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2020-06-24韩锐

大观 2020年2期
关键词: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韩锐

摘 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文明古国,数千年的文明传承留下来许多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成为新时期背景下一项重要的文化工作,是我们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受到社会各界团体及人士的欢迎。文章就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保护

注:本文系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沂蒙地区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与传承研究”(ZD201906348)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的传统文化正在被现代文明所吞噬与替代[1]。对于我国来说,四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日新月异,给社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对传统文化的践踏甚至破坏现象,而这种摈弃传统文化的现象不仅会不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甚至可能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负面影响[2]。本文探究与思考新时背景下非物质文化异常的记录和保护情况,为后续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

目前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不一,在侧重点上具有一定的区别,但基本要素仍然是形成原因与表现形式。其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指出[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以及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一种集合了各种传统文化及该传统文化所引申的各类地点与物件,因此可以推断出,多样性、实践性、易变性与易失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性,具体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在保护中具有一定的难度[4]。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与保护的实践

(一)非遗宣传

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在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意义重大,有效提高了公众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了全民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5]。

(二)非遗融合产业

景德镇重点打造陶瓷特色产业集群,做强景德镇陶瓷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支持和推动景德镇陶文旅集团上市,壮大中小微企业,支持在试验区内推动陶瓷文创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文创产品研发和创意设计,推进人文、科技、时尚等元素融入陶瓷,推出“景德镇好礼”连锁专卖店和“天工开物园”轻奢文创品,并且构建科技创新发展平台[6]。加大景德镇陶瓷技术创新力度,支持申报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创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三)非遗进课堂、进校园、进教材

20世纪开始,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始走进校园、走进课堂,通过与各类学校合作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能够在校园受到非物质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奉化区尚田镇中心小学的“奉化布龙”(图1)传承基地、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宁海狮舞”传承基地、余姚市肖东第一小学的姚剧传承基地等。[7]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与保护的思考

(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统计收录,完善数据库并建立档案

收集本地区所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当前其存在情况、保护情况、继承人、主管单位以及传承情况进行统计,根据当前本地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其保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其录入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库,便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8]。

(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整合

在对一些具有地域特色、可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对其可利用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与利用,在尽量不改变该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特色的情况下,与文物保护部门、宣传部门进行沟通,出台相应的鼓励激励政策,以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转化,优势整合,既能够起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目的,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本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当地经济,一举多得[9]。

(三)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大中专院校,开展针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课程,设置学位,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来当地开办针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企业,利用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时,可紧密结合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定期召开国内外的学术研讨会、交流会,提升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加强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备人才的培养[10]。

(四)在本地区开展针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展示活动

在信息时代,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至世界各地,展现自身的特色与风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可适当结合当前流行趋势,邀请业内知名的流量明星,来本地区进行“带货宣传”,提升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11],同时还可以鼓励本地区龙头企业推出与非物资文化遗产相关的联名产品,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此外,结合文化遗产日和民族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民俗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增强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12]。

四、结语

在人类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岁月的风沙已经将数不胜数的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掩埋,时光的洪涛已经将无数的璀璨耀眼的发明创造淹没,对于已经消散的文明与文化而言,其无法再生,如今我们只能从古遗址中试图窥探其当年的辉煌[13]。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满足人们认知世界、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精神需求,但由于其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对其的保护至关重要。我们要共同努力,携手并进,为保护和弘扬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14]。

参考文献:

[1]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J].民俗研究,2019(6):47-55.

[2]颜亮,蔡秀清.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说唱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路径[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5):23-30.

[3]于惠冰,李娜.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模式探析[J].理论观察,2019(8):134-136.

[4]樊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赣中花钗锣鼓乐活态传承与保护研究[J].黄河之声,2019(15):8-9.

[5]龙开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音乐视域下高职声乐教学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22):142-143.

[6]曾楠.中小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思考[J].魅力中国,2019(20):349-350.

[7]毕旭玲.对新时期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思考[J].上海艺术评论,2018(4):87-90.

[8]董仁杰,金石柱,刘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研究动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99-102.

[9]王晓霞.探析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利益冲突和协调[J].职工法律天地,2018(20):248.

[10]鲁炜中,张瑞娟,潘昱州.新时期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再思考[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8(3):14-17.

[11]马丽.非物质文化遗产育人的三重逻辑[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124-130.

[12]林青.习近平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20-27.

[13]马知遥,刘智英,刘垚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几个关键性问题[J].民俗研究,2019(6):39-46.

[14]王天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0):9-11.

作者單位: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
从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看记录者应担负的责任与情怀
秦秀英:自己“记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