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方位处理技术在春光探区石炭系的应用
2020-06-24胡小波段洪有黄德芹曾静凤
徐 昊,胡小波,段洪有,黄德芹,曾静凤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48)
高精度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具有较大的优势,其覆盖次数高、偏移距分布均匀、方位角宽、横向面元小、波场空间采样能力强,能对地下三维地质体进行充分采样。近年来,高密度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一种有效的宽方位处理方法就是基于偏移距矢量片(Offset Vector Tile)的处理技术,能够提供方位角和振幅信息的叠前道集,解决宽方位采集所带来的各向异性问题。
1 OVT 技术原理
OVT 是对地震数据进行重新排列的一种方法,最早是由Vermeer 在研究设计宽方位数据观测系统时提出来的概念,Cary 在1999 年首次提出了共偏移距矢量体(Common Offset Vector)的概念。
从概念上来讲,OVT 是从十字排列道集内抽取出来的一个数据子集。在一个十字排列内按照相同的炮线距与检波线距进行划分,由此得到许多小矩形;此时每个矩形就是一个炮检距矢量片,炮线距和检波线距决定了OVT 的大小,覆盖次数由OVT 的个数来决定。每个OVT 都是在炮线与检波点线的范围内沿炮线与检波点构成,成为一个矢量片,具有方位角和炮检距的信息。而OVT 道集的构成就是从所有十字排列道集中提取相对应的OVT,这个OVT道集由相同的方位角和炮检距的地震道构成。在整个探区内,抽取后的OVT 道集是覆盖全探区的单次覆盖数据体,此数据体偏移后的数据保留了炮检距和方位角的信息,有利于进行方位角分析。
2 OVT 处理技术
春光探区石炭系目的层较深,受石炭系顶界面屏蔽影响,地震内幕有效反射能量弱;石炭系断裂及裂缝发育,而新采集资料方位角较宽,存在方位各向异性问题,如果利用常规窄方位处理技术将会影响地震成像精度。因此,针对石炭系处理难点,在常规三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采用OVT 域处理技术以进一步提高石炭系的地震成像精度。
宽方位地震资料中蕴含着丰富的地震信息,有助于识别小断层、微幅构造和高角度裂缝等。然而,随着采集方位角的增大,导致了与方位角相关的速度各向异性问题的凸显。目前,对各向异性的处理大多是针对VTI(垂向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处理,没有考虑HTI(水平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方位各向异性,因此,方位各向异性的存在对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OVT 道集抽取
对一个十字排列中不同的OVT 进行编号,将全探区所有十字排列中具有相同编号的OVT 放在一起就形成COV(Common Offset Vector)道集,对春光探区高精度三维每个十字排列划分出的OVT进行编号,纵向上有9 个,横向上有13 个,总共117 个,和西南部高精度三维的108 次覆盖比较接近。编号为906 的矢量片的偏移距为716~1 065 m,方位角为49°~80°,除了个别地方起跳外,总体上分布较为均匀(图1)。
图1 编号906 的OVT 偏移距(左)和方位角(右)分布
2.2 OVT 域规则化
OVT 划分完后,对每个矢量片进行偏移距和方位角的规则化。图2 是编号为906 的矢量片偏移距和方位角规则化前后的对比,经过规则化后偏移距和方位角分布更均匀。
2.3 方位各项异性校正
图2 OVT 偏移距规则化前(a)、后(b)分布与方位角规则化前(c)、后(d)分布对比
在OVT 域偏移后的螺旋道集拾取剩余时差,求取剩余时差中各向同性分量Q 及与角度有关的各向异性分量R、S,进行方位各向异性校正。
首先在数据体上进行Q 、R 、S 三个参数的拾取,尽可能地拾取信噪比较高的地方。然后对拾取点进行插值、平滑后得到整个探区的Q 、R 、S 分量。将求取的三个与方位各向异性相关的Q 、R 、S 分量施加在螺旋道集上,消除方位各向异性的影响(图3),螺旋道集上石炭系同相轴被拉平。
图3 方位各向异性校正前(左)、后(右)螺旋道集
3 OVT 处理技术应用效果
充分利用宽方位采集波场所带来的信息,在OVT 域采用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提高春光探区石炭系地震成像精度。与此同时,叠前时间偏移道集很好地保留了方位角的信息,确保了储层预测的反演精度。
以往成果剖面和OVT 域处理成果剖面对比显示(图4),新处理的剖面石炭系内幕丰富,断裂系统断面清楚,小断裂、裂缝的识别效果更好,能满足地质需求。
图4 INL-NB1000 线以往成果剖面(左)和OVT 域处理成果剖面(右)对比
4 结论
(1)针对宽方位地震数据在OVT 域进行处理是较为理想的处理技术,可以很好地避免常规处理所带来的地震信息的丢失。
(2)OVT 域为数据规则化、噪声压制、叠前时间偏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数据处理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偏移距与方位角的信息,同时也提高了目标区域的成像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