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
2020-06-24李金梅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强调课程的融合及学生的实践。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将项目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有效渗透和完美融合,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开发途径包括主题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合理设置项目学习实施方案、综合性评价增强学生求知欲。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学习;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5B-0008-04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活动的设计要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并能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1]怎样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已成为基础教育研究的焦点问题;如何把综合实践活动完美地和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对象。
实践证明,项目学习是一种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其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度一致。而研究项目学习的开发和运用,不但能推进课程改革,还能保证课程高质、高效地实施。
笔者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结合案例对项目学习在该课程中的实施进行了有效研究,希望能够给该课程的教师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发。
一、项目学习助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
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ming,简称PBL),是学习过程围绕某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和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2]。
该教学模式所选取的素材往往紧贴生活,教学情景真实且具体,要求学生从多角度获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具体来说,项目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运用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有效结合各学科知识
关于综合实践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强调:“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3]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其他学科领域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既能够相互渗透,又可以相互补充和完善。项目学习具有情境性、综合性、体验性等特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分析、实践制作等方式来解决具体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结合学科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通过项目学习方式实施,能更好地将学科素养与学生的学习素养融为一体,让学生用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对于提升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項目学习属于研究性学习,它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积极主动又充满兴趣地去参与、体验和探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在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学习,学生能够很好地内化吸收,并在创新探究中获得更为系统和完善的知识。在“青青翠竹下,感受竹文化”的项目主题活动中,笔者带领学生去宿迁市的三台山森林公园欣赏挺拔葱郁的翠竹,布置学生收集关于“青青翠竹下,感受竹文化”的资料。其间,语文教师还组织了学生吟诵与竹子相关的诗文,美术教师还对学生画竹进行了指导。项目学习离不开各科教师的合理引导,离不开学生的团结互助。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打破学科的约束和限制。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性”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解决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脱节的矛盾,要求学生从静态封闭的课堂中走出来,融入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和感受生活[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中做到积极主动,并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举一反三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在此过程中,项目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笔者组织的“青青翠竹下,感受竹文化”项目主题活动的实施,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通过动手制作、问题探究、主题学习等活动,丰富了学生对“青青翠竹下,感受竹文化”主题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可见,项目学习的开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性。而作为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更多、更丰富的实践场所。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评价方式注重多元化
作为一个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全新的成长平台,项目学习强调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项目学习的评价,不仅需要记录学生完成的项目,有哪些成果,还要记录学生是如何完成每一项任务的。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已不再是单一的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青青翠竹下,感受竹文化”的项目学习中,尊重并鼓励学生极具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如写作、演讲、绘画、制作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还对其策划项目、制订计划、活动探究、制作成果、合作能力等进行多方面、多元化评价。此外,教师(包括校外的指导教师)、学生、家长也都在评价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与生俱来至少拥有8种智能[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只要大脑没有受伤,如果有机会接触到利于培养某种智能的环境和条件,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非常显著的进步[6]。这一全新的智能理论的中央意义是积极的学生观、“对症下药”式的教学观和灵活多样的评价观。项目学习从最初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最后的评价阶段,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一元化”评价方式,突出强调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充分发展学生的各项潜能。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客观全面,要对每个学生报以积极、热切的期望,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二、项目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利用
(一)主题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在项目学习中,最困难的往往是项目主题的策划和确定,要想主题达到举纲目张的效果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这种学习方式不同于以往单一的封闭的课堂学习,这种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自我的学习,实际上这种学习活动也确实存在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只是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和深度挖掘。因此,教师不要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去自由选择主题,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项目学习主题。
