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疗法联合康复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应用

2020-06-24陈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4期
关键词:面瘫急性期病情

陈涛

(甘肃省中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0 引言

周围性面瘫也称面神经炎,属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起病较急、单侧发病居多的特点。患者可见面部肌肉组织功能障碍,表现为口角歪斜、流涎、语言障碍等。目前认为周围性面瘫发病1-10 d 左右为急性期,该阶段内患者病情恶化速度快,临床多主张给予及时治疗[1]。中医理论认为外邪入体导致经络受阻、行气不畅,是诱发麻痹症(周围性面瘫)的主要原因,可通过针灸治疗。分析认为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患者预后存在影响[2]。选取我院收治的82 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就上述内容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中,选取82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7 例;年龄37-75 岁,平均(51.6±7.7)岁,发病1-6 d,平均(3.6±0.4)d。观察组:男23 例,女18 例;年龄36-74 岁,平均(51.4±7.8)岁,发病1-7 d,平均(3.5±0.5)d。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临床符合《面神经麻痹诊疗指南》(2018)中疾病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面部神经系统、肌肉组织疾病;患者合并全身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无法依从治疗和护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针灸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取患者合谷穴、近端/远端腧穴、阳白穴、四白穴、风池穴、地仓穴、颊车穴施针,得气后留针10-20 min,每天治疗一次。患者合并较明显的语言障碍、咀嚼障碍,额外选取水沟穴、下关穴、承浆穴、颧髎穴、鱼腰穴、翳风穴、迎香穴施针治疗,得气后留针10-20 min,每天治疗一次。共进行30 d 治疗。

1.2.2 护理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康复进展,结合合并症给予综合护理,保持用药护理,并向患者传递疾病基础知识。观察组行康复护理,拟定渐进训练、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三项措施。①渐进训练。以渐进模式进行康复护理,患者合并肌肉功能障碍,无法完整常规咀嚼动作,可嘱患者康复期1-3 d 内早、晚间口含10ºC 以下冷水,对神经系统进行刺激。第4-6 d 开始增加进行主动锻炼,尝试在非用餐情况下不断重复咀嚼动作,持续10-20 min,早晚各一次。第7-15 d,可少量增加流质、半流质食物,进行咀嚼动作练习,第15 d 后,可借助常规食物进行练习。②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疾病病因、病情进展、康复态势,积极结合患者心理和情绪特点,进行疏导和护理。如患者认为“周围性面瘫治疗困难、无法治愈”可告知患者“您的病情已经明显好转,很快就可以恢复”。对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需传递疾病相关知识,使其认识到疾病危害、治疗的必要性,从而主动提升依从性,消除抵触情绪。③生活护理。告知患者急性期内避免面部肌肉频繁使用,可保持静坐、静卧以加强休息。康复期内应减少外出,避免风吹,必要时可佩带帽子、口罩。短期内患者应减少说话、避免大笑。日间可对合谷穴、翳风穴、下关穴、承浆穴等处进行按揉,也可对面部僵硬肌肉组织周边进行适当按揉,以促进血运。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另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前后变化。患者面部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功能恢复或明显好转,可完成咀嚼、吞咽动作,语言障碍消失,为显效;上述指标有所改善为有效;上述指标改善不明显或恶化为无效。以显效和有效构成总有效率。生活质量以SF-36量表调查,满分105 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为SPSS 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n,%)

2.2 两组生活质量前后变化。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接近,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较高,见表2。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可见于任何年龄和性别群体,对患者生活影响明显,该疾病与寒冷刺激、病毒感染、神经功能异常、血管痉挛、缺血水肿等因素相关。临床可见肌肉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定义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发病10 d 内为急性期,中医学称周围性面瘫为“麻痹症”,认为该疾病与人员机体条件较差、正气不足、外邪入侵相关。邪气逆于经络,导致行气不畅,最终引发麻痹症,通过针灸治疗可予以应对。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一般在80%-85%之间,且生活质量改善有限[4]。给予针灸疗法联合康复护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可达到90%以上,生活质量也得到优化[5]。我院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6%、护理后生活质量为(63.9±6.4)分,较对照组的82.93%和(72.4±6.6)分优势明显。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前后变化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前后变化

组别 例数(n) 护理前生活质量 护理后生活质量观察组 41 92.4±5.4 63.9±6.4对照组 41 92.2±5.5 72.4±6.6 t-0.314 16.675 P->0.05 <0.05

从思路上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康复护理应重视针对性和综合性,以实现病情的控制和机体态势全面优化。常规护理偏重于以基础措施了解患者病情康复情况,这是其主要不足。在康复护理模式下,通过渐进训练,患者的肌肉组织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得到优化、重建,神经反射恢复后,交感神经对血管和肌肉的控制能力加强,有助于减少肌肉和血管痉挛等问题,实现病情改善。心理护理则提升了患者应对疾病的信心和依从性,对于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开展具有推动作用。生活护理着眼于优化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综合价值,通过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干预,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接受针灸疗法联合康复护理,预后更理想,这也为同类工作的优化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综上所述,针灸疗法联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病情,治疗有效率较高,且患者生活质量较高改善明显。后续工作中,可积极结合患者病情特点,通过针灸疗法进行病情控制,以康复护理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面瘫急性期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52例