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与用药安全探究

2020-06-24蔡莉花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西药房危组药品

蔡莉花

(江苏南京博大肾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4)

高危药品与普通药品相比,具有较高较快的药理作用,但同时其本身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会造成一定危害性,若高危药品出现用药错误情况时,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1]。基于此,本文对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与用药安全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月在我西药房工作的2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高危组,每组各1例。对常规组和高危组工作人员的年龄及性别等资料进行分析,均无较大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药品管理模式,高危组行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管理模式。

高危组:①建立高危药品安全管理模式:首先工作人员要对药品进行分类并明确药品目录,提高警惕并加强药品安全管理意识,使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保障;另外需安排专人对高危药品进行管理,并对高危药品进行分级管理并注明风险等级,对于如抗心律失常药、静注胰岛素等药物需要更加的严格管理;②完善管理制度:注重早期制定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严格把控药品验收环节,严密监控高危药品质量并设立专门的多层药柜,并对高危药品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标注;③规范流程并记录用药情况:对于高危药品的使用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做好相关记录和统计,并定期进行核实,防止药品的错用及丢失情况的发生,落实相关责任负责制,保证高危用药安全,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常规组和高危组的不良事件情况;②比较常规组和高危组的管理效果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不良事件情况及管理效果进行统计,不良事件情况及管理效果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给予t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常规组和高危组的不良事件情况的比较

如表1所示,在药物中毒、用药错误以及药品摆放错误方面,高危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均<0.05)。

2.2 常规组和高危组的管理效果情况的比较

如表2所示,高危组的操作评分以及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均<0.05)。

表1 常规组和高危组的不良事件情况的比较(±s)

表1 常规组和高危组的不良事件情况的比较(±s)

组别 药物中毒 用药错误 药品摆放错误常规组(n=1) 3.56f1.41 5.67f1.89 7.58f2.36高危组(n=1) 1.02f0.34 1.73f0.52 3.42f1.18 t 6.783 7.785 6.106 P 0.000 0.000 0.000

表2 常规组和高危组的管理效果情况的比较(±s)

表2 常规组和高危组的管理效果情况的比较(±s)

组别 操作评分 管理质量评分常规组(n=1) 72.45f5.39 76.34f4.92高危组(n=1) 88.72f5.46 91.40f5.03 t 8.213 8.290 P 0.000 0.000

3 讨 论

研究表明[2],高危药品对人类具有细胞毒化、肌肉松弛等副作用,临床在使用高位药物时,需要做到用药准确,以此减少对人类机体的副作用。因此在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管理上,我们要做到加强用药监测及追踪,对高危药品的分类要做到明确清晰,提高药物的管理效果,使管理规范化、合理化,做到科学用药[3]。而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药物中毒、用药错误以及药品摆放错误方面,高危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均<0.05);高危组的操作评分以及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均<0.05)。这说明加强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管理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针对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上,要提高用药安全意识,规范对高危药品的管理,从而减少其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管理效果。

猜你喜欢

西药房危组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加强西药房管理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科学化管理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血液相关标志物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临床提升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实践分析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