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0-06-24库敏周巧学周建荣吴欢

军事护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空巢条目障碍

库敏,周巧学,周建荣,吴欢

(重庆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重庆 40001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空巢老人数量逐年攀升。空巢老人是指身边无子女共同居住,仅与配偶居住或独居的老人[1]。据统计[2],2015年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比例为51.3%,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接近3亿,空巢老人比例将达到90%。述情障碍是由于体情感认知、加工和调节功能受损,导致个体缺乏对自身情感体验的描述能力,主要表现为情感识别障碍、情感表达障碍和外向性思维[3]。研究[4]证实,述情障碍的患者常将躯体感觉和情感体验相混淆,倾向于把心理问题“躯体化”,这不仅会影响疾病治疗与康复进程,还会加重心理障碍,使其发展成为精神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对社区空巢老人的述情障碍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社区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述情障碍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主城区6个社区的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有重庆市居民户口且长期居住在调查所在地(≥6个月);(3)独居或夫妇同住;(4)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已确诊为精神疾病者;(2)视听力严重障碍无法完成调查者;(3)认知功能严重障碍者;(4)重症和终末期疾病者。本研究已通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审查批号:2019-12)。共纳入425名空巢老人,其中男224名(52.71%),女201名(47.29%);年龄60~99岁,平均(74.37±8.27)岁。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婚姻状况等。(2)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SA-20):该量表由Taylor等[5]研制,袁勇贵等[6]汉化、修订,是评估述情障碍的常用工具。该量表包括情感识别障碍(7个条目)、情感表达障碍(5个条目)和外向性思维(8个条目)3个维度,共20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计1~5分;总分为2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述情障碍越严重。20~50分为非述情障碍,51~60分为可能发生述情障碍, 61~100分为述情障碍。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9,具有良好的信效度。(3)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7]:用于评估空巢老人过去1个月的睡眠质量,共有8个条目,总分为0~24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总分<4分为无睡眠障碍,4~6分为可疑失眠,>6分为失眠。(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s)[8]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6个条目)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8个条目),共14个条目,总分为14~56分。14分为ADL正常,15~21分为ADL轻度障碍,≥22分为ADL重度障碍。(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9]: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即客观支持(3个条目)、主观支持(4个条目)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条目),共10个条目。得分越高,表明社会支持程度越高。总分≤22分为低水平,23~44分为中水平,≥45分为高水平。

1.2.2 资料收集方法 与社区管理人员取得联系,征得空巢老人知情同意后,向其讲解本次调查的目的及内容。调查员统一发放问卷,由老人独立完成并在规定时间内收回。对于填写困难的老人,由调查者朗读问卷内容后,根据老人的回答逐项填写。本次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4.4%。

2 结果

2.1 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得分情况 本组社区空巢老人,非述情障碍者266名(62.6%),平均(45.25±3.86)分;可能发生述情障碍者75名(17.6%),平均(52.80±1.72)分;述情障碍者84名(19.8%),平均(65.19±4.34)分。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得分情况分)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得分比较 不同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婚姻状况、居住方式、月收入、体育锻炼频率、睡眠质量的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得分比较(N=425)

续表2

项 目例数[n(%)]述情障碍总分(x±s,分)t或FP人均月收入(元)1.4890.030 <1000 65(15.3)54.22±8.73 1001~3000 145(34.1)51.09±8.36 >3000215(50.6)49.02±8.44a体育锻炼(次/周)2.415<0.001 0 18(4.2) 60.50±11.47 1~2 96(22.6)51.55±7.73a ≥3 311(73.2)49.63±8.34a睡眠质量1.6980.006 无睡眠障碍265(62.4)49.10±7.68 可疑失眠111(26.1)51.36±8.79 失眠 49(11.5) 56.33±10.46ab

a:P<0.05与第1层比较;b:P<0.05与第2层比较

2.3 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得分与ADLs、SSRS得分相关分析 社区空巢老人的ADLs总分为(14.94±2.49)分,其中,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为(6.10±0.44)分,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为(8.84±2.14)分。SSRS总分为(33.78±5.72)分,其中,客观支持得分为(8.59±1.96)分,主观支持得分为(19.11±3.08)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为(6.08±2.27)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述情障碍得分与ADLs及其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137~0.270),与SSRS及其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161~-0.442),均P<0.01,见表3。

表3 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得分与ADLs、SSRS得分的相关性分析(N=425,r)

a:P<0.01

2.4 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将述情障碍得分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7个因素、ADLs和SSRS及其各维度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育锻炼、睡眠质量、ADLs得分、主观社会支持得分等,共解释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总变异的31.2%,见表4。

