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晨间锻炼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2020-06-24李霞
摘要:晨间体育锻炼是幼儿在园开展户外锻炼的主要形式之一。为了提高幼儿参与晨间锻炼的自主性,可以从整合环境材料以支持幼儿参与晨间锻炼的组织与玩法的创新,调整指导模式以支持幼儿参与晨间锻炼内容的规划与实施,融合家长资源以支持亲子多途径合作开展晨间锻炼这三个方面来提供支持策略。
关键词:自主晨间锻炼;支持性策略;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5B-0064-04
晨间体育锻炼是幼儿在园开展户外锻炼的主要形式之一。现阶段幼儿园的晨间锻炼多以小型多样的分组锻炼活动为主。相对于集中锻炼的方式,幼儿在小组式晨间锻炼中具有一定的选择权,可以自选项目进行锻炼,也可随时根据兴趣需要自主更换游戏项目,似乎在这样的锻炼形式中孩子更加自由自主。其实不然,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看似自由自主的晨间锻炼实际上仍旧隐含着众多来自教师的潜在约束。一一对照晨间锻炼活动中的几个要素(场地、材料、活动内容),可以看到活动场地是教师安排的,活动器材是教师准备的,活动项目玩法是教师定的,甚至于每个孩子在同一锻炼项目中的玩法都一模一样。这样的晨间锻炼既没有趣味性,也缺少创造性,更谈不上孩子的自主参与。为了讓晨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更加契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晨间体育锻炼的主导者,有机会参与晨间锻炼的规划与实施,我们认为教师有必要退出晨间锻炼中“指挥员”的角色,转而支持和引导孩子们开展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化的晨间锻炼。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们开展了幼儿园自主晨间锻炼的支持性策略研究。本文从环境材料整合、指导模式转变和家长资源介入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支持策略,以期通过支持幼儿在晨间锻炼过程中与活动材料、活动场地、活动方式、家长资源等的互动,达到幼儿自主参与开展晨间锻炼的目的。
一、整合环境材料,支持幼儿参与晨间锻炼的组织与玩法的创新
在探索幼儿自主开展晨间锻炼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影响幼儿自主开展晨间锻炼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活动开展的组织方式。虽然幼儿在晨间锻炼中有选择活动项目的自主权,但是活动的组织安排者依旧是教师,锻炼场地、锻炼材料、锻炼内容全部由教师统一安排,幼儿不参与组织安排。统一的锻炼内容,很难有效激发幼儿锻炼的积极性。为了打破这样一种组织模式,在研究中,我们尝试从锻炼场地、材料、内容三个途径人手,进行锻炼环境和材料的有效整合,让幼儿能够主动参与晨间锻炼的设计、规划与实施。
策略一:自主拓展锻炼场地
在开展晨间锻炼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选择的晨间锻炼场地大多局限于软质地,而孩子们真正向往的小山坡、小树林、水泥地却成了晨间锻炼中的空置资源。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了尝试让幼儿参与锻炼场地拓展的策略,主要包括场地置换和场地留白。
1.场地置换。幼儿参与自主晨间锻炼的初期,很难跳出原有的晨间锻炼模式。经过对幼儿园活动场地的考察,我们把场地置换作为了幼儿自主晨间锻炼开展的突破口。在每次晨间锻炼前和结束后,我们都会组织孩子们讨论一个问题:今天的锻炼项目换个地方可以玩吗?还可以在幼儿园什么地方玩?在孩子们的热烈讨论中,一个个新玩法层出不穷。竹梯架在小溪上变成了小竹桥,放在大沙包上变成了跷跷板,架在树干上可用来跳格子,等等。随着锻炼项目被置换到不同的场地上,孩子们被自己创造的一个个新项目吸引住了,每天的晨间锻炼时间成了孩子们最期盼的时间。
