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2020-06-24蒋爱琼何少红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护士长层级我院

蒋爱琼,何少红

(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塔城 834700)

护理人员自身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恢复或康复效果,尽管一些医院在护理管理中缺少良性竞争的氛围,导致护理干预趋于形式化,不仅难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还会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1]。鉴于此,本次研究将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应用在在我院护理管理中,旨在观察其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抽取的32名护理人员资料,均为女性,依据管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6名,年龄19~43岁,平均(25.78±3.75)岁;观察组16名,年龄20~45岁,平均(26.02±3.74)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方面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依据之前的护理管理模式继续施行。观察组接受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将16名护理人员分为两组,1名护士长,2名组长,并采用竞争比分方式,在护理过程中,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汇报给组长,对于一些特殊问题需进行组内交流、研究及制定方案,制定的护理方案需交给护士长进行审核,通过后则可下至实行,两组护理人员均采用轮班制度,护士长依据情况分组测试和提问,考核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进步程度,依据护理人员的水平每月定期进行成员调换工作[2],护士长需依据组长总结的内容不断补充,定期培训和指导护理人员,若表现优异则可提拔为代理组长,进而调动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定表,每项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质量越好,其中包括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整体护理以及护理文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2.0 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总体质量

观察组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以及整体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出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总体质量(±s)

表1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总体质量(±s)

组别 病房管理 基础护理 护理文书 整体护理观察组 93.14±3.2591.02±2.7893.75±2.1394.42±2.78对照组 80.14±1.4775.47±2.4180.78±2.4582.14±1.06 t 14.578 16.905 12.457 11.125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本次研究观察组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其总体服务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与王淑东[3]等人研究结果趋于一致,可见该方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常规护理管理在护理技术与态度上难以获得预期目标,护理人员的进步空间不足,且在护理监管方面也有所缺乏,导致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出现怠惰心理,在护理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差错,这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还对医院的社会形象带来不利[4];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使护理人员工作定位明确,并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同时在工作中看到了自身进步,调动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护理水平,进而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护士长层级我院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护士长管理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人本位理念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现
正确处理正副护士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