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翻转课堂实施
2020-06-24雷敏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各大院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市面上各类信息化教学平台不断涌现,其中不乏功能强大、对教学产生有益支撑的好工具。文章以蓝墨云班课为平台,不断探索信息化课程的实施方案,结合项目化教学及翻转课堂理念,在专业摄影课程中目前已经迭代四次,基本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类学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项目化;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活动设计
一、教学设计,奠定基础
任何课程的第一步都是教学设计,只有教学规划好了,后期在实施的过程中才可能开展好。信息化助力下的项目化教学翻转课堂实施,包括三个关键词:信息化、项目化、翻转课堂。信息化,现在5G时代已悄悄来临,传统的老师写板书、学生在下面听课的方式,早就不能适应现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了。可是还有很多老师仍然采用这样的方式来上课,准备一大摞教学资料,包括各种道具,甚至几百页PPT,设计了各种教学表演。笔者刚刚开始当老师的时候也是这样,最后的结果虽然不敢说是下面睡倒一片,但是高职院校中,真正认真听课的寥寥无几,所以才要改变,才有另外两个关键词:项目化和翻转课堂。在笔者看来,任何课程都可以项目化,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要项目化就必须涉及到课程怎么设计。我们设计一门课程的依据是什么?官方说法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理论上讲是很美好的,但是就目前的现状看,应该说绝大多数的学校,拿到这个课程标准后还是不知道该怎么上课。
那我们该怎么入手?首先想清楚第一个问题,上了这门课,在以后的工作中学生能干什么?以本课程为例,上了摄影课以后,学生可以出来做摄影师。摄影师主要是做什么?不用专业人士提示我们头脑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拍艺术照、婚纱照,这些很多人都拍过。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拍产品、拍网店宝贝,还有拍风光做精美的桌面壁纸、手机屏保等等。我们将其分为三类,分析哪种最简单,难度最小,最容易实现。拍产品、拍网店宝贝,我们将其归纳成静物摄影,因为这些拍摄对象都是不动的。这就是我们其中一个教学项目了。再说拍风光,现在大家都爱旅游,出门拍拍美景也是很好的。不过风光包括的内容太多了,如果我们没有条件带学生到景区去,只能在学校周边、市内走走,主要能拍些什么?拍拍花卉、城市街道、城市夜景。这3类内容是不是全都安排?这得看课时量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课时量多且学生接受程度高就都安排,不行就只拍花卉。最后剩下艺术照、婚纱照,大家都知道这个最挣钱,从大街小巷那么多的拍艺术照、婚纱照的摄影机构即可看出。但是这类摄影门槛也最高,化妆、服装、道具都得跟上,对摄影器材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一般笔者上课是不会安排这个内容的,因為实现不了。如果学校有摄影棚的话,可以安排棚拍人像。就这些内容,就足够上100多个课时了。最后,学摄影,学生最起码得有台相机,所以再加上摄影器材选购和摄影的基础操作等内容。笔者在这里谈的是狭义的教学设计,主要解决的是教学内容的问题。有老师说,你这样上摄影课,内容太不全了吧,摄影史、摄影大师、经典摄影作品这些都不介绍?对,这些都不要,一门课程不可能什么都讲完的,知识是不可穷尽的,互联网上什么都有,如果学生愿意了解,可以以后自己去看。笔者认为,一个课程如果能激发学生对这个专业领域的兴趣,使其在课程结束以后仍然愿意花时间去学习、研究,那么这个课程就成功了。正如老话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二、翻转教学,落地实施
(一)第一堂课:教法铺垫
教学内容确定后,我们就可以准备开始上课了。按照笔者的上课习惯,一定会在开课之前先建班课,甚至在头一学期的期末,就建好班课把学生加进来,发一些相关教学资源上去,再开展一些调查,比如:教学内容及难度调查、学习态度调查、现有摄影水平调查、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等等。
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掌握一点学生的情况,最重要的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如果是上过几年课程的老师,这些热身调查不用学生完成,也大概知道最后学生反馈的结果。
这套流程完成以后,至少会给没见过面的学生留下这样一个印象:老师挺有意思的,而且老师是愿意和我们交流的。这就够了。
接下来就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开始第一堂课了。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把课前做的调查结果分析一下,在分析中把整个课的教学内容告诉学生,把课程的评分方式告诉学生。笔者往往会把课程数据汇总表导出来给学生看,告诉他们:你们的成绩是由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活动和参与情况加权比例折算出来的。起到的作用是在学生心理留下个印象:这个老师的课程不能偷懒了,每次课程都记录得清清楚楚的,要是不认真点,可能会挂掉。
介绍本学期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通过一些动画视频、教法学法对比图,同时举一些往届学生的例子来告诉同学们翻转课堂的好处,老师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在这个过程当中直接把同学们通常的疑问抛出来,利用这个机会等于再一次引导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二三次课:知识铺垫
开始讲摄影器材的选购,这部分内容还是选择传统的讲授形式,因为学生需要知道很多具体的细节才能自己去买相机。翻转课堂也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来适度地翻转,但是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小调查、摇一摇选人提问等等。
每一次的内容讲完后把讲授的知识点通过各种形式变成资源发布到班课里,一般笔者会选择一些网上的文章和介绍相机的视频等等,要求学生自己去看,加深记忆。课后发布一个课后复习的头脑风暴,要求学生回忆今天上课讲的内容,用文字形式留言,根据留言的效果点赞加分。课程如果不是这种必须要讲给学生的带实战性质的知识点,就不建议采用讲授的形式,因为这样的知识留存度很低,所以才要想尽办法去复习巩固。
摄影器材选购需要花2~3次课程讲完,每次都需要在上课的时候就上一次讲的内容,选择重点用提问等活动来进行复习巩固。最后发布一次测试:摄影器材选购。测试完以后,逐题分析每题包含的知识点,相当于再总地复习一次摄影器材选购的重点。学生带着这些内容就可以自己去买相机了,留一个功能熟悉清单给学生,要求课前熟悉自己的相机,找到这些设置,为真正开始操作相机做好铺垫。
三、项目推进,教学实战
这个版块开始之前根据学生课前提交的相机型号以及对相机基本功能熟悉程度,把学生分成了十个小组。尽可能使同一个小组的相机型号一致,并且每组包含一个对相机使用相对熟悉的同学,但是组长并没有设定。课堂上开展活动,选出小组长,想一个组名、一句口号,并拍一张集体照上传到云班课。