在选取项目主题时,教师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要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美德,可以与我国的绘画、手工剪纸、传统音乐等民俗文化相结合,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来确定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实施,保证项目活动的顺利完成[7]。比如,笔者与学生共同商讨、确定“青青翠竹下,感受竹文化”的项目主题后,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通过引导学生认知竹子的习性和生长特点来了解竹子的品质;让学生通过诵读,理解关于竹子的诗句,感受竹子所象征的品质,试着创作有关竹子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调研,来了解竹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上的活动项目让学生产生了丰富的构思,给学生以真的感悟、善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这不仅增强了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和帮助学生形成自立、自强的人格品质。
可见,项目学习主题的选择、确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的方方面面,而不能根据教师的个人喜好来确立。在策划主题阶段,教师不但要思考所制定的课程目标是否与教学目标相吻合,还要利用身边的已有资源,选择与学生实际相近的主题,以确保选题的成功实施。
(二)方案设置、实施要合理科学
开展项目学习需要设置一个合理完善的实施方案,方案设置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方案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活动内容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进行设置。方案不仅要有具体的目标、新颖的构思,还要易于实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制订活动方案时,教师一定要合理安排所需要的资源,要符合客观条件,考虑周到、细致。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层,可4到6人为1小组,合理分工,互帮互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并根据学生自己的所学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学生通过自己来解决问题,往往学得更透,印象更深。
笔者还以“青青翠竹下,感受竹文化”项目主题活动为例展开分析研究:在活动准备阶段,笔者对项目活动方案进行了初步设计,其中包括分析学情、活动目标、主题资源开发、注意事项、活动流程等;在活动前的准备阶段,笔者不断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问题,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当学生遇到难题时,笔者还引导他们通过网络查询、图书馆查阅、调查访问等形式来解决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将“青青翠竹下,感受竹文化”项目主题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为两大类,即认知类和动手操作类。在第一学段,两类内容混合编排,除介绍一些竹子的基本知识外,学习内容仍以动手实践为主;在第二学段中,每个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门关于竹艺术的学习,如竹编、竹画、竹雕和竹烙等。为了体现项目主题的主要意图,笔者还以校本课程读本的形式,补充介绍与竹子相关的知识,如诗文诵读、文学创作等,供学生们阅讀、欣赏。
总之,项目主题活动方案的制订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连贯性。需要注意的是,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往往不能够完全做到按照方案中的步骤一一实行,因为在学习活动中有时会根据实际情况伴随着一些取舍或推进。
(三)综合性评价提升学生多维能力
综合性评价是项目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在活动中具有反馈、总结和点拨的作用。在评价过程中,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教师应肯定学生的成果和行为,即使学生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也要以引导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8]。项目学习的评价既要评价学生项目作品的成果,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让学生去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且自主地进行反思和完善。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在自评和他评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作品展示不仅是个人学习的一个总结,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一个平台。同时,作品展示是综合性评价的重要环节和评估指标。在“青青翠竹下,感受竹文化”的项目学习中,所展示的作品可谓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吸引了其他班级很多学生的目光。比如,关于竹子的绘画作品、用竹子编成的蝈蝈笼、在竹筒上烙画等等,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审美素养。学生通过合作,激发了集体荣誉感。在项目学习的评价中,笔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现和教师及同学对自己的直观评价,来进行认真总结或反思,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此外,综合性评价还包含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评价。以“青青翠竹下,感受竹文化”的项目学习评价为例,德育方面,笔者以是否具备竹的高雅、顽强、谦虚、正直等品质为标准评价学生;智育方面,笔者以是否具备吟咏、鉴赏有关竹的诗词歌赋等能力来评价学生;美育方面,笔者以是否具备竹的宁静美、和谐美、生命美等美的元素来开展评价。综合性评价及展示进一步激发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多维度的能力。
总之,项目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要求,存在着较大优势,教师可以尝试将该教学模式运用在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虽然项目学习是近些年开展起来的,但也不能简单地拿来。在利用项目学习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将项目学习运用得得心应手、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EB/OL].(2017-09-27)[2020-02-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316616.html.
[2]高志军,陶玉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9( 12):92.
[4]方凌雁.项目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用的基本定位与实施建议[J].浙江教育科学,2006(5):24.
[5]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年[J].人民教育,2003( 17):10.
[6]沈致隆.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前景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09( 3C):22.
[7]马夏云.试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应用价值及资源开发[J].内蒙古教育,2015(9):15.
[8]王志军,王小根.项目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6):49.
责任编辑:石萍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重点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实施的实践研究”(2019JK13-ZB93)研究成果。收稿日期:2020-02-13
作者简介:李金梅,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江苏宿迁,223800)教研员,中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