”,即“书本与生活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校内与社区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挖掘活动主题,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设计活动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建设,创设生态校园育人环境基础

笔者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四尊重”落实到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上,以创建生态校园为目标,以物候观测实践为主题,对校园环境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以“物候知识知多少”为主题做专题墙报,创建班级绿色生态角,指导学生科幻画,设计、改造屋顶等。从而突出思想性、艺术性和学生主体性,突出服务功能,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学生提供活动环境。

(三)课程整合,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1.学科整合。笔者把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信息、美术、语文、数学等学科整合,以活动为抓手,构建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理论基础、物候观测的系列方法,形成了分年级分层次实施理论教育和课外实践操作观测相结合,课内渗透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把科学知识与测试方法于综合实践教学过程的的操作体系。

2.成立学校活动社团。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笔者按照学校组建社团的要求,从3-5年级中选拨出78名学生组建成科技小组,并根据研究内容分别组建生物种植小组、水土栽培小组、校园绿化小组、物候观测小组、绿色环保小组、生态景观小组。各小组既分工又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学生培训:加强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认识

以各种形式,比如,大小讲座与班队课等,向学生普及植物与环境、物候观测及实践时的注意事项等知识。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了佛山市林科所薛克娜副所长与学生做了《物候观测—解密大自然的语言》的讲座,使学生了解怎样进行物候观测、物候与天气变化的关系、谚语有地域性“五月南风赶水龙;组织学生参观佛山市林科所,加深了对植物及物候知识、物候与气象的关系的了解。

三、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可持续发展教育坚持以能力为重,注重培养学生后续学习与终身发展需要的可持续学习能力,体现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知行统一”的宗旨。

(一)认识身边的植物。

组织中年级学生观察校外植物,了解树木与环境的关系;组织高年级学生对学校的操场、教学楼的四合院内、生物园等不同的三个地方进行了观测和对比,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系统的营造,植物搭配。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动脑、动手实践以及创新的能力,了解保护植物的重要作用,促进了他们生态意识的提高。

(二)开展树木物候观测

1.物候观测方法指导。把项目观测对象确定为植物,分春夏秋三个季节进行观测活动,如春季开展“春诵谚语,扫墓踏青”活动;夏季开展“夏读谚语,度假消暑”活动;秋季开展“秋吟谚语,整理收获”活动,在校内外进行物候观察和记录。

2.开展树木物候观测。指导学生基本了解观测场、北纬、 东经、 海拔,然后从植物名称、萌芽期、展叶期、开花期、结果期等方面调查,了解植物物候期。学生通过观测和记录身边植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初步了解了植物一生是与环境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

(三)开展校园绿化与物候观测活动

1.生物园种植、护理与观测

在生物园采取间种方式,而所用的肥料是来自于学生的堆肥实验,并进行有绿化与无绿化的生态因子对比性实验探究。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各种方式种植、明白屋顶绿化可以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也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事实,勇于克服困难,善于解决问题,做事要耐心、细心的精神

2.生态园的改造。开展寻访市区景观建筑,了解绿色生态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结构,低年级拍下相片写说明,中年级下写出日记,高年级制作手抄报。在楼顶进行花苗培植,进行废旧饮料瓶与现有花盆的对比性种植。指导学生把楼顶策划成景观花园,分小组设计,以招标形式选取最佳方案并实施筹建,并进行对比性物候观测,使之成为植物的王国,也成为学生科学研究的基地。

(四)开展餐余垃圾堆肥活动

先让学生收集瓶子,然后进行餐余垃圾分类,把水果皮从餐余垃圾中挑选出来作为原料,指导学生制作酵素洗洁精,并开展亲子制作酵素洗洁精活动,剩余的餐余垃圾,通过emi堆肥法为楼顶种植提供肥料。通过活动,学生懂得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五)开展阳台观测活动

以“一米阳台,栽种未来”为主题开展筑生态家庭风景线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目标完成。低年级用相片加说明完成,了解植物的生长;中年级写观察日记,每人三篇;高年级完成以下观测,提供数据。通过两次的观测活动,学生与家长一起对家庭进行绿化美化,明白植物有降温滞尘的作用,也让家长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六)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先后开展以“物候知识知多少”“活动成果”为主题分别在宣传栏、楼梯进行宣传;以“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为主题举行主题班会;利用信息课,举行护绿环保标志设计与展示;以“生态校园”为主题画科幻画;以 “与绿色相约,与环保同行”为题开展小学生科普征文活动;以“节约、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口号的社区宣传活动

通过系列活动,学生对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效地激发了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使之真正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者、组织者和实践者。

四、成效初显:培养学生未来发展的生态素质

经过以上活动 ,取得了许多成果,獲取3000多个数据,开发出相关的校本课程与课例、科学探究小课题等,形成观测日记,模型制作等资料集,用不同的方法研究酵素制作及堆肥实验取得成效。感受到以生态为主题的活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良好途径,是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创新求异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良好教育方式,使学生从小养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习惯,体现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知行统一”的宗旨,从而助推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

由此可见,以“四个尊重”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双重途径的共同推进,使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行动化,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探究中发展,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参考文献:

[1]王俊.综合实践活动选题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8(3).

[2]刘利民.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M].教育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引领综合实践活动可持续发展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