通过这个活动告诉学生,我们的翻转课堂绝对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正需要由团队配合来进行的。后面的第一个作业项目也将按照这个分组来开展,并且对小组内的监督方式提供了两种计分方法让学生们投票。一是千里行:小组中若有人未完成作业,则扣除未提交作业同学分,并扣除组长相应未完成人头分;组长提醒后,仍有人累计三次未完成作业,则组长职务自动由未完成作业同学承担。二是万里行:小组中若有人未完成作业,则全组所有人扣除相应人头分。投票结果,90%选择了千里行。
随后开展一系列活动,比如COMS坏点测试,按小组进行,最后学生互评。这也是课前要求学生看资源掌握方法步骤,然后上课再来开展的。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很快便能完成了这个测试。如果个别小组完成较慢,可以借此机会告诉同学们翻转课堂的课前预习非常重要,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课前不努力,课上徒伤悲。”互评的分数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个团队完成作业的体会。
再穿插审美的训练,让同学们分析作品。发布一张照片叫大家评析,没有好坏,全凭感觉。两分钟后结束,再叫大家看看其他同学的点评,相互点赞。获得点赞多的,老师再点赞加分。接着老师筛选几条有价值的发言请同学起立说明,进行加分。再拿出反例进行对比,帮助总结要点。如果同学们有点意犹未尽(这也在意料之中),那就再来一至两张照片评析,同样步骤再进行一次。这类活动的目的是训练审美,这才是摄影课程的核心,也可以说是所有设计类课程的核心。通过反复多次的训练,学生才能逐步掌握正确的照片赏析标准,知道什么是好照片,从而慢慢拍出好照片来。
后面的课程基本的流程都是课前发布资源,并在消息版块留言,要求学生具体看哪几条资源,课堂上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参与,每个活动完成后进行互评并总结归纳知识点或操作要点等等。
理论知识最好能变成一系列的拍照测试来进行教授。笔者设计了11组拍照练习来让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理论,如光圈、快门、ISO的作用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评分根据情况选择学生互评或者指定同学评分。评分点要细致、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对着评分点来完成练习,从而掌握相机的设置。每组照片拍完了,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出相应摄影参数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真正把理论知识点记住掌握了,为后面的静物、花卉等的拍照奠定了基础。
开始的时候评分点比较简单,客观性为主,后面可以更加细致精准,客观主观综合评分,把每一张照片的好坏量化成10个方面来进行考核。评分点见表1。
通过这样的评分环节,学生带着标准认真思考每一份作业,这对其审美是一个极大的提升。学生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好的,才可能做得更好。同时,对学生的评分老师还要监督检查,有表扬有批评,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导向。
四、及时反馈,调整改进
使用信息化教学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及时知道学生的反馈。以前任课教师要知道自己的教学情况、做教学反馈,一般就开座谈会、填问卷。结果,座谈的时候学生都不发言或者随便说几句敷衍一下,问卷的时候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都打高分。这些方式效果较差,收集不到学生真实的想法。不仅如此,即便是这样的教学反馈方式,反馈结果很多都还只是发给教学负责人看看,真正上课的老师对学生是如何评价自己的教学基本是一无所知。但是在云班课里,每位任课教师可以直接做教学反馈,发布一个头脑风暴,学生能用文字给你真实的评价,有的同学甚至会写890字来告诉你他对课程的想法,其中不乏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的地方。通常一个课程笔者会做至少三次教学反馈,即上课一至两次后反馈一次,期中反馈一次,课程结束后反馈一次,有时候也会每个项目结束后反馈一次,根据情况再定。
我们上课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反馈。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逐渐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信任,让他们愿意说真话。我们和学生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而不是“敌我双方”。同时,对他们每一次反馈的情况,老师要和学生交流,该答疑的要答疑,该调整的要调整,要把很多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告诉学生,和他们达成共识。只有这样,我们上的课才是受学生欢迎的。
五、课后反思,效果呈现
最后我们来看下开展翻转课堂前后的教学效果对比,如表2所示。
班课的学习报告能说明这些效果的提升是怎么达到的。从作业数量上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增加。为什么?因为在实施翻转课堂后,几乎每一次的作业提交都需要学生来评分,项目就必须分解成很多个小的步骤性的项目来进行,这样才能做到每一个评分点明确细致,學生评分才有操作性,否则就是乱评。大家都知道,从教学目标角度来讲评价已经属于高阶目标,而且在评价其他同学的作业过程中必须要讨论分析,这样使得知识的留存度也是比较高的。学生通过多次反复、递进式的训练,作业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是可以预知的。
六、结语
在现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课程的着力点应当放到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来,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比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微格教学等等,课程的核心都是教学设计,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类教学活动、课程资源来支持起整个课程,教学平台只是让这些设定更加便捷地开展。设计类的课程一般实操性都很强,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记住一点,老师的角色一定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学的组织。老师应该是个向导,去帮助学生规划整个课程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雷敏.摄影课程信息化研究: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第一课实录[J].现代职业教育,2019(1).
作者简介:
雷敏,本科,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平面设计及设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