2.场地留白。场地留白的想法源于一次偶然。一次游戏中,我们发现几个孩子用小树枝在大型玩具边的泥地上画出了一个小球场,一场球赛正背着老师热烈进行着。看着孩子们兴奋的笑脸,我们想晨间锻炼也许应该为孩子们多留一些自主发挥的空间。于是,场地留白的想法应运而生,幼儿园的这块泥巴地,成为大班孩子晨间锻炼的“自由地”。经过“预约”,大班的孩子可以轮流使用这块场地。沙滩排球、野战、击剑……这块场地上的锻炼内容每天都在更换。随着孩子们的需要,这样的“场地留白”也越来越多,不显眼的小围墙、小路旁的廊架,甚至是沙池、小菜园里纵横交错的石头小路,都发展成为孩子们预约的活动场地。
策略二:创造性使用低结构锻炼器材
在自主晨间锻炼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常会有一些创新玩法。但幼儿园的晨间锻炼器材多以购买的成品为主,锻炼的指向性比较强,玩法比较单一,不利于幼儿的创新。为了满足幼儿创造性开展晨间锻炼的需要,我们在场地置换的同时,在锻炼器材的提供上也进行了调整,更多地运用了低结构和生活化的锻炼材料。经过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和收集,竹竿、竹匾、砖头、小板凳、靠枕、大纸筒、车轮胎这些低结构材料都整合进了锻炼材料库,为孩子们自由组合材料、创造性地开展锻炼融入了更加多元、更加生活化的元素。例如:孩子们在竹匾上绑上绳子玩起了打夯,用小马扎反过来架上竹竿玩跳高,用自行车轮胎造型后钻爬,等等。
策略三:自主设计锻炼项目
锻炼场地的拓展和锻炼器材的低结构化,都是为了能够让幼儿最大限度地参与到锻炼项目的自主设计中。为了有效支持幼儿运用场地和材料设计锻炼项目的能力,我们尝试将环境、材料加以整合设计,开展了以下三种引导幼儿参与设计的方法。
1.1+x设计法。所谓1+x就是教师有重点地提供一种材料,幼儿通过这一材料与其他环境、材料的组合不断创造出新玩法。如:教师提供牛皮筋,孩子们通过牛皮筋和椅子的组合形成匍匐爬行的锻炼,通过牛皮筋和树干的交错组合形成穿越迷宫的平衡锻炼,等等。这种设计方法在保留传统玩法的基础上,通过材料组合实现锻炼器材的创新,为初期开展自主晨间锻炼项目设计的孩子提供了有效的隐形指导。
2.材料替换法。自主锻炼开展后期,部分孩子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设计能力。于是,我们尝试放手让幼儿自主进行锻炼项目设计。孩子们通过集体、小组讨论、做计划等方式,自由运用场地和低结构材料对原有锻炼项目中的传统玩法进行替换式的创新设计。如:在过小桥的平衡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对传统玩法中“小桥”(平衡木)的替换,创新出了不同难度的新玩法。竹梯和轮胎组合、竹竿与砖块组合、积木组合等不同的小桥“设计”,让平衡锻炼在难易度上体现层次性,也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晨间锻炼中通过挑战获得发展。
3.情境代入法。在晨间锻炼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经常会不自觉地将游戏情境融入锻炼项目中,而沉浸于游戏情境中的孩子自主锻炼的意识也会有所增强,很多锻炼的新想法都源于此。譬如:一次观察中,我们发现骑小车的孩子常常会不自觉地模仿在马路上行驶的情景,嘴里一边说着“红灯!”,一边停下车子,还不时地大声提醒对面的孩子,直到后面的孩子催促了才继续行驶。于是根据孩子们的想法,我们尝试在晨间锻炼中增加“小小驾驶员”的游戏情境。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收集材料,在行驶路线上增设了斑马线、红绿灯、临时停车点、加油站等,还通过铺设指压板垫、泡沫垫、搭建坡度板的方式设置了不同骑行难度的路面。随着情境的营造,孩子们在晨间锻炼中更加投入,也更具创造性。不同路面的骑行,更是有效地拓展了锻炼的形式和方法。
二、调整指导模式,支持幼儿参与晨间锻炼内容的规划与实施
在幼儿自主晨间锻炼开展过程中,教师如何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引导,如何在指导中减少“高控”现象,坚持孩子自主锻炼在前、教师支持引导在后,是我们本次研究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幼儿自主开展晨间锻炼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的必要支持包括:帮助幼儿了解必要的規则、学会做锻炼规划,了解幼儿锻炼中的需要,鼓励和帮助幼儿解决锻炼中的困难。针对这些内容,我们尝试开展了三种模式的指导。
模式一:微谈话模式
