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探究
2020-06-24王胜宝
王胜宝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骨科,四川 绵阳 621000)
踝关节骨折一旦发生,应及早治疗,以免对踝关节愈合及功能恢复产生影响。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包括石膏固定及手术内固定治疗,本次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两种治疗方法对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9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纳入此项研究,其中男51例,女43例,年龄19~64(36.87±3.61)岁,骨折类型包括内翻骨折、外翻骨折、外旋骨折、纵向挤压骨折,依照复位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4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 复位方法
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治疗,方法如下:患者均对踝关节骨折部位实施牵引,并进行手法复位治疗,X线下明确复位成功后,骨折位置外部采用石膏托加以固定,于6周后观察骨折部位愈合情况,并酌情拆除石膏托[1]。
研究组则予以后踝固定术治疗,方法如下:患者均常规硬膜外麻醉,于麻醉起效后,调整体位至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在胫骨后缘做一切口,如患者为内踝骨折,则需在内踝前侧做手术切口,于X线监测下确定骨折复位成功后,使用松质骨螺钉或半螺纹空心螺钉固定内踝骨折部位,如为外踝骨折,则采取解剖型钢板固定骨折位置,常规逐层关闭切口。临时应用石膏固定踝关节,并于术后3 d进行踝关节非负重训练。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采用0~10分评价踝关节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等级,分数越高,疼痛越剧烈[2]。
(2)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从踝关节恢复稳定性、行走跑步能力恢复情况、疼痛情况等方面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两组VAS、Baird-Jackson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aird-Jackso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VAS、Baird-Jackson评分比较(±s)
表1 2组患者的VAS、Baird-Jackson评分比较(±s)
?
3 讨 论
踝关节由距骨、腓骨外踝、胫骨下端及内踝构成,为人体承重最大的屈戍关节,踝关节受跌落、交通事故外力损伤后,可发生关节骨折脱位,以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及青壮年多见[3]。石膏固定及手术内固定治疗均为踝关节骨折常见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内固定治疗较石膏固定疗法疼痛更轻,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是治疗踝关节骨折满意的疗法。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实施后踝固定治疗,有助于提高踝关节康复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