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法国浪漫主义音乐的美学思考与钢琴教学

2020-06-24刘培培

大观 2020年2期
关键词:钢琴教学

刘培培

摘 要:福雷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时期民族音乐协会的最早参会人员之一,他的作品风格既浪漫又古典,带有与浪漫主义时期不一样的色彩,严谨的写作手法又像是古典主义,这就造就了福雷音乐作品风格的独特性。在法国民族浪漫主义时期,“主题变奏”这一体裁的音乐创作比重远被一些新兴的体裁所超越,福雷在这个时期所作出的这首《升c小调主题与变奏》Op.73被认为是钢琴变奏曲中的极品。从这部略微被忽略的钢琴作品中可以看到法国浪漫主义时期法国民族乐派的美学思想及钢琴技巧的快速发展。此曲作于1896~1897年,呈献给泰蕾丝·罗杰小姐,柯尔托称此曲为“钢琴史中罕见的最高贵的纪念碑之一”。

关键词:福雷;《升c小调主题与变奏》;钢琴教学;美学思考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16SB0248)研究成果。

一、作曲家背景

加布里埃尔·福雷(1845-1924)是19世纪上下浪漫主义时期最受欢迎和尊敬的法国音乐家之一,他受到了前辈拉莫和圣桑的影响,坚持古典主义传统风格,同时接受并发展当代浪漫主义美学观点,创造了有影响力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技巧,因早年就读于巴黎宗教学校尼德麦耶音乐学校,接受到了严格的传统音乐教育。他的音乐作品保持了古典派的内容与形式、旋律与伴奏之间均匀一致的特点,又带有法国民族浪漫主义精神,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音乐既生机勃勃又节制内敛,既感性又理性,既浪漫又古典。他的作品在继承古典浪漫的精髓之后又显露了他的个性,对法国音乐美学发展的贡献是永恒的。

二、《升c小调主题与变奏》Op.73的美学思考及钢琴教学

变奏曲是指以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即主题的演变。在古典主义时期直接以“主题与变奏”作为题目是非常常见的,进入浪漫主义时期变奏这一形式被用入了各种体裁里,这一单一命题逐渐被多样化的体裁所替代。福雷这首《升c小调主题与变奏》Op.73被誉为19世纪最优秀的变奏曲之一,其旋律优美细腻,技巧涵盖丰富。与贝多芬的《狄亚贝利变奏曲》、勃拉姆斯的《亨德尔主题变奏曲》、 舒曼的《交响练习曲》一样,熟练地运用十分钢琴化的技巧,巧妙地表现出了多姿多彩的作曲家自身的法国式浪漫主义风格特色,此曲被列入钢琴音乐中的极品。它是被忽略的可以了解福雷音乐作品特点的精品之作,代表了法国浪漫主义民族风格的独特性。

《升c小调主题与变奏》是福雷最长的钢琴作品之一。坚定的和弦伴奏织体和一个近似中古调式的级进旋律构成表情严肃的主题基础,以这个主题为根基再展开一系列愈来愈复杂,性格越来越发展延伸的变奏。

主题为近似柔板的速度,简约、庄严而高雅,高难度的大跨度的八度旋律线条是不断地想往上上升的真挚的旋律,犹如巨人的步伐。这是在同时期以及古典主义时期很少见的开场白方式。主调直接升c小调引入,由五个乐句构成,第一句为前4小节,动机为第一小节以四分音符加八分附点节奏构成,一气呵成,主和弦结束。第二乐句5-8小节,来源于第一乐句,向A大调方向离调,2+2的结构。第三乐句为再现,旋律重复第一乐句,和弦承上启下,逐渐过渡到主调,以主调主和弦完满结束,但音乐并没有停止,继续发展,作曲家将第二、三乐句完全重复,构成了整曲的主题。作曲家以A+B+A1+B+A1这一规则的结构开始进行作品的发展。

第一变奏与主题速度相同,高声部十六分音符对位如“渔网般”缠绕。主旋律在低声部,并且以后八分音符节奏进行填充,使乐句层次丰满。第一变奏在和声处理上与主题一样,只在演奏织体上发生了变化。右手的跑动轻盈连贯,衬托出主题旋律线条的柔美。在乐句结构上,第一变奏中只有三个乐句,没有像主题一样将第二、三乐句进行重复。这种简单的变奏织体为后面的变化做下了铺垫,这是在传统古典音乐中常用的手法,作曲家在发挥自己独特能力的同时也不失古典传统的真谛。

第二变奏速度加快,轻快的旋律把音乐带入了另外一个画面,被切断的主题呈随想式流动,趋于高潮。第一乐句将主题旋律隐藏在低声部,高声部以十六分音符上行半小节的形态出现,并且连续七次模进。第二乐句将主题旋律放在高声部,旋律在节奏上发生变化,以错位的形式出现。第二变奏整体更加活跃,速度加快,在结构上与主题一样。

