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对腹部外伤患者的抢救效果分析
2020-06-24孙琼
孙 琼
(江苏省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0)
腹部中有多个重要的脏腑器官,例如肝脏、胃、胰腺等,若腹部受到了创伤,便很容易使其重要的器官受到损伤,从而导致出现大量性出血、细菌感染以及休克等现象,若没有及时对该类患者进行抢救,则会耽误后期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1]。本文将对院前急救的20例腹部外伤患者的抢救效果做出相应的数据分析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市急救中心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40例腹部外伤患者,来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3,年龄24~61岁,平均(43.2±5.6)岁。根据40例腹部外伤患者的不同致病因素主要分为:高空坠落10例,车祸6例,刀伤4例;而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11:9,年龄25~63岁,其平均(44.6±4.8)岁,且高空坠落的患者9例,车祸7例,刀伤4例。两组一般资料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验组的20例腹部外伤患者均由本中心出车对其进行抢救,救护人员到达发病地点后,首先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体征做出判断,比如脉搏、心率、呼吸、血压以及体温等,对患者受伤的部位进行急救处理:①对于高空坠落导致腹部外伤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首先对其开放气道,以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②及时对患者进行面罩吸氧处理。③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同时保证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达到平稳状态,避免失血过多。④对患者受伤部位进行包扎,若受伤部位出现骨折现象,应对其骨折部位进行简易的固定。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护送的过程中,应告知院内的急救医生患者此时的病情,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整个抢救过程更加顺利和流畅[1-3]。对照组的20例腹部外伤患者由家属送至医院的急救中心进行抢救,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再将患者转入外科手术病房。
1.3 临床评判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以及抢救时间分别进行统计,将抢救后的效果分为以下几类:①显效。腹部外伤患者在进行抢救后,意识和身体症状完全恢复,且心率、血压保持在稳定状态下。②有效。患者在进行抢救后,身体状态有所好转,但没有完全脱离生命危险,需要进一步进行观察。③无效。患者在进行抢救后,身体各方面指标没有恢复正常,甚至病情更加严重或者导致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对本次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后,差异显著,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中患者在抢救后产生效果的共有18例,其抢救率为90.00%,整个抢救过程中平均耗时(42.16±3.84)min;对照组中患者在抢救后产生效果的共有12例,其抢救率为60.00%,平均耗时为(53.18±5.96)min。由此可见,实验组中的抢救率以及抢救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急救的情况对比[n(%),±s]
表1 两组临床急救的情况对比[n(%),±s]
组别 例数 抢救效果(n,%) 抢救时间(min)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抢救率对照组 20 6 6 8 12(60.00) 53.18±5.96实验组 20 10 8 2 18(90.00) 42.16±3.84
3 讨 论
院前急救是现在急救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主要工作内容为急救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派出急救人员前往发病地点,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随后再将患者送往医院的急救中心进行常规抢救。院前急救可以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且可以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尽快恢复病人生命体征,同时以免错过最佳的抢救时间[1-2]。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对实验组中20例腹部外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其抢救效果明显比对照组要好,总抢救率高达90%,且抢救时间也明显缩短很多,平均(42.16±3.84)min。
综上所述,对腹部外伤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可以使患者的抢救时间大大缩短,同时提高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临床效果,降低临床的死亡率,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