3 讨论

3.1 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现状 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为19.8%,低于徐凤麟等[10]调查的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22.0%~75.8%),可能与住院老人病情相对较重且进入陌生的环境,躯体和环境的双重改变对老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冲击有关。本研究结果高于Santorelli等[11]调查的青年人述情障碍的发生率(5.0%~13.0%),可能是由于空巢老人退休后社会功能和社会角色的弱化,情感慰藉和可利用资源的缺失,使得空巢老人的自我成就感和价值感下降,从而影响识别和表达情感的动机和能力,并倾向于关注外部事物,导致述情障碍发生。

表4 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425)

注:R2=0.322,调整后R2=0.312;F=33.021,P<0.001

各维度中,外向性思维障碍维度得分最高,情感表达障碍维度得分次之,情感识别障碍维度得分最低。说明社区空巢老人过分执着了解外界事物的细节,忽视了对事物本身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对自我内心的关注和省察,使其自身的感受和想法无法表达。同时,空巢老人退休后,社交网络缩小,使其表达情绪的对象和机会减少,从而使空巢老人对情绪的表达能力下降,其更倾向于通过躯体的不适来表达情绪的不满。由此提示,社区医护人员应积极引导空巢老人从固有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关注自身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提高其情绪认知加工能力;同时,鼓励空巢老人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感受,加强其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降低述情障碍的发生率。

3.2 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3.2.1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越低,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的发生率越高,与既往研究[12]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低的空巢老人学习、认知加工、联想、评判性思维、语言表达等能力较差,导致其情绪识别、分析和表达能力下降,从而增加述情障碍的发生。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文化程度低的空巢老人的关注,鼓励有阅读书写能力的空巢老人多阅读有关情感表达的书籍,运用文字记录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体验;对有阅读障碍的空巢老人采用绘画、音乐等艺术疗法帮助其辨别自身情感,表达内心感受[13]。

3.2.2 婚姻状况 已婚空巢老人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低于离异或丧偶者。和谐的婚姻关系会使空巢老人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减少消极情绪和体验的产生。此外,配偶可为彼此提供情感交流的平台,有助于空巢老人负性情绪的宣泄和释放,从而降低述情障碍的发生率。提示家庭和社会应重点关注离异和丧偶老人的心理健康,支持有再婚意愿的老人寻找老伴,从而满足其对亲密关系的需求。

3.2.3 体育锻炼 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对空巢老人的述情障碍有明显影响,与Zhu等[14]研究结果一致。空巢老人的体育锻炼多以群体方式进行,兴趣爱好相同的空巢老人聚集组成一个群体。这种群体相对稳定,可使老年人的交往频率增加,从而拓宽其人际交往的范围,增加情感表达的机会。同时,参加体育锻炼可将空巢老人的注意力从对外部事物的过度关注转移到对自我躯体的关注,有利于自身情绪的调节,从而转变其思维方式,降低述情障碍的发生。

3.2.4 睡眠质量 37.6%的空巢老人存在睡眠障碍,睡眠质量越差,述情障碍发生率越高。研究[15]证实,睡眠障碍的空巢老人睡眠深度普遍下降,觉醒次数增多,造成机体大脑情绪回路功能紊乱,特别是边缘系统的异常激活,使空巢老人的情绪认知、加工和调节功能受损,为述情障碍的发生、发展提供生理基础。同时,睡眠障碍的空巢老人会出现疲劳、嗜睡、注意力下降等日间功能障碍的症状,对各种事物的兴趣逐渐丧失,人际交往逐渐减少,自我价值感逐渐降低,负性情绪不断累积,从而增加述情障碍的发生。

3.2.5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述情障碍和ADLs得分呈正相关,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越严重,空巢老人述情障碍的发生率越高,与徐凤麟等[16]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下的空巢老人通常只能完成吃饭、穿衣等基础性日常活动,而洗衣、购物、外出乘车等工具性日常活动常需他人协助或根本无法完成。长此以往,老人担心增加配偶和子女的照护负担而产生无用感、自卑感和内疚感。同时,由于行动不便,老年人的日常活动领域极度缩小,使其社会交往受限,负性情绪不能及时宣泄,导致述情障碍的发生。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做好空巢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工作,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受损程度选择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鼓励老年人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

3.2.6 主观社会支持 述情障碍和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维度之间均呈负相关,且主观社会支持是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良好的主观社会支持能使空巢老人充分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尊重和支持,提高老人的存在感和自我价值感,促进空巢老人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与情感表达,从而减轻其述情障碍。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协助空巢老人使用电话、视频等方式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同时鼓励空巢老人子女多回家探望,给予其情感上的支持及关怀,关心和爱护空巢老人。

猜你喜欢

空巢条目障碍
跟踪导练(四)2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空巢生日不孤独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跨越障碍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