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初探

2020-06-24何美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8期
关键词:法治素养农村中学生道德与法治

何美玲

【摘要】《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了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加强青年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提供了法理依据。法治素养是每一个中国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体现,更是培养全民守法厉行法治国家的基础。《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农村学生学科素养和法治素养培育的主要阵地,肩负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担。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法治教育培养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农村青年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方式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培养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法治素养

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明确法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提高教师的法治教育思想意识和素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宪法为核心开展学生法治知识与法治素养的培育,不仅要学生理解法律,树立规则意识,遵守社会公序,更要使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观念成为中学生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以下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一、丰富教学内容

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培育要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教学资源凸显生活性,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法治国家是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在道法课堂上培育学生法治素养,首先,明确我国法制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必须坚持四个自信。其次,教学过程要突出思想性。落实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会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逻辑思维去筛选、辨别有效的知识信息,促进学生思想的解放。再次,课程资源的选取要凸显生活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与课程标准的理念相符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中激发思维碰撞、畅所欲言正真还课堂与学生。最后,课堂教学问题创设要强调科学性和人文性,体现逻辑即由简入深、循序渐进的思维逻辑,促进学生递进发展。例如,在讲授九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时《凝聚法治共识——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以现实生活中一位老人将自己子女告上法庭为案例。在设问时,首先要求学生从道德角度谈谈案例中的子女的行为违背了哪些传统美德,再请同学讨论我国法律允许成年子女这样做吗,你了解哪些法律规定?通过递进层次设问带动学生由浅入深思考,层层剖析,得出结论发挥能动作用,明确孝亲敬长、赡养父母是我们中华传统美德,是公民的道德义务,同时也是我们的法律义务,同学们用已有的法律知识宪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及婚姻法明确规定回答,不赡养父母不仅受良心谴责,社会舆论讨伐,更要受法律制裁。这样的设计,促成知识点教学达到预期目标。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现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在法治建设和学生法律素养培养中,也需要德育滋养作用,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二、改善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重视《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外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第一,道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要通过多设情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第二,也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等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第三,可以更多地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例如,模拟法庭,让学生当法官,角色模拟;小组进行小调查,了解我们日常有哪些行为违法法律法规,调查后写反思,课堂分享等。教师要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创新等形式,多与法治事件、现实案例、常规法律问题结合,提高法治教学效益。第四,知行统一,坚持落实,从细处抓起,从小事做起。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感兴趣的新闻事件,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例如,笔者在讲授九年级第三单元《建设美丽家园——共筑生命家园》“环境保护”这一话题时借用了学习强国有关的法律宣传片《环保地球——萌地球》。再次,让学生认识到认识《环保法》的相关规定,关注社会,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法律义务,认识到保护环境等于保护人类自己家园,改善环境等于发展生产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也可以从人们日常网购消费过分包装等例子,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化身学生们日常行动自觉保护环境。最后,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途径向学生宣传法治知识和进行法制教育,例如,法律课堂节目《护苗青少年网络安全课》、《宪法学习》;CCTV年度法治人物颁奖典礼;法制宣传《守护明天》;法治电影《迷途少年圆学梦》《猎赖行动》;社会与法节目等等,在对初中学生讲授正确看待互联网、宪法、青少年违法、校园暴力,诚信问题等相关法律知识教学时,利用课外资源与教学知识点结合,有助提高课堂效益。

三、重视生活实践

生活实践是检验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成败的唯一标准。2020年新年来临之际,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网民在网上散布为博取关注编造疫情谣言,有人道听途说转发不实信息,扰乱社會治安。疫情面前,谣言更加可怕,对于谣言的编造传播者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相关管理部门立即采取行动,通过新闻媒体或官方网站进行辟谣,严惩扰乱社会治安和秩序的人员。学校要通过多渠道向学生进行相关的法治教育。明确地让学生知道:造谣者扰乱社会治安要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造谣者还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编造与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有关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最高可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我校也积极配合落实疫情工作安排,通过家长群和学生微信群等加强学生教育,注重个人健康保护、提升责任意识和提高法律意识,从生活中感受的和践行法律治理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

中学生法律素养强调的是学生所具有的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状态和程度,着眼于青年学生权利的保障和对义务的履行。《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青少年学生法治素养的主要阵地,课程的关键还是要看中学生日常行为是否对法律规定服从,对法律秩序维护,有没有对法律权威的认可和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中学生的法律素养需要学校教师的价值引领,立足《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体验并参与法治实践活动,增强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治理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最终培养中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的崇尚者、自觉遵守着、坚定捍卫者。

参考文献:

[1]裴红娟.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路径-基于学校角度分析[J].探索教育,2015.

[2]刘浩.基于标准的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法治素养培育[J].进展,2018.(7):55-56.

[3]王汝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法治意识的培育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8.

[4]刘淑萍.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升学生法治素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8(11).

[5]阮宪琛.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探索[J].新课程(下),2019(6).

猜你喜欢

法治素养农村中学生道德与法治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析高职院校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浅谈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