在晨间锻炼前后,视需要进行5 - 10分钟师幼、幼幼间的谈话。谈话内容包括新项目或材料介绍、新计划或新经验的分享、活动中的困难求助、下一次活动的新设想等等。谈话的发起人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孩子。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经验,提升新经验。例如:在一次谈话中,一个孩子提出拍球场地和跳牛皮筋场地容易互相干扰。我们就问孩子们:怎么办?通过讨论和比较,孩子们有的用轮胎,有的用小栅栏,还有的用爬网做起了隔离带,还由此引发了一个“比比谁的隔离最牢固”的尝试活动。可见,晨间锻炼中的微谈话,不但能够让幼儿自主参与到对晨间锻炼的规划中,还能有效引发幼儿对新经验的探索.将各种学习融入晨间锻炼。
模式二:计划表模式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做计划对于幼儿开展自主晨间锻炼至关重要。它能帮助幼儿直观了解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能够实现对将要开展的活动所做的规划,避免锻炼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混乱,也有助于后期幼儿对于自身锻炼的反思和评价。例如:在幼儿为下一周活动项目所做的图画式的计划表分享中,通过老师的提醒,孩子们很快就发现锻炼项目中缺少了对胳膊的锻炼。很快,一个上肢锻炼的项目被添加到了锻炼计划中。同时,在讨论和观察、比较不同记录方式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发现,要想让锻炼内容更加一目了然,记录方式很重要。于是,孩子们开始尝试用表格的方式做记录,还学会了制作自己需要的简单表格。同时,做计划的模式还被运用到了不同形式的学习和游戏中,幼儿的自主规划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模式三:视频观察模式
有的时候,幼儿在活动中并不能及时地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为了让幼儿在活动后的谈话中,能够直观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和需要,以推进锻炼内容的更新和发展,也便于教师对幼儿晨间锻炼开展情况的全面了解,我们在幼儿开展自主晨间锻炼时坚持以视频方式进行动态记录。这些记录为孩子们的微谈话提供了丰富的讨论话题,也成为教师对幼儿开展自主晨间锻炼的一种有效的隐性指导方式。例如:通过教师提供的视频,孩子们发现在取放晨间锻炼器材的时候,有的同伴使用了更轻松的取用工具——轮胎车。这个好主意被创造性地加以使用:在取放晨间锻炼材料的过程中,有的孩子用上了拖斗小自行车,有的孩子选择了滑板,还有的孩子直接用梯子做起了运输担架,晨间锻炼中取放材料的效率得到了提升。可见,有针对性的视频观察能够很好地引发和支持幼儿在晨间锻炼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融合家长资源,支持亲子多途径合作开展晨间锻炼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如何有效地整合家长资源来为幼儿的自主晨间锻炼提供支持也是本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家长参与童年游戏的调查,我们发现家长们对童年游戏也有着自己的特殊情结。踩高跷、抬花轿、向日葵小车、跳皮筋、踢毽子,这些自做自玩的童年游戏唤醒了家长们的甜蜜回忆,也让我们产生了将之引入孩子自主晨间锻炼中来的想法。通过研讨,我们确定了家长参与幼儿自主晨间锻炼的三个途径。
途径一:亲子共制锻炼器材
家长们在讨论中对于自己是如何自制玩具的兴致勃勃,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晨间锻炼器材的想法。如果自制自玩能让家长们对于童年游戏念念不忘,那我们的孩子一定也会乐在其中。于是,亲子共同制作晨间锻炼器材的想法应运而生。在家长们的策划、指导下,一个专门制作晨间锻炼器材的玩具小作坊正式开张了。孩子们在作坊里缝沙包、做毽子、组装小推车……忙得不亦乐乎。当孩子们在晨间锻炼中跳着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用车轮胎连成的牛皮筋,踢着用打包绳和小铁环做成的五彩毽子,推着用向日葵杆子做成的小推车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亲子共制锻炼器材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自制自玩的乐趣,也让晨间锻炼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途径二:亲子增加锻炼素材