第三变奏速度再加快,节奏变为四三拍,三连音和二连音互换,呈示出线条感。主题旋律隐藏在中声部与低音声部中间。三连音节奏型贯穿整个变奏,变奏手法与第二变奏相似。在手指技术上的要求更为丰富,从二、三变奏就始出高潮,会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

第四变奏速度与主题相同,主题出现在内声部,和声富有变化。第一句主题旋律音出现在中声部,第二句主题旋律音同样出现在中声部,但旋律骨干音以节奏拉宽的形式处理,旋律在多声部中交替进行,使音乐的层次感明显二部杂乱,复调音乐在从小接受巴洛克音乐熏陶的音乐家笔下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一变奏也为第八变奏的形式埋下伏笔。

第五变奏速度加快一点,在内声部以三度或六度平行进行,另奏出从主题中抽出的那个想往上上升的旋律强化。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1-8小节,旋律材料来源于主题,旋律上行后折返,形成拱形的形态。第二乐句9-16小节,淡化主题的旋律,同样以和第一乐句的拱形方式进行处理。第三乐句为第二乐句的平行乐句,同头异尾。双音快速连奏的同时,多声部旋律的清晰度需要技术能力强大的演奏者才能很好地驾驭。

第六变奏速度转慢,将整个主题旋律节奏放大一倍处理。第一乐句主题重心在低音上,低音旋律声部的处理方式与第五变奏一样,拱形方式处理。第二乐句淡化主题旋律,后面第三乐句又出现主题旋律,给人一种模糊不定的感觉。色彩的变化,使作品有一种印象主义的风格走向。

第七变奏为中庸的稍快板,主题节奏型在高音和次中音声部激烈交织。自由卡农形式处理,动机反复模仿出现,淡化主题。

第八变奏为中庸的行板,沉重安详的氛围中有绝妙之美。将主题旋律音进行拉宽处理,使旋律变得更加优美,在经过前面几个变奏之后,第八变奏像是整首乐曲的再现部分,主题旋律非常明显,第一乐句为主调升c小调,第二乐句采用同主音C大调,且段落也回到主题的架构。调式的转化使音乐色彩更为丰富。总结之后作品并没有结束,扩展的发展迎来了新的美景。

第九变奏为极慢板,作曲家回归到了主题的速度,柔板中一改了其他主题变奏曲风格(越往后发展越是以高难度的技巧以及辉煌的音响效果展示出作曲家的无限能量),与第六变奏有呼应回声之效。柯尔托称之为“恍惚的夜的憧憬”。

第十变奏回归到生动活泼的快板,谐谑风格。短小简洁的织体,轻快明朗,与前后的变奏对比感强烈,这也是作曲家獨特的安排。轻快的演奏,使人感觉音乐又回到了古典的典雅。

第十一变奏为富有感情的中庸行板,十分精彩的后奏曲。主题在低音部,如《安魂曲》中的《在天堂》一样,在清澈而又温馨的平静氛围中进行,达到感动的高潮后,再度归于沉静,这种大胆的结尾完全突破了浪漫主义时期传统模式,这是作曲家所独有的,以柯尔托的说法,就是使结尾被“不朽的香气”所包围。

三、福雷法国式的《升c小调主题与变奏》的创作意义

这首作品其曲式、调性音乐氛围都与舒曼《交响练习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是整个和声结构和写法上面以及作者所想要达到的效果都是截然不同的,这些不同无疑是作曲家个性化语汇的产物。就福雷愈发大胆的曲式处理而言,更突出的是作品最后的结尾部分,其并不是以高难的炫技手法结束全曲,而是宁静、舒缓。这是一种典型的福雷式的收尾,福雷式的美感,一种法国式的独特风格,有一种要颠覆钢琴界传统的冲动,又能赢得观众们的掌声。

《升c小调主题与变奏》Op.73对演奏者的挑战并不在于高难度的技巧,而在于它独特细腻的变化,在于音色方面的细微处理。虽然这首变奏曲只是福雷的主要作品之一,但它的古典浪漫色彩代表了19世纪法国浪漫派作品的特点,引领了法国的音乐发展。

参考文献:

[1]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M].朱少坤,佘熙,王逢麟,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2]杜琛.加布里埃尔·福雷[M].杨宁,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

[3]张式谷,潘一鸣.西方钢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4]胡千红.钢琴音乐流派与风格特征[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

[5]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钢琴教学
高校钢琴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探索
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大学钢琴教学中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钢琴教学中手指能力的培养分析
因材施教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