在向家长们征集童年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游戏的雏形来自对生活经验的运用。于是经过家长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元素被应用到了孩子们的晨间锻炼中。例如: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们在回家的路上,总喜欢在路牙上、水泥管子上、彩色的花砖上跳来走去。仔细一想,这不正是平衡能力的锻炼吗?于是,经过家长和孩子们的共同收集,一些元素被运用到了幼儿园的晨间锻炼环境中。大树下多出了一截水泥管、小路旁新砌了高高低低的路牙、草坪上新增了大小不一的彩色垫脚石……这些日常生活元素的投放,为孩子们的晨间锻炼规划提供了新鲜的锻炼素材。
途径三:家长自主指导锻炼
在与家长们的沟通中我们发现,高手在民间。很多家长对于童年游戏有着自己独特的经验。譬如:有的家长高跷踩得特别好,有的家长牛皮筋跳的花样多,有的家长花式玩球玩得特别棒,还有的家长对于斗鸡别有一套。有些经验是我们老师不具备的,恰恰又是孩子们在锻炼中喜欢和需要的。于是,我们在幼儿园里有意识地开展了“炫炫我的酷爸酷妈”活动,请有运动特长的家长来园为孩子们做展示,并因孩子们的要求,聘这些家长做“教练”。在酷爸酷妈“教练”们的指导下,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高涨,以至于自主晨间锻炼时一时间掀起了百变拍球、长绳接龙等各种各样的锻炼热潮。晨间锻炼真正成了孩子的内在需要,成了家园共育的纽带。
通过一段时间以来对幼儿自主晨间锻炼支持性策略的探索,幼儿、教师和家园共育工作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首先,幼儿对晨间锻炼的兴趣和参与度都有了实质性的提升。特别是中、大班的孩子,不但能够主动地参与晨间锻炼项目的设计、规划和实施,还能够根据自己在锻炼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锻炼项目进行分析和调整,自主开展晨间锻炼的能力显著提升。
其次,教师对晨间锻炼的开展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学会了逐步从高控走向开放与支持,树立了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例如:教师们在自主晨间锻炼开展的过程中开始更加关注儿童的表现,注重对儿童锻炼过程中行为表现的观察与解读。在解读儿童行为的基础上,通过有层次的材料投放、鼓励幼儿讨论制定锻炼计划、比较嘗试不同锻炼方式等,支持幼儿尝试开展自主锻炼。这时的教师不再是晨间锻炼中的指挥者,转而成为孩子锻炼活动中的玩伴和合作者。
最后,自主晨间锻炼模式探索过程中变化最大的还是幼儿家长。家长们从最先幼儿晨间锻炼的旁观者渐渐成为参与者,参与幼儿晨间锻炼的材料提供(和孩子一起亲子制作晨间锻炼器材),参与幼儿晨间锻炼的指导(为孩子的晨间锻炼新玩法出谋划策,充当“临时教练”)。现在,孩子们的爸爸妈妈也学会了像老师一样记录孩子们的锻炼瞬间,并附上自己的一点小建议,还不时地会在家长群中晒一晒、议一议。幼儿自主晨间锻炼的探索,为家园共育开辟了一种合作的新方式。
幼儿自主晨间锻炼的探索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真正做到坚持以儿童为本,学会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才能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才能帮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实施科学的保育与教育,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责任编辑:丁伟红
作者简介:李霞,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幼儿园(南京溧水,211200)党总支副书记,南京市溧水区幼教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